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原远古文化之源流——旧石器时代 1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3
(一) 西侯度文化 3
(二) 蓝田文化 6
(三) ?河文化 8
(四) 北京文化 12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8
(一) 丁村文化 19
(二) 许家窑文化 25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28
(一) 峙峪文化 28
(二) 虎头梁文化 30
(三) 下川文化 31
(四) 小南海洞穴遗址 35
(五) 灵井石器 39
(六) 山顶洞文化 42
四、结语 44
第二章 中原远古文化之源流——新石器时代 51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52
(一) 裴李岗文化 52
(二) 磁山文化 62
(三) 老官台文化 66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71
(一) 仰韶文化的概况 71
(二) 仰韶文化的渊源 77
(三) 仰韶文化的各个类型 83
(四)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关系 113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21
(一) 龙山文化的概况 127
(二) 河南龙山文化的渊源和归宿 127
(三) 陕西龙山文化的渊源和归宿 139
第三章 创造中原远古文化的主人 147
一、考古发现的远古文化的主人 147
(一) 蓝田人 147
(二) 北京人与大荔人 150
(三) 丁村人和许家窑人 155
(四) 山顶洞人 157
(五) 仰韶人和大汶口人 161
二、传说时代中原地区的主要部族 166
(一) 炎帝族活动地域 171
(二) 黄帝族活动地域 176
(三) 颛顼与帝喾族活动地域 182
(四) 尧族活动地域 189
(五) 舜族活动地域 191
(六) 禹族活动地域 197
(七) 东方诸族活动地域 211
(八) 小结 215
三、中原远古文化与各部族的关系 217
(一) 炎帝族所代表的文化 218
(二) 黄帝与仰韶文化 221
(三) 尧舜禹与中原龙山文化 225
(四) 东方部族与大汶口文化 229
(五) 小结 229
四、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 231
(一) 炎帝族的发展 234
(二) 黄帝族的发展 235
(三) 颛顼与帝喾族的发展 238
(四) 舜族的发展 240
(五) 禹族的发展 241
(六) 契族的发展 243
(七) 小结 243
第四章 生产斗争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246
一、从采集食物到农业生产 246
二、从狩猎到畜牧 262
(一) 狩猎出现的时代和狩猎对象 262
(二) 狩猎的工具和方式 266
(三) 家畜的出现 271
三、原始手工业 276
(一) 石器制造(包括玉器) 277
(二) 陶器制造 288
(三) 骨器制造(包括牙、角、蚌) 302
(四) 木器制造 309
(五) 编织与纺织 312
(六) 金属冶炼 315
四、穴居野处到构木为屋 318
(一) 穴居或半穴居建筑 320
(二) 建筑在地面上的房子 327
(三) 居住建筑的新技术 330
(四) 结语 332
五、治服水害的斗争 335
六、赤身裸体到衣着穿戴 344
七、茹毛饮血到蒸煮熟食 347
八、原始的医药学和天文历法 352
(一) 原始的医药学 352
(二) 天文历法 355
第五章 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361
一、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362
(一) 文字的出现 362
(二) 原始艺术 369
(三) 乐舞 396
二、图腾崇拜 406
(一) 炎帝族之图腾 411
(二) 黄帝族之图腾 413
(三) 颛顼族之图腾 418
(四) 帝喾族之图腾 421
(五) 尧舜禹联盟各族之图腾 424
(六) 各族图腾小结与考古发现 427
三、原始社会的葬俗 437
(一) 裴李岗文化的葬俗 439
(二) 仰韶文化的葬俗 440
(三) 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葬俗 461
四、原始宗教 466
(一) 甲骨文中原始宗教的记载 470
(二) 《山海经》中祭祀活动的宗教仪式 472
(三) 原始宗教在考古资料中的反映 476
附录一、再论仰韶时期的社会性质 487
附录二、夏王朝前夕的社会形态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