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综合篇 3
第一章 概况 3
第一节 自然概貌 3
第二节 历史沿革和行政建制 11
第三节 人口和民族 13
第二章 政治 1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建设 16
第二节 政权机构 21
第三节 司法机构 23
第四节 人民政协和群众团体 26
第五节 乡镇党政组织 29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 34
第三章 经济(上) 40
第一节 1945年以前的经济状况 40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发展 42
第三节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48
第四节 经济结构 53
第四章 经济(下) 64
第一节 农业 64
第二节 乡镇企业 74
第三节 工业 77
第四节 交通邮电 82
第五节 商业 86
第六节 对外贸易及口岸建设 89
第七节 财政 93
第八节 税务 98
第五章 教育 科技 文化 101
第一节 教育 101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05
第三节 文化事业 110
第四节 医药卫生 114
第五节 体育 117
第六章 社会 122
第一节 社会结构 122
第二节 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 126
第三节 社会保障 130
第四节 社会治安 134
第五节 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 135
第六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137
第七节 婚姻、家庭与妇女工作 141
第八节 宗教与宗教工作 143
第一节 富裕乡调查 149
第一章 乡村调查 149
典型篇 149
第二节 太阳乡调查 163
第二章 村屯住户调查 180
第一节 朝阳洞住户调查 181
第二节 向阳一屯住户调查 184
第三节 永坪村住户调查 188
第三章 企业调查 193
第一节 朝阳川酿酒厂调查 193
第二节 龙井市造纸厂调查 201
第三节 龙井市手扶拖拉机厂调查 206
第一节 龙井实验小学调查 215
第四章 学校教育调查 215
第二节 龙井中学调查 221
第三节 龙井市技工学校调查 227
专题篇 239
关于龙井市社会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239
一、历史性的成就 239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40
三、解决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42
龙井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问题 246
一、竞争力不强的表现 247
二、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250
三、广开人才和信息的渠道 254
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低落及其原因 256
一、种粮效益的下降 257
二、效益意识的受挫 261
三、转机与启示 263
农村女青年流失问题探析 264
一、现状及其后果 264
二、原因分析 266
三、文化意义 269
四、对策抉择 271
一、劳务输出 275
龙井市的跨国人口流动 275
二、出国探亲 280
三、缔结涉外婚姻 281
四、跨国人口流动带来的观念变化 285
附录:中国劳务输出人员在韩国 288
朝鲜族的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 290
一、以往的成绩 290
二、市场化进程的冲击 294
三、民族教育:“纯度”与“开放度”的关系 295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