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辨证纲要 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
第二节 脏腑辨证 3
第三节 经络辨证 10
第二章 针灸的治疗作用 15
第一节 调和阴阳 15
第二节 扶正祛邪 17
第三节 疏通经络 18
第三章 针灸治疗原则 20
第一节 补虚与泻实 20
第二节 清热与温寒 23
第三节 治标与治本 25
第四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26
第五节 局部与整体 27
第四章 针灸处方 29
第一节 选穴原则 31
第二节 配穴方法 35
第三节 特定穴的应用 39
下篇 各论 46
第一章 内外科病证 46
第一节 感冒 46
第二节 中暑 49
第三节 咳嗽 52
第四节 哮喘 56
第五节 失音 59
第六节 呃逆 62
第七节 胃痛 66
第八节 呕吐 69
第九节 腹痛 73
第十节 腹泻 76
第十一节 痢疾 80
第十二节 便秘 84
第十三节 脱肛 88
第十四节 胁痛 90
第十五节 脚气 93
第十六节 水肿 96
第十七节 心绞痛 99
第十八节 失眠 102
第十九节 癫痫 106
第二十节 癔病 110
第二十一节 头痛 112
第二十二节 眩晕 117
第二十三节 中风 120
第二十四节 面痛 124
第二十五节 面瘫 127
第二十六节 颈椎病 130
第二十七节 肘劳 132
第二十八节 腰痛 134
第二十九节 落枕 138
第三十节 漏肩风 140
第三十一节 痹证 143
第三十二节 尿潴留 146
第三十三节 淋症 149
第三十四节 胆道蛔虫病 154
第三十五节 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157
第三十六节 肠梗阻 161
第三十七节 肠粘连 163
第三十八节 肠痈 167
第三十九节 乳痈 169
第四十节 痔疮 172
第四十一节 疗疮 175
第四十二节 疖 178
第四十三节 蛇丹 180
第四十四节 丹毒 183
第四十五节 扁平疣 185
第四十六节 斑秃 187
第四十七节 风疹 189
第四十八节 牛皮癣 192
第二章 男科病证 195
第一节 遗精 195
第二节 血精 198
第三节 不射精症 200
第四节 阳痿 203
第五节 睾痛 207
第六节 肾囊风 211
第七节 疝气 212
第八节 缩阳 215
第九节 强中 217
第十节 不育症 220
第十一节 色厥 223
第三章 妇科病证 226
第一节 月经先期 226
第二节 月经后期 229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232
第四节 月经过多 235
第五节 月经过少 238
第六节 痛经 240
第七节 闭经 244
第八节 经行泄泻 248
第九节 经行吐? 249
第十节 经行眩晕 251
第十一节 经行头痛 253
第十二节 崩漏 256
第十三节 经断前后诸证 260
第十四节 带下病 263
第十五节 妊娠恶阻 271
第十六节 妊娠痫证 271
第十七节 滞产 273
第十八节 产后腹痛 276
第十九节 产后缺乳 279
第二十节 阴挺 281
第二十一节 胎位不正 285
第二十二节 不孕症 287
第二十三节 盆腔炎 293
第四章 五官科病证 296
第一节 目赤肿痛 296
第二节 青光眼头痛 298
第三节 电光性眼炎 302
第四节 麦粒肿 304
第五节 眼睑下垂 306
第六节 近视 309
第七节 耳鸣耳聋 312
第八节 聤耳 315
第九节 鼻渊 318
第十节 口疮 320
第十一节 牙痛 323
第十二节 咽喉肿痛 326
第五章 儿科病证 329
第一节 百日咳 329
第二节 疳疾 331
第三节 急惊风 334
第四节 遗尿 337
第五节 痄腮 339
附录 腧穴部位 342
第一章 各部骨度折量及指寸定位法 342
第一节 各部骨度折量法 342
第二节 指寸定位法 343
第二章 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 344
第一节 十四经腧穴 344
第二节 经外奇穴 377
附:参考书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