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0 引论 1
0.1 宏观调控的宗旨 1
0.2 历史的启示 8
第一篇 宏观调控方向 17
1 宏观调控方向概述 17
1.1 调控效应与调控效果 17
1.2 宏观调控方向的内涵 18
1.3 影响调控方向的因素 21
2.1 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解析 21
2 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监控 24
2.2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 40
3.1 财政政策的方向特征 52
3 调控手段及其组合的方向性 52
3.2 货币政策的方向特征 59
3.3 国家计划的方向特征 63
3.4 法律手段的方向特征 66
3.5 行政手段的方向特征 69
3.6 思想、舆论手段的方向特征 71
3.7 调控手段的组合结构及其调控方向 73
4 调控方向的确定与判断 81
4.1 调控方向的确定 81
4.2 调控方向准确性的判断 83
第二篇 宏观调控时间 89
5 宏观调控时间的一般分析 89
5.l 宏观调控的开始时间 90
5.2 宏观调控的结束时间 101
6.1 经济运行惯性及其分类 106
6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效应的惯性 106
6.2 惯性对调控行为的影响 108
6.3 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惯性的因素 110
6.4 影响调控效应惯性的因素 113
7 调控信息与调控时间 117
7.1 调控信息的内容与特征 117
7.2 调控信息传输及其对调控时间影响的一般分析 120
7.3 财政机制、货币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信息传输时间 134
8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与调控时间 141
8.1 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142
8.2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调控时间 155
9 宏观调控力度的因素分析 167
9.1 宏观调控力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67
第三篇 宏观调控力度 167
9.2 影响宏观调控力度的因素 171
10 主要调控手段的力度分析 185
10.1 财政手段的调控力度 186
10.2 货币手段的调控力度 196
10.3 计划、行政、法律和思想舆论手段的调控力度 204
10.4 各种调控手段组合的合力 209
11 宏观经济运行中调控力度的操作 217
11.1 过热状态的宏观调控力度 219
11.2 偏热状态的宏观调控力度 225
11.3 正常状态的宏观调控力度 231
11.4 偏冷状态的宏观调控力度 235
11.5 过冷状态的宏观调控力度 239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