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研究简史 1
二、形态学特征 2
三、生物学特性 4
四、系统演化与分类地位 5
五、材料和方法 7
各论 8
蜚蠊目 8
地鳖蠊总科 8
鳖蠊科 8
鳖蠊亚科 9
真地鳖蠊属 9
1.中华真地鳖蠊 10
地鳖蠊属 11
2.宽缘地鳖 11
真鳖蠊属 12
3.紫真鳖蠊 12
4.多毛真鳖蠊 13
5.黄带真鳖蠊 14
蝽蠊亚科 14
蝽蠊属 14
6.柔弱蝽蠊 15
螱蠊亚科 15
螱蠊属 15
7.中华螱蠊 16
8.夏氏螱蠊,新种 18
异螱蠊属,新属 18
9.无翅异螱蠊,新种 18
硕蠊总科 19
硕蠊科 19
弯翅蠊亚科 20
弯翅蠊属 20
10.狭翅弯翅蠊阔斑亚种 21
11.拟大弯翅蠊 22
12.八重山弯翅蠊 23
13.翅芽弯翅蠊 24
木蠊属 24
14.拉氏木蠊 25
15.台湾木蠊 26
16.丽木蠊,新组合 27
17.嘉氏木蠊 28
扁蠊亚科 28
扁蠊属 29
18.台湾扁蠊 29
19.附加扁蠊 30
20.海南扁蠊,新种 30
球蠊亚科 31
龟蠊属 31
21.近似龟蠊 32
22.黑龟蠊 33
23.淡边龟蠊,新种 33
球蠊属 34
24.宽顶球蠊,新种 35
25.小球蠊 35
26.刻点球蠊 36
27.半月球蠊 37
蔗蠊亚科 37
蔗蠊属 37
28.印度蔗蠊 38
甲蠊亚科 39
甲蠊属 39
29.龙虱甲蠊 39
30.暗黑甲蠊 40
蜚蠊总科 40
蜚蠊科 40
拱蠊亚科 40
拱蠊属 41
31.拱蠊 41
喀蠊属 41
32.海南喀蠊,新种 41
蜚蠊亚科 43
斑蠊属 43
33.脸谱斑蠊 43
蜚蠊属 45
34.东方蜚蠊 45
杜蠊属 46
35.黄环杜蠊 46
赫蠊属 47
36.瘦赫蠊 47
37.丽赫蠊 47
38.台湾赫蠊 48
卡蠊属 49
39.硕卡蠊,新种 49
40.台湾卡蠊 50
41.阿里山卡蠊 51
大蠊属 51
42.美洲大蠊 52
43.澳洲大蠊 53
44.褐斑大蠊 54
45.雅致大蠊 56
46.黑胸大蠊 56
47.南亚大蠊 58
48.卡氏大蠊 59
49.淡褐大蠊 59
50.日本大蠊 60
小平板蠊属 61
51.愉快小平板蠊 61
平板蠊属 62
52.柯氏平板蠊 62
泽蠊亚科 63
黑泽蠊属 63
53.黄边黑泽蠊 63
光蠊科 63
光蠊亚科 64
大光蠊属 64
54.黑带大光蠊 66
55.小大光蠊 67
56.中华大光蠊 68
57.夏氏大光蠊 70
58.高桥大光蠊 71
59.卡氏大光蠊 72
60.奋起湖大光蠊 73
61.褐点大光蠊 74
62.黄边大光蠊 75
63.海南大光蠊,新种 76
64.橄色大光蠊 77
65.隆线大光蠊,新种 78
66.皆大光蠊 79
67.台湾大光蠊 80
68.平氏大光蠊 81
69.皮氏大光蠊 82
麻蠊属 83
70.双色麻蠊 84
71.黑栗麻蠊 85
72.相似麻蠊 86
73.瘦麻蠊,新种 87
74.萨氏麻蠊 88
拟光蠊属 89
75.小拟光蠊,新种 90
水蠊属 91
76.东方水蠊 91
糙蠊属 92
77.潘氏糙蠊 92
异爪蠊科 92
褶翅蠊亚科 93
褶翅蠊属 93
78.峨眉褶翅蠊 93
79.基黑褶翅蠊 95
80.简褶翅蠊 96
拟褶翅蠊属 96
81.绛色拟褶翅蠊 97
摩褶翅蠊属 98
82.中华摩褶翅蠊,新组合 98
伪褶翅蠊属 99
83.异伪褶翅蠊 99
姬蠊亚科 100
姬蠊属 101
84.连纹姬蠊,新组合 101
85.相同姬蠊,新组合 102
86.日本姬蠊 103
87.卡氏姬蠊 104
