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积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10028427
  • 页数:55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跨世纪科技的全球背景 1

第一节 90年代世界格局新走势与跨世纪科技 2

一、世界政治格局大调整导致科技的社会功能升级和拓展 2

二、冷战后国际经济形势看好增大了对科技的需求与推动 4

第二节 1992年地球首脑会议确认可持续发展战略 6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与形成 7

二、布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9

三、相关学科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贡献 11

第三节 世界科技政策调整大潮流 14

一、美国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战略性转轨 15

二、欧盟及法、德、英等欧洲国家科技政策调整 18

三、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科技政策简述 23

四、日本国科技政策新调整 23

五、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政策调整 26

六、俄罗斯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 28

一、中国科教兴国战略 32

第四节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2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4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关系 37

第二章 90年代科技新发展与21世纪科技革命 39

第一节 90年代科技发展新篇章 39

一、基础科学重大成果 40

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向新高峰攀登 42

三、生命科学与基因工程在90年代连续大突破 46

四、纳米科技诞生是90年代科技划时代成就之一 48

五、航天技术及其产业面临新的变革 50

六、海洋科学与海洋开发步伐加快 51

第二节 90年代中国科技大发展 52

一、中国科技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 52

二、科技成果转化进步较大 54

三、对外科技合作不断扩大 54

第三节 90年代科技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56

一、90年代科技发展基本模式 56

二、90年代科技发展新特点 57

三、当代科技发展规律新表现——90年代科技发展新趋势 58

第四节 世纪之交是否面临一场新科技革命 64

一、新世纪之交面临着上个世纪之交类似科技发展的处境 64

二、世纪之交科技革命性质与基本图景 65

第三章 90年代自然科学新发现与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69

第一节 物理科学新发现对自然本性新揭示 69

一、顶夸克存在的证实和夸克内部结构探索 69

二、反氢原子的制成与反物质的探索 72

三、超弦理论预示着现代物理学的新综合 74

四、非线性科学对自然界图景的新描述 76

五、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与对称破缺研讨中的新哲学与新美学 79

第二节 90年代天象研究的新热潮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新认识 83

一、黑洞、类星体观测新进展 83

二、COBE“看到”宇宙初创的情景 84

三、“彗木相撞”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85

第三节 跨世纪地学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86

一、90年代地球科学新进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86

二、21世纪地学发展趋势:人类生存战略地位 87

一、宇宙起源新探索 89

第四节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恐龙灭绝的新探索与传统观念更新 89

二、生命起源多种假说 92

三、恐龙灭绝新探索与生物演化新观念 95

第五节 认知神经科学打开了认识论的新领域 98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PET、FMRI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98

二、大脑何处司职感性认识? 101

三、人类记忆力的揭秘 102

四、中国科学家对神经肽新的作用机制的发现 104

五、对大脑和智力的进一步探讨 105

第四章 跨世纪新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108

第一节 跨世纪信息革命的意义 108

一、关于信息革命的一般论述 108

二、跨世纪信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111

三、信息业成为主导产业 113

第二节 芯片技术与计算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114

一、芯片技术的进展及其意义 115

二、开发新一代计算机 118

三、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化进展 122

一、现代通信三大支柱 124

第三节 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 124

二、通信新发展:数据通信 128

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31

四、中国通信技术及其前景 132

第四节 从因特网到信息高速公路 134

一、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 134

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 137

一、形成以信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一代的经济结构 143

第五节 信息社会剖析 143

二、电子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全面革新 147

三、信息社会的负面影响 151

四、信息社会若干新的概念和理论的评述 154

五、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 160

第五章 跨世纪生物科技革命与21世纪可持续发展 162

第一节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新突破与生产力的新解放 162

一、转基因动物研究及其经济、社会价值 162

二、转基因植物研究与新绿色革命 168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织计划(HGP)与基因争夺战 171

一、国际性HGP的形成和启动 171

二、HGP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进展 172

三、HGP的科学、社会与经济的价值 174

四、中国HGP进展概况与对策思考 175

五、HGP所引起的伦理学和哲学新问题 176

第三节 克隆技术与克隆人 177

一、“克隆风暴” 177

二、克隆技术及其重大价值 180

三、人能克隆吗? 186

四、无性繁殖引起的伦理道德骚动 187

五、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189

第四节 生物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90

一、世纪之交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态势:21世纪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0

