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速数据通信的特点 1
1.1 概述 1
1.2 帧方式 1
1.3 信元方式 3
1.4 现代数据通信的特点 4
1.4.1 突发性数据 5
1.4.2 按需分配带宽 5
1.5 什么是帧中继 5
1.6 帧中继业务 6
1.7 帧中继的主要应用 9
1.7.1 局域网互连 9
1.7.2 图像文件传送 10
1.7.3 虚拟专用网 11
1.7.4 帧中继在公用网的应用 12
1.7.5 帧中继在专用网的应用 14
1.8 什么是ATM 14
1.9.1 技术特点 15
1.9 ATM的特点 15
1.9.2 发展特点 16
1.10 国外宽带网发展计划与行动 16
1.10.1 未来宽带网络的不同观点与统一 16
1.10.2 ATM发展现状与趋势 20
第二章 帧中继技术 25
2.1 帧中继的基本功能 25
2.2 帧中继的参考模型 26
2.3 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28
2.4 帧中继的国际标准 29
2.4.1 ITU-T标准 29
2.4.2 ANSI标准 30
2.4.3 帧中继论坛标准 30
第三章 ATM基本技术 31
3.1 ATM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31
3.2 ATM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32
3.3.2 业务类型 34
3.3 ATM业务功能 34
3.3.3 业务属性 35
3.3.4 用户业务 38
3.4 AAL规程 39
3.4.1 ATM适配层 39
3.4.2 基本的AAL1规程 40
3.4.3 AAL2规程 44
3.4.4 AAL3/4规程 51
3.4.5 AAL5规程 53
3.5 ATM层的基本功能 54
3.5.1 信元复用与交换 54
3.5.3 拥塞控制 56
3.5.4 接入流控 ( GFC ) 56
3.5.2 净荷类型指示 56
3.6 ATM接口 57
3.7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9
3.7.1 流量控制 59
3.7.2 拥塞控制 60
3.8 宽带信令 62
3.8.1 用户接入信令概述 62
3.8.2 NNI信令 64
3.9 ATM的操作和维护 65
3.10 ATM反向复用器 ( IMA ) 66
3.10.1 IMA的目标和目的 66
3.10.2 ATM反向复用 ( IMA )协议 67
3.11 ATM与现有通信网的互通技术 72
3.11.1 帧中继网络与ATM网络的互通 72
3.11.2 B-ISDN与基于64Kbit/s的ISDN之间的互通 80
3.11.3 X.25网络与ATM网络的互通技术 88
3.12 B-ISDN连接类型 92
3.12.1 类型1:点到点连接 92
3.12.2 类型2:单向点到多点(多点广播)连接 93
3.12.3 类型3:多点到点的连接 94
3.12.4 类型4:多点到多点的连接 95
3.12.5 类型5:双向点到多点连接 96
3.12.6 类型6:多点到多点连接 ( 服务器或网桥功能支持连接 ) 96
3.13 ATM 的标准化工作 97
4.1 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协议 ( LAPE ) 103
4.1.1 LAPF基本特性 103
第四章 帧中继协议 103
4.1.2 LAPF帧结构 104
4.1.3 LAPF帧交换过程 107
4.1.4 LAPF管理功能 110
4.2.1 帧中继的帧结构 111
4.2.2 帧中继对无效帧的处理 111
4.2 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 111
4.2.3 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在ISDN协议结构中的位置 112
4.2.4 数据链路层核心业务的数据传送功能 113
4.2.5 帧中继层管理功能 114
4.3 帧中继的寻址功能 114
4.4 帧方式的基本呼叫控制协议 115
4.4.1 提供帧中继SVC业务的方式 115
4.4.2 呼叫控制状态 116
4.4.3 呼叫控制协议的消息类型及消息结构 117
