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1
第一章 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 3
社会主义商品消亡论的由来 4
症结在于“生产社会”的两重含义 11
澄清“生产社会化”概念的重要意义 26
简科的结论 34
第二章 计划与市场——一个历史已作结论的命题 38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39
对社会主义条件厂资源配置方式的传统理解和现代发展 40
分歧的实质是什么 57
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必定是市场取向的 62
第三章 战后资本主义的体制调整的启示 67
第四章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终结 75
第五章 复兴,路在何方 82
“行政再集权”还是“市场一体化” 87
“左”是主要危险 97
第二篇 市场取向改革的战略 106
第六章 改革时序安排的难点和选择 108
除旧布新的整体性要求 108
机制顺利转换的难点 115
我国的改革战略 116
第七章 我国国有部门改革战略的回顾和展望 127
五十年代中期对传统体制的诊断和改革的初步尝试 128
1979~1984年改革的成就和不足 134
1985~1986年城市改革新战略的拟定 138
1986~1987年的改革战略转变 144
1988年以来面临的新抉择 151
公共部门改革战略的若干思考 158
第三篇 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任务 162
第八章 企业体制和产权制度 165
几个基本的理论前提 166
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 168
几种可能的选择 169
“两权分离”的两种不同含义 176
各种经营形式的比较研究 184
法人化: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188
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197
第九章 放开价格,建立和培育市场 206
中国传统价格体制及其改革过程 206
价格改革所引起的良性变化 210
现行价格制度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213
“管住货币,放开价格” 216
培育市场体系 218
第十章 政府职能的转变 227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管理和行政指导 227
双重体制并存状况下的政府职能 233
各级政府职能和分层管理 237
第十一章 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 241
第四篇 改革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 247
第十二章 努力保持改革所需要的良好经济环境 250
改革的初战阶段尤其需要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 254
1988年严重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价格“闯关”,还是需求持续膨胀 258
货币持续超发的原因:用通货膨胀来支撑低效率的高速增长 264
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现行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的严重缺陷 266
第十三章 改革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71
肃贪反腐 272
结成改革的政治联盟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