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腧穴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甲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2307735
  • 页数:5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3篇

第一章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1

第一节 腧穴概念的形成 1

一、针灸、按摩医疔实践,是腧穴概念形成的本源 1

上篇 总论 1

二、气、血、脉概念的形成,是腧穴名称出现的基础 3

第二节 腧穴命名的开始及共演变 4

第三节 腧穴学理论的形成 8

一、腧穴学与脏象经络学的关系 9

(一)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本源 9

(三)腧穴是气行出入之门户 10

(二)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10

二、腧穴学与阴阳五行学的关系 11

(一)腧穴的性质与阴阳五行 11

(二)腧穴的功能、主治与阴阳五行 12

三、腧穴学与夭人相应学的关系 13

(一)腧穴应时间及自然条件而生 13

(二)腧穴治疗应与时间条件相应 13

二、奇穴 15

一、经穴 15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15

第二章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 15

(一)经脉线外之奇穴 16

(二)经脉线内之奇穴 16

(三)特殊取法之奇穴 16

(四)穴位组合之奇穴 17

三、阿是穴 17

(二)象形法 18

(一)比拟法 18

一、腧穴命名的方法 18

第二节 腧穴的命名 18

(三)会意法 19

(四)写实法 19

(五)度量法 19

二、腧穴命名的根据 19

(一)根据经络学的命名 19

(二)根据阴阳五行学的命名 20

(三)根据脏象学的命名 20

(四)根据天人相应学的命名 20

(五)根据古代人体部位名称的命名 21

第一节 骨度分寸法 22

第三章 腧穴的定位法 22

第二节 体表标志法 27

一、固定标志法 27

二、活动标志法 28

第三节 手指比量法 28

三、横指同身寸法 29

第四节 简易定位法 29

二、拇指同身寸法 29

一、中指同身寸法 29

第四章 特定穴 31

第一节 五腧穴 31

一、五腧穴名称的意义 31

二、五腧穴的理论根据 32

三、五腧穴的内容 33

四、五腧穴的临床应用 34

(一)分经辨证用五腧 34

(二)按时取穴用五腧 35

一、原穴 36

第二节 原络穴 36

(二)原穴的内容 37

(一)原穴的理论意义 37

(三)原穴的临床应用 38

二、络穴 38

(一)络穴的理论意义 38

(二)络穴的内容 39

(三)络穴的临床应用 39

二、俞、募穴的内容 40

(一)背俞穴 40

一、俞、募穴的理论意义 40

第三节 俞、募穴 40

(二)募穴 41

三、俞、募穴的临术应用 42

(一)本脏腑疾患 42

(二)脏腑所主五体五官之疾患 42

(三)经脉局部疾患 42

第四节 郄、会穴 42

(三)郄穴的临床应用 43

(二)郄穴的内容 43

二、八会穴 43

一、郄穴 43

(一)郄穴的理论意义 43

(一)八会穴的意义及内容 44

(二)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45

第五节 八脉交会穴 45

一、八脉交会穴的理论意义及内容 45

二、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46

第六节 下合穴 47

一、下合穴的理论意义及内容 47

一、标本的理论意义及腧穴 48

二、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48

第七节 标本与根结 48

二、根结的理论意义及腧穴 50

三、标本根结的临床应用 51

第八节 交会穴 51

第九节 禁针禁灸穴 55

一、禁针穴 55

二、禁灸穴 55

二、会大气,抗病邪 57

一、行营卫,调气血 57

第五章 腧穴的功能与作用 57

第一节 腧穴的功能 57

三、通内外,和阴阳 58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 58

一、反映病证,明确诊断 59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61

第六章 腧穴的主治规律 63

第一节 分经主治规律 63

