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区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怡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030043693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内容包括:综合水文区划、单项水文要素分区、专题研究3部分。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区划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水文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1

第二节 我国水文区划发展简史 1

第三节 水文区划的对象 2

第四节 水文区划的基本原则与系统 3

一、水文区划的划分原则 3

二、水文区划的级别与系统 4

第五节 各级水文区域的划分指标 4

一、第一级水文区域的划分 4

二、第二级水文区域的划分 7

第二章 东北寒温带、中温带多水、平水地区(Ⅰ) 9

第一节 大兴安岭北部水文区(Ⅰ1) 10

第二节 大兴安岭中部水文区(Ⅰ2) 11

第三节 小兴安岭水文区(Ⅰ3) 12

第四节 长白山西侧低山丘陵水文区(Ⅰ4) 13

第五节 长白山东侧水文区(Ⅰ5) 14

第六节 三江平原水文区(Ⅰ6) 15

第三章 华北暖温带平水、少水地区(Ⅱ) 17

第一节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水文区(Ⅱ1) 18

第二节 辽河下游平原与海河平原水文区(Ⅱ2) 20

第三节 淮北平原水文区(Ⅱ3) 21

第四节 冀晋山地水文区(Ⅱ4) 23

第五节 黄土高原水文区(Ⅱ5) 25

第四章 秦、巴、大别北亚热带多水地区(Ⅲ) 27

第一节 秦岭、大巴水文区(Ⅲ1) 28

第二节 桐柏、大别水文区(Ⅲ2) 29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文区(Ⅲ3) 30

第五章 东南亚热带、热带丰水地区(Ⅳ) 32

第一节 湘、赣、浙西水文区(Ⅳ1) 33

第二节 武夷、南岭山地水文区(Ⅳ2) 34

第三节 浙、闽、粤沿海水文区(Ⅳ3) 35

第四节 钦州、雷州半岛水文区(Ⅳ4) 37

第五节 海南岛水文区(Ⅳ5) 38

第六节 台湾水文区(Ⅳ6) 39

第七节 南海诸岛水文区(Ⅳ7) 40

第六章 西南亚热带、热带多水地区(Ⅴ) 42

第一节 湘、鄂西山地水文区(Ⅴ1) 43

第二节 川东、黔北水文区(Ⅴ2) 44

第三节 四川盆地水文区(Ⅴ3) 45

第四节 滇东、滇中高原水文区(Ⅴ4) 46

第五节 黔南、桂西水文区(Ⅴ5) 47

第七章 滇西、藏东南亚热带、热带丰水地区(Ⅵ) 49

第一节 藏东南、滇西北水文区(Ⅵ1) 50

第二节 滇西南水文区(Ⅵ2) 51

第八章 内蒙古中温带少水地区(Ⅶ) 53

第一节 松辽平原水文区(Ⅶ1) 54

第二节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水文区(Ⅶ2) 55

第三节 内蒙古高原水文区(Ⅶ3) 56

第四节 阴山、鄂尔多斯高原水文区(Ⅶ4) 58

第九章 西北山地中温带、亚寒带、寒带平水、少水地区(Ⅷ) 60

第一节 阿尔泰山水文区(Ⅷ1) 62

第二节 准噶尔西部山地水文区(Ⅷ2) 63

第三节 天山水文区(Ⅷ3) 64

第四节 伊犁水文区(Ⅷ4) 67

第五节 帕米尔高原水文区(Ⅷ5) 67

第六节 昆仑山西部水文区(Ⅷ6) 69

第七节 昆仑山东部水文区(Ⅷ7) 70

第八节 祁连山水文区(Ⅷ8) 71

第十章 西北盆地温带、暖温带干涸地区(Ⅸ) 73

第一节 准噶尔盆地水文区(Ⅸ1) 74

第二节 吐鲁番、哈密盆地水文区(Ⅸ2) 75

第三节 塔里木盆地水文区(Ⅸ3) 75

第四节 河西、阿拉善水文区(Ⅸ4) 77

第五节 嘎顺戈壁与北山戈壁水文区(Ⅸ5) 78

第六节 柴达木盆地水文区(Ⅸ6) 78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南部温带、亚寒带平水地区(Ⅹ) 80

