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记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名称·类别·作用 1
(一)名称 字书—字典—词典—辞书 1
(二)类别 2
(三)作用 3
第二节 文字的变迁与字书的演进 5
第二章 字书的萌芽与奠基期 战国·秦·汉 11
第一节 字典的萌芽 11
《史籀》、《苍颉》、《爰历》、《博学》、《急就》、《元尚》、《训纂》、《滂喜》 11
第二节 字典的先河——《说文解字》 14
(一)《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 14
(二)《说文解字》封“六书”的解释及其部首分类法 15
(三)《说文解字》释字的多种方式 17
(四)《说文解字》的价值影响及其缺点 23
(五)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 24
第三节 词典的先河——《尔雅》 28
(一)《尔雅》的编者与篇数 28
(二)《尔雅》的内容分类法 29
(三)《尔雅》释词的体例 30
(四)《尔雅》的价值与影响 33
(五)研究《尔雅》的著作 36
第四节 《尔雅》的续作——《小尔雅》 40
(一)《小尔雅》的编者 40
(二)《小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41
(三)研究《小尔雅》的著作 42
第五节 方言词典的先河——《方言》 44
(一)《方言》的编者——汉扬雄 44
(二)《方言》说解的专称 46
(三)《方言》释词的体例 47
(四)《方言》的价值与影响 49
(五)研究《方言》的著作 49
(一)《通俗文》的编者——东汉服虔 51
第六节 通俗词典的先河——《通俗文》 51
(二)《通俗文》的内容 53
第七节 音训词典的先河——《释名》 54
(一)《释名》的编者——汉刘熙 54
(二)《释名》的分类与解说 55
(三)《释名》音训的略例 56
(四)《释名》的价值与影响 57
(五)研究《释名》的著作 58
第三章 字书的继承与演变期 魏晋·南北朝 63
第一节 承先启后的字书 63
《古今字诂》、《字林》、《古今文字》及其他 63
第二节 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 68
(一)《玉篇》的编者——南朝梁顾野王 68
(二)《玉篇》的体例与内容 69
(三)今本《玉篇》与《玉篇零卷》 70
(一)《广雅》的编者——魏张揖 73
(二)《广雅》的内容和体例 73
第三节 第一部值得重视的《尔雅》式词典——《广雅》 73
(三)研究《广雅》的著作 76
第四章 字书的建设与发展期 唐·宋·元 80
第一节 唐代的“字样”和宋元辨形的字书 80
(一)《干禄字书》、《五经文字》、《新加九经字样》 80
(二)《佩?》、《复古编》、《字通》、《龙?手鉴》、《字鉴》及其他 86
第二节 唐代集释诸书文字音义的字书——《经典释文》 95
(一)《经典释文》的编者——唐陆德明 95
(二)《经典释文》的内容和体例 96
第三节 唐代注释佛经文字音义的字书及其续作 101
(一)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 101
(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 105
(三)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 108
第四节 宋元《说文解字》派字典的发展与演变 110
(一)《说文解字》的发展——《类篇》 110
(二)《说文解字》的演变——《六书故》及其他 114
(三)宋代标新的字书——《字说》及其他 118
(一)陆佃《埤雅》 119
第五节 宋代《尔雅》派词典的发展 119
(二)罗愿《尔雅翼》 122
第五章 字书的进化与兴盛期 明·清 127
第一节 《说文解字》派字典的进化 127
(一)明梅膺祚《字汇》 127
(二)明张自烈《正字通》 132
(三)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 136
(一)明朱谋?《骈雅》 143
第二节 《尔雅》派词典的进化 143
(二)明方以智《通雅》 145
(三)清吴玉?《别雅》 146
(四)清洪亮吉《比雅》 148
(五)清史梦兰《叠雅》 149
第三节 《方言》派方言俗语词典的进化 151
(一)明陈士元《俚言解》 151
(二)明张存绅《雅俗稽言》 153
(四)明周梦?《常谈考误》 155
(三)明陆嘘云《世事通考》 155
(五)明佚名《目前集》 156
(六)清翟灏《通俗编》 157
附清梁同书《直语补证》 157
(七)清钱大昕《恒言录》 160
附清陈?《恒言广证》 160
(八)清顾张思《土风录》 163
(九)清郝懿行《证俗文》 164
(十)清钱大昭《迩言》等七种及其他 166
(十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及其他 168
(十二)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 170
附近人章炳麟《新方言》 172
第四节 集释经典文字训诂词典的进化 173
清阮元《经籍?诂》 173
附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 177
第五节 汇编词藻典故的词典的进化 178
(一)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 178
(二)清人《骈字类编》 183
第六节 虚字字典的先河 188
(一)清刘淇《助字辨略》 188
(二)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及其他 191
第六章 古代字书的别体——韵书 197
第一节 韵书的源流 197
第二节 韵书的字书功用 200
第三节 几部常用的韵书 201
(一)宋陈彭年等《广韵》 201
(二)宋丁度等《集韵》 205
(三)宋丁度等《礼部韵略》 208
附《四声篇海》和《篇海类编》 211
(四)清人《佩文诗韵》 211
附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213
(五)清李光地《音韵阐微》 213
(六)清何萱《韵史》 216
陆费逵等《中华大字典》 220
(一)普通字典 220
第七章 字书的演变与改革期 近代 220
第一节 字典的演变与改革 220
(二)专门字典 227
虚字字典 227
甲、杨树达《词诠》 227
乙、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229
(一)综合词典 233
甲、商务印书馆《辞源》 233
第二节 词典的演变与改革 233
乙、中华书局《辞海》 240
丙、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语词典》 243
(二)专门词典 247
联绵词典 247
甲、朱起凤《辞通》 247
乙、符定一《联绵字典》 250
诗词戏曲词典 253
甲、张相《诗词典语辞汇释》 253
乙、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