第二节 分部主治规律 77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 82

一、中府 82

第七章 十二经穴 82

中篇 各论 82

二、云门 83

三、天府 84

四、侠白 85

五、尺泽 86

六、孔最 88

七、列缺 89

八、经渠 90

九、太渊 91

十、鱼际 93

十一、少商 94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95

一、商阳 95

二、二间 96

三、三间 97

四、合谷 98

五、阳溪 103

六、偏历 104

七、温溜 105

八、下廉 106

九、上廉 107

十、手三里 108

十一、曲池 110

十二、肘髎 112

十三、手五里 113

十四、臂臑 114

十五、肩髃 115

十六、巨骨 117

十七、天鼎 118

十八、扶突 119

十九、禾髎 120

二十、迎香 121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经穴 122

一、承泣 122

二、四白 123

三、巨髎 124

四、地仓 125

五、大迎 126

六、颊车 127

七、下关 128

八、头维 129

九、人迎 130

十、水突 131

十一、气舍 132

十二、缺盆 133

十三、气户 134

十四、库房 135

十五、屋翳 136

十六、膺窗 136

十七、乳中 137

十八、乳根 138

十九、不容 139

二十、承满 140

二十一、梁门 141

二十二、关门 142

二十三、太乙 142

二十四、滑肉门 143

二十五、天枢 144

二十六、外陵 146

二十七、大巨 146

二十八、水道 147

二十九、归来 148

三十、气冲 149

三十一、髀关 150

三十二、伏兔 151

三十三、阴市 152

三十四、梁丘 153

三十五、犊鼻 154

三十六、足三里 154

三十七、上巨虚 159

三十八、条口 160

三十九、下巨虚 161

四十、丰隆 162

四十一、解溪 164

四十二、冲阳 165

四十三、陷谷 166

四十四、内庭 167

四十五、厉兑 168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经穴 169

一、隐白 169

二、大都 170

三、太白 172

四、公孙 173

五、商丘 174

六、三阴交 175

七、漏谷 178

八、地机 179

九、阴陵泉 180

十、血海 181

十一、箕门 182

十二、冲门 183

十四、腹结 185

十三、府舍 185

十五、大横 186

十六、腹哀 187

十七、食窦 188

十八、天溪 189

十九、胸乡 190

二十、周荣 191

二十一、大包 192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经穴 193

一、极泉 193

二、青灵 194

三、少海 195

四、灵道 197

五、通里 197

六、阴郄 199

七、神门 199

八、少府 201

九、少冲 202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03

一、少泽 203

三、后溪 205

二、前谷 205

四、腕骨 206

五、阳谷 208

六、养老 209

七、支正 210

八、小海 211

九、肩贞 212

十、臑俞 213

十一、天宗 214

十二、秉风 215

十三、曲垣 216

十四、肩外俞 216

十五、肩中俞 217

十六、天窗 218

十七、天容 219

十八、颧髎 220

十九、听宫 22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222

一、睛明 224

二、攒竹 225

三、眉冲 226

四、曲差 227

五、五处 228

六、承光 228

七、通天 229

八、络却 230

九、玉枕 231

十、天柱 232

十一、大杼 233

十二、风门 235

十三、肺俞 236

十四、厥阴俞 237

十五、心俞 238

十六、督俞 240

十七、膈俞 240

十八、肝俞 242

十九、胆俞 244

二十、脾俞 245

二十一、胃俞 246

二十二、三焦俞 247

二十三、肾俞 248

二十四、气海俞 250

二十五、大肠俞 251

二十六、关元俞 252

二十七、小肠俞 252

二十八、膀胱俞 253

二十九、中膂俞 254

三十、白环俞 255

三十一、上髎 256

三十二、次髎 257

三十三、中髎 258

三十四、下髎 259

三十五、会阳 259

三十六、承扶 260

三十七、殷门 261

三十八、浮郄 262

三十九、委阳 263

四十、委中 264

四十一、附分 265

四十二、魄户 266