二、生物技术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佳路径 192

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95

一、目前能源路线和社会问题 198

第一节 目前能源路线是不可持续的 198

第六章 能源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198

二、目前能源路线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200

三、目前能源路线使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危险 202

四、目前能源路线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203

五、目前能源路线造成全球安全威胁 20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路线 206

一、发展洁净能源技术 206

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209

三、发展高能效技术 217

第三节 可持续能源发展对策 220

一、美国能源发展对策 220

二、俄罗斯能源发展对策 221

三、日本和韩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对策 222

四、欧洲四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223

五、巴西和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224

六、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对策 225

第七章 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227

一、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个新层次——纳米材料 228

第一节 新材料的研制与材料科学方法论 228

二、最新概念指导下实现的梯度材料 230

三、跨世纪的智能材料 233

四、全新的材料体系:C60与复杂氧化物超导体系 235

第二节 新世纪之交材料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材料发展对策 239

一、新世纪之交材料发展趋势 239

二、对新世纪之交中国材料发展对策的思考 246

第三节 材料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250

一、材料产业与资源、能源和环境 250

二、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54

第八章 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与人类进步 259

第一节 空间技术40年主要成就 259

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 259

二、居高临下“看”地球 260

三、定位、导航显神威 261

四、人类生存新空间 262

五、空间实验成果丰硕 263

七、新的军事制高点 264

六、深空探测:跳出大气圈 264

八、中国航天成就非凡 265

第二节 未来30年空间技术发展趋势 266

一、应用卫星加速商业化发展 266

二、从空间站到太空城 267

三、重返月球,进军火星 269

四、深空探测高潮迭起 271

五、空间运输系统升级换代 272

六、未来30年空间活动的几个特点 274

七、空间活动中潜在的几个问题 276

第三节 海洋科学与海洋资源开发 278

一、海洋科学与海洋开发的新特点 278

二、海洋资源开发概述 279

三、海洋面临的挑战 282

四、不容忽视的“海洋国土”观念 283

第四节 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与人类未来 284

一、空间与海洋:人类走出困境的希望 284

二、空间技术与海洋技术:跨世纪科技前锋线上的两把尖刀 285

三、迎接陆海天立体协调发展的新世纪 286

第九章 传统技术及其产业高科技化生态化走势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88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面临新变革 288

一、制造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288

二、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90

三、中外制造技术水平对比 291

四、中国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势在必行 293

第二节 交通运输装备及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299

一、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交通运输 299

二、铁路运输装备现代化高技术化 305

三、公路运输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 307

四、节能型环保型水运系统 310

五、集高科技于一身的航空运输系统 311

六、管道运输的特点与种类 312

七、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313

第三节 建筑工程生态化、高技术化趋势 317

一、城市住宅及其产业现代化 317

二、智能大厦的建设 319

三、21世纪的选择——生态建筑 321

四、建筑业——支柱产业 324

第四节 化学工业的变革 325

一、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工业的要求 325

二、世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 330

三、世界化工公司发展战略 337

四、中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43

第十章 21世纪农业科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53

第一节 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353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的历史变革 353

二、农业面临的新挑战 356

三、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358

第二节 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60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突出 360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365

三、工程技术使农业得到全新的武装 367

四、农业化学技术的完善与广泛应用 368

一、可持续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369

第三节 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大趋势 369

二、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普遍战略 372

三、农业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374

四、农业生产领域扩大 376

五、林业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战略转变 376

六、农业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78

第四节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79

一、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379

二、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 382

三、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384

第十一章 现代医学科技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89

第一节 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疗法 389

一、基因工程药物 390

二、基因疗法 391

第二节 诊疗技术电子信息化 396

第三节 对肿瘤及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400

一、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400

二、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403

第四节 中医中药走向世界 405

第五节 现代医学伦理问题、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 409

一、医学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学问题 409

二、21世纪的医学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416

第十二章 90年代军事高技术新走势与未来战争 418

第一节 现代高技术是第一战斗力 418

一、高技术是第一战斗力 418

二、现代高技术改变了国家安全概念 420

一、多种多样的高技术武器装备 421

第二节 现代高技术引起武器装备的大变革 421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特点 426

第三节 现代高技术引发战略、战术和作战方法的变革 431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军事战略变革 431

二、高技术促进了作战方式和样式的变革 434

第四节 现代高技术促进了军队体制和编制的改革 440

一、科学技术是促进军队体制和编制不断变化的推动力 440

二、新的军兵种不断创建,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 441

三、作战部队建设趋于多样性和合成化 442

四、军队总体结构的整体性在不断加强 444

第五节 现代高技术要求提高军人素质 445

一、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445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军人 446

三、高技术对部队教育和训练的影响 448

第六节 未来战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50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53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453

一、环境问题的历史考察 453

二、当前和跨世纪的主要环境问题 456

三、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458

第二节 控制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技术 460

一、控制与减少大气污染的技术及其动向 460

二、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动向 463

第三节 重大环境问题研究简介 464

一、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464

二、酸雨、酸沉降问题 469

三、全球生态环境诸问题 473

一、环境状况相当严峻 478

第四节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在中国 478

二、环境保护颇受重视 479

三、环境与发展比翼齐飞 480

第十四章 跨世纪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483

第一节 全新的科学思想 483

一、科学思想发展的沿革 484

二、直观的、经验的科学思想 485

三、实验的、逻辑的科学思想 486

四、概率的、统计的科学思想 488

五、耗散的、非线性的科学思想 489

六、科学思想的变革重点 491

第二节 新形势下坚持科学和科学精神 494

一、科学和非科学的对立与统一 494

二、非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 495

三、吸取历史经验,提高真伪科学的识别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 500

第一节 21世纪对跨世纪科技人才的需求 504

一、“知识经济”需要大批科技人才 504

第十五章 跨世纪科技与跨世纪人才培养 504

二、全球科技人才争夺态势 507

三、我国的国情与对策 510

第二节 跨世纪科技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 511

一、跨世纪科技发展大趋势对科技人才共有素质的要求 512

二、攀登科技前沿与首创型人才 521

三、科技的帅才、将才、复合型人才 523

一、创建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525

第三节 跨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 525

二、开展创造教育 526

三、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 529

第四节 人才培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534

一、科技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534

二、建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体系 535

三、创造人才成长的优良社会环境 536

结束语: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研讨 538

后记 544

参考文献 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