第一节 长江河源水文区(Ⅹ1) 82

第二节 黄河上游水文区(Ⅹ2) 83

第三节 三江上游水文区(Ⅹ3) 83

第四节 川西东部边缘山地水文区(Ⅹ4) 84

第五节 藏东、川西西部水文区(Ⅹ5) 85

第六节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翼水文区(Ⅹ6) 86

第七节 雅鲁藏布江中游水文区(Ⅹ7) 87

第八节 印度河上游与雅鲁藏布江上游水文区(Ⅹ8) 88

第十二章 羌塘高原亚寒带、寒带少水地区(Ⅺ) 90

第一节 南羌塘水文区(Ⅺ1) 91

第二节 北羌塘水文区(Ⅺ2) 92

第二部分 单项水文要素分区 93

第十三章 最大流量的类型及其分区 93

第一节 年最大流量模数的地区分布 93

第二节 年最大流量的出现时间 95

第三节 年最大流量的年际变化 98

第四节 年最大流量分区 103

一、雨水洪峰类(Ⅰ) 103

二、雨水-融水洪峰类(Ⅱ) 109

三、融水-雨水洪峰类(Ⅲ) 110

第十四章 最小流量的分带及分区 112

第一节 最小流量地区分布 113

第二节 最小月流量分布 115

第三节 最小流量年内、年际变化 117

第四节 最小流量分区 121

一、最小流量干涸区(Ⅰ) 121

二、最小流量断流区(Ⅱ) 121

三、最小流量平水区(Ⅲ) 126

四、最小流量丰富区(Ⅳ) 127

第十五章 河流水化学组成及其分区 129

第一节 我国河流水化学特征 129

一、河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 129

二、河水总硬度 132

第二节 长江和黄河的水化学特征 134

一、长江 134

二、黄河 136

第三节 河流水化学分区 137

一、东北湿润、半湿润水化学区(Ⅰ) 139

二、华北半湿润、半干旱水化学区(Ⅱ) 140

三、华中、华南湿润水化学区(Ⅲ) 141

四、西北半干旱、干旱水化学区(Ⅳ) 142

五、青藏高原水化学区(Ⅴ) 146

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 149

第十六章 划分水文区的模糊数学方法 14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49

第二节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149

一、原始数据的处理 149

二、建立模糊相似关系 150

三、建立模糊等价关系 151

四、模糊矩阵运算方法 151

五、绘制聚类图 152

六、计算程序框图 152

第三节 计算实例 152

一、区划指标的选择 153

二、聚类结果 153

第四节 结语 154

第十七章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径流季节变化类型 156

第一节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L)的分布规律 156

一、CL值分布总趋势为北高南低 156

二、CL值的大小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 158

三、CL值随海拔的变化因河川径流补给类型不同而不同 158

第二节 径流季节变化类型 160

一、春、夏季类(Ⅰ) 160

二、春、夏、秋季类(Ⅱ) 162

三、夏、秋季类(Ⅲ) 163

四、四季类(Ⅳ) 164

第十八章 年径流丰、枯变化规律 165

第一节 丰、枯水地区分布规律 165

一、全国大多数地区同时出现丰水、平水或枯水现象 165

二、南北丰、枯水交替分布现象 168

三、东西丰、枯水交替分布现象 168

四、丰、枯水其它交替分布现象 168

第二节 丰、枯水出现概率 170

第三节 丰、枯水循环周期分析 170

一、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周期 170

二、年径流丰、枯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172

第四节 丰、枯水转换 175

第十九章 中国河流的水温 177

第一节 河流水温的分布及变化 177

一、年平均水温的分布 177

二、水温的季节变化 179

三、最高水温与最低水温 184

四、水温的年较差 187

第二节 水温的年际变化 189

第三节 我国主要河流水温的沿程变化 190

第四节 水温与气温的关系 194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温的影响 195

附录中国各水文区主要河流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 197

主要参考文献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