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1
1.1.2 企业知识管理的提出 2
1.1.3 企业知识价值在于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 2
1.2 问题提出 4
1.2.1 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知识流动问题 4
1.2.2 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企业知识流动研究 5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6
1.3.1 研究目标 6
1.3.2 理论意义 6
1.3.3 现实意义 7
1.4 拟解决关键问题与方法 7
1.4.1 拟解决关键问题 7
1.4.2 研究方法 8
1.5 研究思路与分章结构 9
1.5.1 研究思路 9
1.5.2 分章结构 10
1.6 本书创新点 11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13
2.1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13
2.1.1 知识管理概述 13
2.1.2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15
2.1.3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理论框架 16
2.2 社会网络理论 18
2.2.1 社会网络定义及特征 18
2.2.2 几种主要的社会网络理论 20
2.3 企业知识流动研究综述 24
2.3.1 知识流动定义、层次及分类 24
2.3.2 企业知识流动过程机制研究 26
2.3.3 企业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2
2.4 社会关系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33
2.4.1 国外研究进展 34
2.4.2 国内研究进展 36
2.5 本章小结 38
3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理论框架 40
3.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的概念及特征 40
3.1.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概念 40
3.1.2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特征 42
3.2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形成的内在机制分析 44
3.2.1 个体间知识交流与分享的动机分析 44
3.2.2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形成的知识特性分析 46
3.2.3 流体力学角度分析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形成 48
3.2.4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形成的环境因素 49
3.3 企业知识流动模式分析 52
3.3.1 企业知识流动的两种模式 52
3.3.2 技术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模式 53
3.3.3 社会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模式 58
3.4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系统框架 65
3.4.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的系统特性 65
3.4.2 知识主体与知识单元的内在关联 67
3.4.3 二元层次知识流动过程 69
3.4.4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系统 72
3.5 本章小结 75
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企业知识流动网络静态分析 77
4.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77
4.2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分析流程 79
4.3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建模 81
4.3.1 确定网络分析对象 81
4.3.2 知识联结关系数据的获取 82
4.3.3 建立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结构模型 84
4.4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静态特征分析 86
4.4.1 节点之间知识联结强度测度 86
4.4.2 网络结构的度量及分析 88
4.5 实例研究: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知识流动网络分析 94
4.5.1 实例背景 94
4.5.2 D公司技术中心知识流动网络建模 96
4.5.3 D公司技术中心“问题解决网”分析 99
4.5.4 实例总结 111
4.6 本章小结 112
5 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动力学分析 114
5.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的小世界效应 114
5.2 小世界网络模型及构造算法 117
5.3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加权演化模型 120
5.3.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的加权特性 120
5.3.2 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的企业知识流动网络演化模型 121
5.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124
5.4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效率的模拟分析 126
5.4.1 断边重连概率对网络效率的影响 126
5.4.2 网络规模对网络效率的影响 127
5.4.3 网络密度对网络效率的影响 129
5.4.4 知识联结强度对网络效率的影响 130
5.5 本章小结 133
6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优化 135
6.1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优化目标和原则 135
6.1.1 优化目标 135
6.1.2 优化原则 137
6.2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优化方法 138
6.2.1 网络有效性评估 138
6.2.2 调节网络结构参数 139
6.2.3 改善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141
6.3 构建高效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的途径 144
6.3.1 高效的企业知识流动网络系统框架 144
6.3.2 知识节点优化途径 146
6.3.3 知识团体优化途径 147
6.3.4 网络整体结构优化途径 148
6.4 本章小结 151
7 总结与展望 152
7.1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 152
7.2 研究局限和展望 154
附录A 企业知识流动网络调查问卷 156
附录B D公司技术中心知识流动网络的节点中心性计算结果 159
参考文献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