88.双卵姬蠊 105
89.朝氏姬蠊 106
90.德国小蠊 107
91.拟德姬蠊 108
无突蠊属 109
92.小无突蠊 109
红蠊属 110
93.双斑红蠊 110
拟截尾蠊属 111
94.烟褐拟截尾蠊 112
95.淡边拟截尾蠊 113
96.黄边拟截尾蠊 114
97.海南拟截尾蠊 115
98.黑背拟截尾蠊,新组合 116
齿爪蠊属 116
99.云斑齿爪蠊 116
拟歪尾蠊属 118
100.晶拟歪尾蠊 119
101.建阳拟歪尾蠊 120
102.夏氏拟歪尾蠊,新种 121
103.陈氏拟歪尾蠊 122
104.细齿拟歪尾蠊 123
105.朝氏拟歪尾蠊 125
106.異它拟歪尾蠊 126
107.太平山歪尾蠊 127
108.中华拟歪尾蠊 128
109.台湾拟歪尾蠊 129
110.丹顶斑拟歪尾蠊 130
111.八仙山拟歪尾蠊 132
112.郑氏拟歪尾蠊 133
113.罗霄山拟歪尾蠊,新种 134
114.长片拟歪尾蠊 134
歪尾蠊属 136
115.暗黑歪尾蠊,新种 138
116.黄山歪尾蠊,新种 139
117.大歪尾蠊 140
118.凤阳山歪尾蠊,新种 140
119.分叉歪尾蠊 141
120.尖歪尾蠊 143
121.半翅歪尾蠊,新种 144
122.纹歪尾蠊 144
123.乌莱歪尾蠊 145
124.异歪尾蠊 146
125.黑缘歪尾蠊,新种 146
126.横带歪尾蠊,新种 148
127.武陵歪尾蠊 149
128.矩歪尾蠊 149
129.沙氏歪尾蠊 150
130.带茎歪尾蠊 151
131.双印歪尾蠊 152
132.淡色歪尾蠊 154
乙蠊属 155
133.污乙蠊 155
134.申氏乙蠊 156
135.单刺乙蠊,新种 157
136.普氏乙蠊 158
137.海南乙蠊,新种 159
亚蠊属 159
138.京都亚蠊 160
透胸蠊亚科 161
独蠊属 162
139.绕茎独蠊,新组合 163
140.黄缘独蠊,新种 163
141.白缘独蠊,新种 164
玛蠊属 165
142.雨点玛蠊 167
143.透胸玛蠊 168
144.素木玛蠊 169
145.刺玛蠊 170
146.亚缘玛蠊,新种 171
147.华丽玛蠊 172
148.双印玛蠊 173
149.凹缘玛蠊 175
150.刻点玛蠊 175
151.无斑玛蠊 176
152.淡边玛蠊 177
璐蠊属 178
153.强壮璐蠊,新种 178
截翅蠊属 179
154.海南截翅蠊,新种 179
锯爪蠊属 180
155.端点锯爪蠊 181
嫡蠊属 182
156.黄边嫡蠊,新组合 182
笔石蠊属 183
157.淡色笔石蠊,新组合 184
158.刚毛笔石蠊,新组合 185
159.金林笔石蠊,新组合 186
160.显斑笔石蠊 186
巴蠊属 188
161.刺突巴蠊 189
162.弯突巴蠊 190
163.显凹巴蠊 191
164.维利巴蠊 192
165.淡脉巴蠊,新种 193
166.武夷山巴蠊,新种 194
革蠊属 196
167.黑革蠊 196
168.台湾革蠊 197
169.双纹革蠊 198
皮蠊属 199
170.长须皮蠊 200
皆蠊属 201
171.横纹皆蠊 202
172.混斑皆蠊 203
致谢 204
参考文献 205
索引(Index) 210
Summary 214
New Taxa 215
New combinations 225
New synonymy 226
Resurrected names 227
New Status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