一.人本质 1
(一)人本性 1
(二)人本性的双重性 3
(三)人的比较利益本能 8
(四)因人性而引导 11
(五)因人本性而规范 14
二.管理的依据:人的行为能力 19
(一)人的行为能力与管理 19
(二)人的行为能力所需求条件不同 20
(三)保障人的行为条件 24
(四)充分了解人的行为依据 29
三.群体与个体 33
(一)群体之力与利 33
(二)义与利 38
(三)义与礼 47
(四)义与仁 54
四.管理的基本观点与利 63
(一)民本与集权 63
(二)民本与天命 65
(三)民本与君本 70
(四)民本与君道 72
(五)民本与民意 78
五.利益相关原理 83
(一)利益相关性 83
(二)确保一般利益实现 92
(三)特殊利益与一般利益关系 102
(四)管理队伍的利益相关关系 111
六.敬人主义 118
(一)无原则的爱 118
(二)双向敬人主义 120
(三)为上者,敬人之源 123
(四)亲情关系与等级管理 125
(五)敬人主义与社会心理 128
(六)敬人主义之敝 131
七.敬业主义 133
(一)敬业主义四种人 133
(二)识别敬业主义者 146
(三)敬业主义条件 154
(四)社会历史局限性 159
八.人治与法治 165
(一)法治原则 165
(二)人治与法治 169
(三)执法问题 179
法令尊严 179
秉公执法 182
依法择人 186
执法有度 188
法治公开 189
(四)人治之敝 192
九.礼制与法制 198
(一)人本质 198
(二)礼制 202
(三)法制 208
(四)礼制与法制 212
(一)奖惩的一般利益基础 220
十.奖惩理论 220
(二)奖惩原则请问题 226
奖惩必须体现超常利益 226
奖惩以公开为原则 232
奖惩的功用目的 235
重视首功之奖 237
(三)重奖重惩观 240
(四)只惩不奖不赦 246
(五)奖惩集权 253
(六)人治之敝 255
(一)德素质 261
十一.人才观 261
(二)主官能力素质 267
1.研究能力 267
2.行为期效 272
(三)四察法 275
1.观察法 275
2.调察法 281
3.考察法 282
4.检查法 288
5.四察法使用顺序 292
(四)人才互补与人才集团 295
(五)因人设事 302
(六)人治之敝 306
十二 教道 309
(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309
(二)教育的基础 315
1.富而教之 315
2.人用其能,各得其所 319
(三)行为能力之教 324
(四)伦理之教 332
(五)刑赏之教 340
(六)贵分一俗之教 349
(七)贵同之教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