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运营工作基础 1
第一章苏联运输业的国家意义 1
第一节苏联运输网 1
目 录 1
第二节铁路技术装备 2
第二章铁路运营工作原理和指标 8
第一节运营工作的任务和实质 8
第三节列车运行图 11
第四节铁路工作主要指标 13
第二节车流组织系统 14
第二篇 车站技术作业 19
第三章车站及其工作组织的基本概念 19
第一节车站的意义、分类及其在铁路工作中的作用 19
第二节车站生产活动的基本原理 21
第一节调车的任务和分类 23
第四章车站调车工作 23
第二节调车的设备和工具 24
第三节调车工作理论 25
第四节在牵出线上的解体和编组作业 34
第五节在牵出线上车列解体和编组时间的定额查定 39
第六节车列编组 45
第七节在牵出线上调车定额标准查定的经验公式 50
第五章中间站技术作业 53
第一节中间站作业 53
第二节对摘挂列车的服务 55
第三节货物和调车作业的集中化 57
第六章区段站技术作业 60
第一节直通列车作业 60
第二节到达解体列车的作业 64
第三节本务机车的作业 66
第一节编组站的分类及基本图型 68
第七章编组站的技术设备 68
第二节编组站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69
第三节国外编组站 72
第四节调车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76
第八章编组站的技术作业 78
第一节一般原理 78
第二节到达作业 80
第三节驼峰上车列的解体 82
第四节调车驼峰的工作指标 91
第五节调车场和编组牵出线 93
第六节出发场 98
第七节冬季条件下的车站工作 100
第八节票据和列车编组顺序单处理的技术作业线 101
第九节技术室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103
第一节基本情况 107
第九章编组站主要部门之间的协调 107
第二节解体系统 108
第三节编组系统 111
第四节出发系统 112
第五节作业过程的协调指标 113
第十章管内车辆的技术作业 116
第一节主要概念和要求 116
第二节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117
第三节货物作业地点的最优取送次数 124
第四节最优装车地点数或直达卸车地点数 128
第五节车辆取送顺序 130
第六节铁路干线车站和工业铁路运输之间的协调 132
第七节在工业铁路中的车辆周转 134
第十一章车辆停留时间标准的查定 139
第一节输入列车流及其参数 139
第二节作为随机服务系统线路网络中的车站 142
第三节列车流的概率特征 144
第四节作业间的停留时间和车辆在站停留总时间 146
第五节车站作业过程的模拟 152
第十二章车站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的计算 155
第一节调车设备的需要能力 155
第二节编组牵出线和调车机车的需要数量 156
第三节调车机车的能力和类型 158
第四节到达场和出发场的线路数量 160
第五节车场内列检班组的最优数量 163
第六节编组站技术设备的综合计算 165
第十三章车站工作计划及其管理 168
第一节列车到达预确报 168
第二节工作计划 169
第三节统一路网标记 170
第四节调度指挥工作 172
第五节车站工作日计划图 174
第六节车站工作指标 175
第七节工作分析 179
第八节 日常管理和行政管理以及编组站的管理自动化系统 180
第三篇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183
第十四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原理 183
第一节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原则 183
第二节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初始资料 185
第三节车流的初始信息 186
第四节空车流 193
第十五章区域性路网上客货车流分配的最优方案 196
第一节平行径路上客货流分配的原则 196
第二节客货列车的平均计算重量及行车量 197
第三节客货流分配优化的经济数学模型 199
第十六章编制装车地直达运输计划的方法 205
第一节编制直达运输计划的基础 205
第二节装车线生产率 206
第三节直达运输效果的经济数学模型 208
第四节装车区段的车流组织 216
第五节基地直达 219
第十七章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225
第一节 一般原则 225
第二节车辆小时节省的计算 226
第三节集结停留时间 232
第十八章单组和分组列车编组计划计算方法 243
第一节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分析比较法 243
第二节综合分析比较法 244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计算单组列车和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目的筛选法 246
第四节算法及程序 250
第五节 铁道运输科学研究院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方法 255
第十九章分组列车编组计划 263
第一节一般原则 263
第二节不固定车组重量,不固定运行时刻的分组列车 264
第三节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 269
第四节区段-分组列车及阶梯直通列车 271
第五节运行途中变更列车重量的车流组织 273
第二十章其它种类列车编组计划及编组计划的执行条件 277
第一节易腐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277
第二节空列车和混编列车的编组计划 281
第三节 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计划 287
第四节输送石油类货物的罐车专门化 288
第五节执行列车编组计划的保证 290
第四篇 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292
第二十一章列车运行图 292
