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述 3
第一节 佳木斯中间地块 3
第二节 区域地层 4
一、元古界 5
二、古生界 11
三、中生界及新生界 11
第三节 侵入岩 11
一、元古代(混合)花岗岩 12
二、“加里东期”侵入岩 12
三、燕山早期侵入岩 13
第四节 区域变质作用 14
第五节 区域构造 15
第六节 前寒武纪含铁建造的含金性 16
第二章 矿床地质特征 18
第一节 矿区地层 18
一、下元古界麻山群十字山组 18
二、下元古界东风山群 18
(一)下部岩组 18
(二)中部岩组 21
(三)上部岩组 22
三、古生界下二叠统 23
第二节 矿区构造 24
一、东风山背斜 25
二、对面山单斜 25
三、断裂构造 25
第三节 侵入岩及其围岩蚀变 26
一、侵入岩 26
(一)元古代花岗岩 26
(二)“加里东期”花岗岩 26
(三)脉岩 26
二、围岩蚀变 28
第四节 矿体形态、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 29
一、整合型矿体 29
二、脉状矿体 34
第五节 变质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原岩恢复 34
一、变质岩类型及其特征 34
(一)变粒岩、石英片岩及片岩类 34
(二)大理岩类 36
(三)铁质岩类 36
二、变质岩石自然组合划分 40
三、变质岩石的原岩恢复 40
(一)上部岩组 40
(二)中部岩组 43
(三)下部岩组 43
第六节 含矿层的矿物学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划分及金的赋存状态 45
一、矿物学特征 45
(一)造岩矿物 45
(二)金属矿物 60
(三)石墨 65
二、矿石自然类型划分 65
(一)条带状-微细浸染状贫硫钴金矿石 66
(二)条带状-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钴金矿石 66
(三)含金石英脉型矿石 67
(四)条带状铁闪铁橄辉石岩钴金矿石 67
三、金的赋存状态及自然金特征 67
(一)金的赋存状态 67
(二)自然金的形态、粒度及结构特征 68
(三)自然金的成分特征 68
(四)对金赋存状态研究的实际意义 69
第七节 矿石结构及构造 72
第八节 矿床变质作用特征 74
一、区域进化变质作用 74
(一)进化变质作用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带划分 74
(二)变质相的划分 77
(三)关于进化变质作用类型及其热源的讨论 84
二、变质热液作用 87
三、退化变质作用 87
四、热接触变质作用及岩浆热液蚀变作用 91
(一)热接触变质作用 91
(二)岩浆热液蚀变作用 91
第九节 矿床的成矿期及成矿时代 91
一、矿床的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92
(一)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成矿期 92
(二)变质作用成矿期 92
二、矿床的成矿时代 93
第三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94
第一节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94
一、常量元素特征 94
二、微量元素特征 98
三、稀土元素特征 99
四、稳定同位素特征 105
(一)硫同位素 105
(二)氧同位素 107
(三)铅同位素 109
五、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111
(一)相关分析 111
(二)因子分析 113
第二节 原始成矿环境分析 116
一、沉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116
(一)氧化物相 117
(二)硅酸盐相 117
(三)碳酸盐相 117
(四)硫化物相 118
二、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120
三、大地构造环境分析 122
四、原始成矿环境分析 124
第三节 金在变质作用中的转变 132
一、两个试验情况介绍 132
二、金在各种类型变质作用中的性状 133
(一)区域进化变质作用成矿 133
(二)变质热液作用成矿 133
(三)退化变质作用成矿 135
(四)热接触变质作用及岩浆期后热液对金的成矿作用的影响 137
(五)构造变形作用与金矿体重新就位 137
第四节 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138
一、世界同类型金矿床初步对比分析 138
(一)美国霍姆斯塔克金矿床 138
(二)津巴布韦武巴奇奎金矿床 140
(三)加拿大柳屏金矿床 143
(四)巴西“铁四边形”地区金矿床 144
(五)西澳大利亚水桶山金矿床 145
二、矿床成因探讨 147
三、金的富集因素 148
四、东风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149
第四章 找矿标志、找矿方向及工作建议 151
第一节 控矿因素 151
一、大地构造环境 151
二、地层 151
三、含铁建造 151
四、火山喷气作用 151
五、变质作用 151
第二节 找矿标志 152
一、大地构造环境标志 152
二、地层标志 152
三、含铁建造标志 152
四、构造标志 152
五、岩石学标志 152
六、矿物学标志 153
七、地球化学标志 153
第三节 找矿方向 153
第四节 对矿区工作的建议 154
结束语 156
图版说明 157
图版 161
参考文献 173
英文摘要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