四十三、膏肓俞 267

四十四、神堂 268

四十五、譩譆 269

四十六、膈关 269

四十七、魂门 270

四十八、阳纲 271

四十九、意舍 271

五十、胃仓 272

五十一、肓门 273

五十二、志室 273

五十三、胞盲 274

五十四、秩边 275

五十五、合阳 276

五十六、承筋 277

五十七、承山 278

五十八、飞扬 279

五十九、跗阳 280

六十、昆仓 281

六十一、仆参 282

六十二、申脉 283

六十三、金门 284

六十四、京骨 285

六十五、束骨 286

六十六、足通谷 287

六十七、至阴 288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经穴 290

一、涌泉 290

二、然谷 292

三、太溪 293

四、大钟 295

五、水泉 296

六、照海 297

七、复溜 299

八、交信 300

九、筑宾 301

十、阴谷 303

十一、横骨 304

十二、大赫 305

十三、气穴 306

十四、四满 307

十五、中注 308

十七、商曲 309

十六、肓俞 309

十八、石关 310

十九、阴都 311

二十、腹通谷 312

二十一、幽门 313

二十二、步廊 314

二十三、神封 315

二十四、灵墟 316

二十五、神藏 316

二十六、或中 317

二十七、俞府 318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319

一、天池 319

二、天泉 320

三、曲泽 321

四、郄门 323

五、间使 324

六、内关 325

七、大陵 329

八、劳宫 330

九、中冲 332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333

一、关冲 334

二、液门 334

三、中渚 335

四、阳池 337

五、外关 338

六、支沟 339

七、会宗 340

八、三阳络 341

九、四渎 342

十、天井 343

十一、清冷渊 344

十二、消泺 345

十三、臑会 346

十四、肩髎 347

十五、天髎 348

十六、天? 349

十七、翳风 350

十八、瘈脉 351

十九、颅息 352

二十、角孙 353

二十一、耳门 354

二十二、和髎 354

二十三、丝竹空 355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经穴 356

一、瞳子髎 356

二、听会 357

三、上关 358

四、颔厌 359

五、悬颅 360

六、悬厘 361

七、曲鬓 362

八、率谷 363

九、天冲 364

十、浮白 364

十一、头窍阴 365

十二、完骨 366

十三、本? 367

十四、阳白 368

十五、头临泣 369

十六、目窗 369

十七、正营 370

十八、承灵 371

十九、脑空 372

二十、风池 373

二十一、肩井 374

二十二、渊腋 376

二十三、辄筋 376

二十四、日月 377

二十五、京门 379

二十六、带脉 380

二十七、五枢 381

二十八、维道 382

二十九、居髎 383

三十、环跳 384

三十一、风市 385

三十二、中渎 387

三十三、膝阳关 387

三十四、阳陵泉 388

三十五、阳交 389

三十六、外丘 390

三十七、光明 391

三十八、阳辅 392

三十九、悬钟 393

四十、丘墟 394

四十一、足临泣 396

四十二、地五会 397

四十三、侠溪 398

四十四、足窍阴 399

一、大敦 400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经穴 400

二、行间 401

三、太冲 403

四、中封 404

五、蠡沟 405

六、中都 407

七、膝关 407

八、曲泉 408

九、阴包 409

十、足五里 410

十一、阴廉 411

十二、急脉 412

十三、章门 412

十四、期门 414

第八章 任督脉经穴 417

第一节 任脉经穴 417

一、会阴 417

二、曲骨 418

三、中极 419

四、关元 421

五、石门 423

六、气海 423

七、阴交 425

八、神阙 426

九、水分 427

十、下脘 428

十一、建里 429

十二、中脘 429

十三、上脘 431

十四、巨阙 432

十五、鸠尾 434

十六、中庭 436

十七、膻中 437

十八、玉堂 438

十九、紫宫 439

二十、华盖 440

二十一、璇玑 441

二十二、天突 441

二十三、廉泉 443

二十四、承浆 444

第二节 督脉经穴 446

一、长强 446

二、腰俞 448

三、腰阳关 448

四、命门 449

五、悬枢 451

六、脊中 451

七、中枢 452

