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交流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卫道治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5525180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古代中外教育交流 1

第一节 华夏向“四夷”的教育辐射 2

一、多元的华夏文明 2

二、中华文化圈内的教育交流 5

第二节 遣隋使与遣唐使 19

一、隋唐以前的中日文化教育交流 19

二、遣隋使与遣唐使概况 21

三、日本对唐朝教育制度的模仿与吸收 27

第三节 学问僧与来华留学生 32

一、佛教在东亚的传播 32

二、学问僧与留学生对中日文化教育交流的贡献 37

三、渡日中国人与中日文化教育交流 51

四、朱舜水的杰出贡献 56

第四节 书院文化远播海外 61

一、中国的书院文化 61

二、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67

三、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70

第五节 古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72

一、汉唐时代中西交通的开辟 72

二、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75

三、耶稣会士来华与西学东渐 79

四、中学西渐与儒家教育流播西方 85

第二章 近代中日教育交流 91

第一节 模仿与借鉴: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模式 92

一、教育交流的涓涓细流 93

二、官绅赴日考察学务 99

三、日本学制的移植 107

第二节 日本教习与清末新教育 112

一、日本教习群体概貌 112

二、日本教习对清末新教育的贡献 117

第三节 从淡化到恶化:民国中日教育关系的演变 122

一、淡化与摩擦:1912—1931 122

二、恶化与对立:1931—1945 128

第四节 半个世纪的留日运动 136

一、清末的留日学生 137

二、民国前期的留日学生 143

三、抗战时期的留日学生 150

第三章 近代中美教育交流 159

第一节 留美学生与中美教育交流 159

一、幼童留美与清末留美教育 159

二、庚子赔款与清华学校 163

三、民初留美概观 168

四、抗战前后的留美学生 171

五、留美学生群体概况 176

六、留美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180

第二节 美国来华传教士与教会学校 181

一、早期教会学校的兴起 182

二、教会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187

三、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挑战 193

四、30年代教会学校的中国化与世俗化 197

五、战争的冲击与战后恢复 199

六、教会学校的存在意义 202

第三节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07

一、胡适留美与实验主义东渐 208

二、杜威来华的直接影响 210

三、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哲学简介 216

四、平民教育思想的推进与演变 219

一、新学制的酝酿与制定 227

第四节 学制演变与美国教育模式 227

二、壬戌学制与美国模式 232

三、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 234

四、美国教育模式的批判 237

第四章 近代中欧教育交流 242

第一节 晚清时期欧洲各国对华教育输出 242

一、清末英法两国传教士在华举办教会教育 242

二、清末德国在华举办世俗教育 249

三、欧洲教师在清末官办学校中所起的作用 251

四、欧洲传教士在编译教科书方面所起的作用 256

一、英法在华教会教育的发展 2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欧洲各国对华教育输出 262

二、民国时期德国在华教育活动 268

第三节 近代中国留欧教育 272

一、晚清中国人留学欧洲 272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留欧教育 283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留欧教育 289

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94

五、欧洲各国庚子赔款的退还与教育交流 304

第四节 蔡元培罗素与中欧教育交流 310

一、蔡元培对欧洲教育制度的借鉴 310

二、罗素来华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315

一、全面学习苏联 318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教育交流 318

第一节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关系 318

二、苏联在5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330

三、新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交流 331

第二节 “文革”十年对外教育交流 335

一、“文革”初期(1966—1970)的对外教育交流 336

二、“文革”后期(1971—1976)的对外教育交流 337

第三节 新时期中外教育交流 339

一、概述 339

二、国际教育交流的主要形式 342

三、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 385

编后赘语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