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 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问题的应用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世锦著
  • 出 版 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8018839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上篇 21

1 行为假设、环境因素特性假设与经济体制功能 23

1.1 经济理论对行为假设的依赖 23

1.2 行为假设之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6

2.3 经济体制效率 30

1.3 行为假设之二:需求偏好的多样性 30

1.4 行为假设之三:有限理性 33

1.5 行为假设之四:机会主义倾向 37

1.6 环境因素特性假设 40

1.7 经济体制功能分类 44

1.8 经济体制功能分析纲要图 50

2 经济体制效率:概念与度量 56

2.1 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交易概念 56

2.2 交易费用 58

2.4 对其他经济体制效率表达和计价方法上的评论 64

2.5 经济体制效率的度量 68

3 等级组织与市场组织 81

3.1 经济体制组织形态的抽象 81

3.2 等级组织 83

3.3 市场组织 96

3.4 等级组织与市场组织的效率比较 113

4 若干类型的中间性体制组织 116

4.1 从完全竞争到垄断;组织构造与效率的变化 116

4.2 纵向中间性体制组织:与资产专用性强的交易相联系 123

4.3 纵向中间性体制组织:与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相联系 126

4.4 补充性说明:中间性体制组织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130

5 不同体制组织的结合:模式与逻辑 134

5.1 交易技术结构与体制组织的“相容”与“不相容” 134

5.2 H■+M■模式 136

5.3 H■+I■模式与H■+I■模式 149

5.4 H■+H■模式 151

5.5 交易技术结构多样化条件下的体制组合 155

5.6 补充性说明 158

6 产权与经济体制效率 161

6.1 产权:概念、特征和地位 161

6.2 产权的起源与重要性 167

6.3 对科斯定理的评论 175

6.4 产权的排他成本 181

6.5 产权的内部管理成本 186

6.6 小结 191

7.1 经济体制的均衡与非均衡 196

7 动态分析:经济体制的创新与演进 196

7.2 体制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00

7.3 体制创新的主体和类型 201

7.4 体制创新的过程模型 204

7.5 创新成本的结构、最小化与合理分布 209

7.6 小结:耗散结构理论与体制变迁的长期趋势 213

下篇 218

8 古典公有制企业体制的特征、非均衡与改革 220

8.1 古典公有制企业体制的基本特征 220

8.2 古典公有制企业体制的非均衡及其认识时延 223

8.3 国有企业改革的简要回顾 229

8.4 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承包制的补充说明 236

9 政府与企业:财产关系与分配关系 238

9.1 全民所有制的内在矛盾与代理机构 238

9.2 政府与企业的收入目标及其对目标的“关心度” 240

9.3 政企收入分配的类型与若干倾向 245

9.4 一个贿赂模型及其应用 254

9.5 招标承包:一个有长期意义的进展 257

9.6 小结 258

10 不同产品交易体制下的企业行为 264

10.1 企业投入产出的产品价格组合类型 264

10.2 双轨制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265

10.3 价格放开与比价复归 270

10.4 资产专用性强的产品交易体制转换的特殊性 274

10.5 小结 276

11 就业与保险职能的分解及实物福利性收入的货币化 280

11.1 传统劳动体制:职工对企业的全面依赖 280

11.2 个人货币化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 284

11.3 企业内的革命:劳动优化组合 290

11.4 小结 292

12.1 经营者产生的两种方式 296

12 承包经营者:个人行为与制度约束 296

12.2 承包经营者的双重“身份” 297

12.3 承包期限与经营者预期 303

12.4 对经营者的监督 305

12.5 小结 310

13 承包制的体制和效率特征以及向股份制的过渡 314

13.1 过渡性体制形态的表达和度量 314

13.2 承包企业的体制特征估价 316

13.3 承包企业的体制效率估价 319

13.4 转向股份制:必要性和条件 325

13.5 改革的两种类型与改革战略的转换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