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培林,张翼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49251X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问题和理论探讨 1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的凤凰涅槃 1

二、已有的企业理论和假设 4

三、对已有理论的评述和分析 20

四、国有企业的人员过密化:一个理论解释假说 26

第二章 官办经济的起源和国有企业的演变 42

一、官办经济的起源和清政府时期的官办工业 42

二、民国时期的官办工业 52

三、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工业 59

四、改革以后的国有工业 71

第三章 调查研究的资料和方法 80

一、关于企业调查 80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86

三、访谈调查的过程 89

四、文献资料的类别 92

第四章 人员过密化:就业与失业 95

一、失业理论和人员过密化的解释 95

二、失业治理、结构转变和失业保险 103

三、下岗形式:单位化、市场化和集体协议 114

四、下岗职工的结构和生活状况 123

五、下岗的根本原因:城市经济“后工业化”过程的开始 132

附件:沈Ⅰ集团公司集体合同 137

第五章 退休与养老保险 144

一、人文生态失调和人员过密化 149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与变迁历程 159

三、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64

四、企业在新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博弈行为 176

五、老年职工的退休策略 183

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 196

第六章 国有企业的福利与福利机构 200

一、国有企业福利费用的膨胀 203

二、国有企业福利功能的内卷化 213

三、国有企业福利机构的扩张 217

四、国有企业福利功能内卷化的特殊环境 229

五、国有企业社会功能内卷化的自我冲动 234

六、国有企业在市场转型中的功能变化 245

第七章 社会成本分析 253

一、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的内涵 255

二、国有企业的纯社会成本 274

三、从隶属性企业社区到契约性企业社区的转变 285

四、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的成因 295

第八章 国有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核算 305

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305

二、国有企业的社会贡献 316

三、重建国有企业的核算制度 323

四、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与损益 331

五、国有企业亏损的非生产经营原因 338

结语 走出国有企业人员过密化的逻辑 351

一、走出国有企业人员过密化的逻辑 351

二、国有企业要建立拟市场化核算体制 353

三、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及其分摊 355

四、在一段时期内征收社会保障特种税 356

五、统一社会保障体制,严格基金监管 358

六、把社会保障基金储备转变为长期公债和绩优股权 359

七、实行下岗与失业的制度并轨 360

八、建立国有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和反垄断 362

参考文献 363

附录 全国工业企业社会保障调查表 376

后记 392

图表目录 45

表2—1 清政府统治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一览表 45

表2—2 象鼻山官矿员司及薪水数目表 54

表2—3 抗战前和战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较 56

表2—4 1942年官营和民族资本经营的厂数、资本、工人数和设备的比较 56

表2—5 1949~1957年全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 61

表2—6 1949~1956年与计划体制和单位制的形成有关的行政法规和命令 63

表2—7 1957~199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比重的变化 71

表2—8 国有工业企业的人员过密化趋势 76

表2—9 国有经济单位功能内卷化(福利化)的趋势 77

表3—1 508家企业调查的结构分布 88

表4—1 企业年龄与企业人数规模交互分布频次表 102

表4—2 不同类型、不同厂龄企业中富余职工和临时工的比较 103

表4—3 五次失业严重时期的相关数据和治理方式 103

表4—4 东北地区9家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及相关情况 109

表4—5 1998年1季度C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情况统计 118

表5—1 1978~1997年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年底数) 147

表5—2 1978~1997年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 148

表5—3 不同建厂时期国有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占有值比较 150

表5-4 不同建厂时期企业的人均利润比较 152

表5—5 不同时期建厂的企业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之比 155

表5—6 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在职职工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摊付的养老保险费用 169

表5—7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职职工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摊付的养老保险费用 170

表5—8 中国职工构成与养老金支出预测表 173

表5—9 不同行业在职职工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摊付的养老保险费用 174

表5—10 不同所有制企业未交养老保险的百分比 178

表5—11 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养老保险的年人均差异 184

表5—12 国有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福利保险费的构成 185

表5—13 人均占有福利差异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187

表5—14 不同类型企业分文化程度的职工分布表 193

表5—15 不同类型企业分技术职务的职工分布表 194

表5—16 不同类型企业中分年龄段职工所占的比重 195

表5—17 北京、天津、上海负担老年系数 198

表6—1 1978~1997年全国福利保险费用总额支付结构 205

表6—2 企业保险福利费与企业工资总额及劳动者报酬总额的比较 206

表6—3 不同类型企业职工人均工资、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及福利费用比较 207

表6—4 企业内部福利机构的人员和经费比较 209

表6—5 企业过剩劳动力构成 211

表6—6 不同类型企业社会机构与福利机构平均拥有工作人员数 216

表6—7 不同建厂年代国有企业的社会机构与福利机构平均拥有工作人员数 228

表6—8 以劳动岗位分组的职工分布 235

表6—9 人均固定资产、利润、工资、福利等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238

表6—10 对国有企业“人均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的逐步多元回归结果 240

表6—11 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人均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的逐步多元回归结果 242

图6—1 改革前中国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231

表7—1 各类固定资产占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257

表7—2 各类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的构成 259

表7-3 各类服务人员在企业全部从业职工中所占的比重 261

表7—4 美国按雇员人数的制造业厂商和雇员分布 262

表7-5 500人以上国有企业服务人员与其他类别人员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264

表7—6 按行政等级分类的各类型企业各项社会成本的比较 265

表7—7 按隶属关系分类的各类型企业各项社会成本的比较 266

表7—8 国有企业利润与工业总产值诸项的多元回归 267

表7—9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利润与工业总产值各项的多元回归 268

表7—10 不同类型企业人均占有的各项福利保险费用支出额比较 269

表7—11 各项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272

表7—12 医疗费用与工资总额的比值 272

表7—13 国有企业的目标选择 281

图7—1 各类固定资产占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百分比的比较 258

图7—2 不完全统计的福利保险费用相当于企业职工工资比重的比较 271

图7—3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复员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的接受和录用状况 278

图7—4 国有企业负债率的历年变动 283

附表 分地区分经济类型的企业固定资产构成 303

表8—1 各经济类型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 306

表8—2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盈利型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比较 307

表8—3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亏损型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比较 308

表8—4 各企业类型的资本收益率 309

表8—5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盈利型企业资本收益率比较 310

表8—6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亏损型企业资本收益率比较 310

表8—7 各类型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 311

表8—8 分企业类型的资产负债率比较 312

表8—9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盈利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 313

表8—10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亏损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 314

表8—11 分企业类型的资产流动率比较 314

表8—12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盈利型企业资产流动率比较 315

表8—13 各类型企业的社会贡献率比较 317

表8—14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盈利型企业社会贡献率比较 317

表8—15 分隶属关系、分企业类型的亏损型企业社会贡献率比较 319

表8—16 工业总产值在不同经济类型的分布 319

表8—17 职工人数在不同经济类型的分布 319

表8—18 不同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 320

表8—19 各企业类型的社会积累率 322

表8—20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效益指标 325

表8—21 D企业的损益表 327

表8—22 各类型企业人均净利润比较 334

表8—23 各类型企业可供分配利润比较 335

表8—24 各类型企业可供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比较 337

表8—25 亏损国有企业本年利润与有关人工成本项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339

表8—26 盈利国有企业本年利润与有关人工成本项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343

表8—27 以本年利润为自变量对非生产性固定资产(M14)的估计模型 344

表8—28 非国有企业本年利润与有关人工成本项的偏相关系数 345

表8—29 亏损国有企业各项社会性福利支出占亏损总额的百分比 347

图8—1 企业利润分配流转 333

图8—2 对盈利型国有企业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线性预测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