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的一般概念 5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定义 5
第二节 国有资产的分类 9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12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经济管理 15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6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特征 19
第一节 基点是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 20
第二节 管理目标的二元性 30
第三节 管理组织的三个基本层次 34
第四节 核心是建立所有权“双优配置”约束机制 38
第五节 管理优化的标志 41
第一节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4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特征 45
第二节 管理的民主化 54
第四章 我国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析 63
第一节 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 63
第二节 1978年以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76
第三节 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8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理论的反思 96
第一节 国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96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103
第三节 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07
第六章 “两权”分离改革理论的反思 115
第一节 关于“两权”分离理论的几种不同观点 115
第二节 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22
第三节 “两权”分离的实现机制 129
第四节 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进一步思考 133
第七章 “双重经济职能”分离改革理论的反思 136
第一节 “双重经济职能”分离的目的是什么 137
第二节 “双重经济职能”分离可行吗 146
第三节 “双重经济职能”分离的可行性分析 149
第四节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基本特征 156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化改革理论的反思 1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化改革理论的基本内容 162
第二节 民主化改革与商品化改革的关系 172
第三节 改革十年的若干经验和教训 176
第九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80
第一节 关于改革目标模式选择的方法论 180
第二节 微观改革目标模式探讨 190
第三节 宏观改革目标模式探讨 199
第四节 中观改革目标模式探讨 207
第十章 从承包模式向目标模式的转变 212
第一节 承包模式形成的现实基础 213
第二节 承包模式的基本特征 225
第三节 承包模式的局限性 234
第四节 通向改革目标模式的途径 238
第十一章 非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比较与借鉴(一) 246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微观组织形式 247
第二节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254
第三节 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260
第四节 国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274
第五节 国家控股公司 280
第十二章 非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比较与借鉴(二) 287
第一节 改革的内容 287
第二节 改革的原因 290
第三节 改革的进程 298
第四节 改革实绩评价 304
第五节 小结 310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