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英文摘要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
第一节 上扬子及邻区古地理概况 2
第二节 上扬子台地的古构造特征 7
第三节 下、中三叠统地层对比 12
第一节 岩相古地理图的成图方法 27
第三章 岩相古地理特征 27
第二节 沉积相及其沉积环境总述 31
第三节 印度期(飞仙关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46
第四节 早世奥伦尼克早期(嘉陵江期T1j1—T1j2)岩相古地理 69
第五节 早世奥伦尼克中期(嘉陵江期T1j3—T1j4)岩相古地理 80
第六节 早世奥伦尼克晚期(嘉陵江期T1j5)岩相古地理 93
第七节 中世安尼锡克早期(雷口坡期T2l1—T2l2)岩相古地理 99
第八节 中世安尼锡克晚期(雷口坡期,T2l3)岩相古地理 113
第九节 中世晚期(雷口坡期T2l4—天井山期T2t)岩相古地理 122
第四章 绿豆岩及其等时面岩相古地理 129
第一节 一般特征 129
第二节 绿豆岩岩石学特征 134
第三节 绿豆岩顶、底板沉积相 141
第四节 顶底板碳酸盐岩的δ13C和δ18O分布 149
第五节 绿豆岩沉积瞬间古地理 155
第五章 蒸发盐的成因和相模式 15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59
第二节 蒸发盐成因的组构标志和岩石类型 160
第三节 盐沉积的剖面类型和环境 166
第四节 蒸发盐的沉积模式 169
第五节 成盐及成钾规律 180
第一节 石油及天然气 189
第六章 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矿产的环境控制 189
第二节 其它矿产 197
第七章 结论 204
第一节 在沉积相及古地理方面 204
第二节 绿豆岩研究方面 207
第三节 蒸发岩研究方面 208
第四节 研究方法方面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11
图版说明 214
图版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