4.4.4 帧方式呼叫控制程序 121
4.4.5 用于永久虚连接 ( PVC )的附加程序 123
第五章 IP与ATM结合技术 125
5.1 传统Internet技术及其面临的问题 125
5.2 利用ATM构造宽带Internet骨干网 127
5.3 ATM上的传统IP规范 ( Classical IP Over ATM ) 129
5.3.1 配置 129
5.3.2 协议结构 129
5.3.3 工作过程 130
5.3.4 网络连接 131
5.3.5 优缺点分析 132
5.4 局域网仿真 133
5.4.1 局域网仿真的配置结构 134
5.4.2 局域网仿真的协议结构 135
5.4.3 LAME的帧格式 136
5.4.4 ATM仿真局域网中的连接 137
5.4.5 局域网仿真的工作过程概述 138
5.4.6 虚拟LAN的概念 138
5.4.7 LANE的协议规程 139
5.4.8 LANE的网络连接 141
5.4.9 LANE的优缺点分析 142
5.4.10 LANE与IPOA的比较 142
5.5 ATM上的多协议规范 ( MPOA ) 143
5.5.1 MPOA的参考配置 146
5.5.2 MPOA的逻辑组成部分 147
5.5.3 MPOA的工作原理 148
5.5.4 MPOA优缺点分析 150
5.5.5 MPOA与其它相关协议的关系 151
5.6.1 IP交换的组成 152
5.6.2 流的分类 152
5.6 IP交换 152
5.6.3 IP交换的工作原理 153
5.6.4 IP交换网的配置 154
5.6.5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156
5.6.6 IP交换的优缺点分析 156
5.7 标记交换 157
5.7.1 标记交换的原理 157
5.7.2 标记交换的优缺点分析 161
5.7.3 标记交换与IP交换的比较 162
5.8 在ATM上支持IP协议总结 163
5.8.1 重叠模型 164
5.8.2 集成模型 165
5.8.3 两种模型的比较 165
5.8.4 技术的成熟度 166
第六章 ATM交换设备 168
6.1 Alcatel公司的多业务网络平台AVANZA 168
6.1.1 Alcatel公司的1100HSS系列1000型ATM骨干交换机 169
6.1.2 Alcatel公司的1100HSS系列700型ATM交换机 174
6.1.3 Alcatel公司的其它接入设备 179
6.2 Siemens/Newbridge公司的EWSXpress/MainstreetXpress系列产品 180
6.2.1 ATM骨干交换机36190 181
6.2.2 ATM多业务交换机36170 190
6.2.3 Siemens/Newbridge公司的其它产品 191
6.3 北方电讯公司的Magellan系列ATM交换设备 192
6.3.1 ATM骨干交换机Concorde 192
6.3.2 ATM边缘交换机Vector 194
6.3.3 ATM接入(企业)交换机Passport 196
6.4 Ascend公司的ATM交换设备 196
6.4.1 ATM多业务交换机CBX 500 197
6.4.2 Ascend公司的其它产品 200
6.5 ECI公司的NCX1E6 ATM接入交换机 200
6.5.1 NCX1E6的系统结构 201
6.5.2 NCX1E6的软件结构 203
6.5.3 NCX1E6支持的业务接口 204
6.5.4 NCX1E6的IP交换功能 205
6.6 Cisco公司的BPX ATM交换机 205
6.6.1 BPX宽带机架 206
6.6.2 STRATM技术 207
6.6.3 AXIS窄带机架 208
6.6.4 INS-智能网络服务器 209
6.7 北京邮电大学的BTC-9500A ATM交换系统 210
6.7.1 系统描述 211
6.7.2 系统的内部实现 212
6.7.3 BTC-9500A的网络应用 214
参考文献 215
附件A ATM上的传统IP技术规范(AAL5多协议封装技术规范) 217
附件B ATM上的传统IP技术规范(地址解析(APP)技术规范) 224
附件C 局域网仿真技术规范 231
附件D LAN仿真服务器管理规范 310
附件E LAN仿真客户机管理规范 320
3.3.1 网络业务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