八、筋缩 452

九、至阳 453

十、灵台 454

十一、神道 455

十二、身柱 455

十三、陶道 456

十四、大椎 457

十五、哑门 459

十六、风府 460

十七、脑户 462

十九、后顶 463

十八、强间 463

二十、百会 464

二十一、前顶 467

二十二、囟会 468

二十三、 上星 469

二十四、神庭 470

二十五、素髎 471

二十六、水沟 472

二十七、兑端 474

二十八、龈交 474

一、神聪 476

二、发际穴 476

第一节 头颈部奇穴 476

第九章 奇穴 476

三、当阳 477

四、伴星 477

五、印堂 477

六、鱼腰 478

七、睛中 479

八、太阳 479

十、球后 480

九、颞? 480

十一、鼻交颤中 481

十二、上迎香 482

十三、散笑 482

十四、内迎香 483

十五、鼻流 483

十六、牵正 484

十七、夹承浆 484

十八、颊里 485

十九、悬命 485

二十一、唇里穴 486

二十、聚泉 486

二十二、金津、玉液 487

二十三、海泉 487

二十四、燕口 488

二十五、地合 488

二十六、耳尖 489

二十七、翳明 489

二十八、安眠2 490

二十九、上廉泉 490

一、肋头 491

第二节 躯干部奇穴 491

三十、洪音 491

二、小儿龟胸 492

三、乳上穴 492

四、胸堂 492

五、龙颔 493

六、胃上 493

七、脐上脐下穴 494

八、长谷 494

九、脐中四边 495

十一、经中 496

十、三角灸 496

十二、绝孕 497

十三、利尿穴 497

十四、气门 498

十五、提托 498

十六、子宫穴 499

十七、羊矢 500

第三节 项背腰部奇穴 500

一、新设 500

三、百劳 501

二、颈臂 501

四、崇骨 502

五、血压点 502

六、定喘 503

七、臣觉 504

八、巨阙俞 504

九、胃管下俞 504

十、浊浴 505

十一、灸哮 506

十二、灸痨 506

十四、接脊 507

十三、竹杖 507

十六、肘椎 508

十五、痞根 508

十七、阳刚 509

十八、腰眼 509

十九、下极俞 510

二十、十七椎穴 511

二十一、下腰 512

二十二、淋泉 512

二十五、闾上 513

二十三、腰奇 513

二十四、尾穷骨 513

二十六、夹脊 514

第四节 上肢部奇穴 515

一、十宣 515

二、十王 516

三、小指尖 516

四、八邪 517

六、大骨空 518

七、大指甲根 518

五、虎口 518

八、凤眼 519

九、中魁 519

十、小骨空 520

十一、五虎 520

十二、拳尖 521

十三、威灵、精灵 521

十四、外劳宫 522

十五、中泉 522

十六、四缝穴 522

十七、手踝 523

十八、龙玄 524

十九、二白 524

二十、臂间 525

二十一、手逆注 525

二十二、泽前 526

二十三、肘尖 526

二十四、夺命* 527

二十五、肩前 527

二十六、肩头 527

一、气端 528

二十七、后腋 528

第五节 下肢部奇穴 528

二、独阴 529

三、足心 529

四、八风 530

五、里内庭 530

六、女膝 531

七、蹈趾里横纹 531

八、营池 532

九、内踝尖 532

十二、胆囊穴 533

十、外踝尖 533

十一、阑尾穴 533

十三、陵后 534

十四、膝眼 534

十五、膝旁 535

十六、鹤顶 535

十七、百虫窝 536

十八、髋骨 536

二十一、关仪 537

二十、臀中 537

十九、环中 537

第十章 头针与耳针 538

第一节 头针刺激区 538

一、运动区 538

二、感觉区 539

三、舞蹈震颤控制区 539

四、晕听区 539

五、言语二区 539

八、足运感区 540

九、视区 540

六、言语三区 540

七、运用区 540

十、平衡区 541

十一、胃区 541

十二、胸腔区 541

十三、生殖区 541

第二节 耳针 542

第一节 特定穴 545

一、关于五腧穴 545

第十一章 腧穴学古文辑注 545

下篇 545

二、关于背腧穴与募穴 550

第二节、腧穴 550

一、关于腧穴主治 550

二、十五络穴 555

三、根结 555

四、下合穴 556

五、八会穴 556

第一节 全身性名称 558

第十二章 古代人体部位名称解释 558

第二节 头面部名称 561

第三节 颈项部名称 567

第四节 胸胁部名称 569

第五节 腹部会阴部名称 571

第六节 肩背腰尻部名称 573

第七节 上肢部名称 575

第八节 下肢部名称 578

附录 582

索引 582

参考书目及简称 592

六、背腧穴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