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任务及分类 292
第二节运行图要素及其计算方法 297
第二十二章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306
第一节一般计算原则 306
第二节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309
第三节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计算 317
第四节单线扣除系数 318
第五节双线插入段线路的扣除系数 321
第六节双线旅客列车对货物列车的扣除系数 323
第七节快运列车和摘挂列车对货物列车的扣除 327
第八节输送能力 328
第二十三章列车旅行速度 332
第一节货物列车旅行速度 332
第二节旅行速度的分析计算 335
第三节非追踪运行图的速度系数 338
第四节追踪运行图的速度系数 339
第五节列车交会、越行停留时间 344
第二十四章区段及方向的管内工作 348
第一节管内工作量 348
第二节管内工作组织方法及系统 350
第三节摘挂列车数量的确定 353
第四节管内工作列车运行图铺画方案 355
第二十五章列车运行图的牵引保证 359
第一节机车及乘务组工作交路 359
第二节机车工作图 363
第二十六章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367
第一节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367
第二节运行图“空隙” 370
第三节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的自动化 372
第四节运行图指标 374
第二十七章列车运行的日常指挥 376
第一节调度指挥 376
第二节列车工作调度指挥自动化 377
第三节列车运行图完成实绩的分析 380
第五篇铁路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的加强 382
第二十八章确定铁路通过能力加强的必要性 382
第一节需要和现有通过能力 382
第二节通过能力加强方法及其选择原则 385
第二十九章增加列车重量 389
第一节货物列车重量标准的选择和保证 389
第二节给定机车类型条件下的货物列车最合理重量 390
第三节列车重量和机车类型的选择 394
第四节站线最优长度 399
第五节提高列车重量的前景 405
第六节划一列车重量标准 410
第三十章提高通过能力 416
第一节提高运行速度 416
第二节追踪运行图 423
第三节缩短区间长度 429
第四节 单线增设第二线 435
第五节双线上增设第三、四线 444
第六节临时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 448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任务 450
第三十一章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综合加强 450
第二节铁道线路电气化 451
第三节线路落坡及减小运行基本阻力 455
第四节自动闭塞下的列车间隔 457
第五节电气化区段通过能力的加强 461
第三十二章铁道线路发展的最优化 464
第一节线路通过能力的发展阶段 464
第二节按线路分配运量 472
第三节线路组通过能力发展的最优化 476
第六篇铁路枢纽 481
第三十三章枢纽工作的任务和组织 481
第一节铁路枢纽的任务和概念 481
第二节枢纽内车站的专门化 483
第三节调车作业分工 486
第四节货运工作的分工 487
第五节小运转列车最优重量标准 489
第一节枢纽工作的技术作业及其日常管理 495
第三十四章枢纽管理工作的改进 495
第二节情报计划系统 496
第三节车流组织 500
第四节行车组织 502
第五节运输枢纽工作的先进方法 504
第七篇旅客运输 508
第三十五章旅客运输组织原理 508
第一节旅客运输管理的基础 508
第二节运输方式 509
第三节行车量的定额标准 510
第三十六章旅客站的技术作业 514
第一节车站的生产特征 514
第二节长途和管内列车作业 516
第三节旅客技术站上车列和车三辆的技术作业 518
第四节车辆的杀虫和消毒 524
第一节市郊列车作业 526
第三十七章市郊区段的车站技术作业 526
第二节旅客站各部门的协调及其技术作业过程和列车运行图的联系 527
第三节旅客列车整备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530
第三十八章旅客站舍的技术作业 535
第一节编制站舍技术作业过程的基础 535
第二节旅客站舍的清扫组织 537
第三节小件行李寄存处 538
第四节行李房工作组织 539
第三十九章售票房的技术作业 541
第一节售票房工作组织 541
第二节列车客票出售的集中管理 542
第三节 “特别快车”电子系统 543
第四节车票自动打印装置和打印机 544
第四十章长途和管内旅客运输组织 547
第一节旅客运输技术定额标准 547
第二节直通旅客的不换乘运输 551
第三节旅客列车编组计划的计算 553
第四节双线上长途和管内旅客列车的最优重量和速度 557
第五节旅客列车重量和平均运行速度的最优化数学模型 568
第四十一章市郊旅客运输管理系统 572
第一节摩托车辆牵引的特点 572
第二节影响选择电动车组最优平均运行速度的参数 573
第三节市郊线路上的地段运输 575
第四节市郊列车时刻表和运行图 581
第五节市郊列车的钟摆式运行 582
第八篇铁路运营工作管理系统 584
第四十二章运营指标系统 584
第一节运营工作管理系统的实质 584
第二节铁路“工作量”、车辆走行公里和货物运输距离 587
第三节车辆周距和货物运程 590
第四节车辆载重量和车辆生产率 591
第五节货车周转时间和货车日车公里 594
第一节机车运用指标 598
第四十三章机车运用的运营指标系统 598
第二节机车的运用计划及供应 600
第四十四章铁路局和分局工作的技术定额标准 602
第一节主要情况 602
第二节装车和卸车的定额标准 603
第三节空车移交的定额标准 604
第四节车辆移交标准和货物列车行车量 608
第五节车辆运用的技术标准 609
第六节运用车定额标准的确定 611
第四十五章运营工作的日常管理 614
第一节列车工作和货运工作的日常计划 614
第二节状态预测试探法 617
第三节车辆调整系统 623
第四节空车备用 626
第五节运营工作分析 629
参考文献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