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涵斋中医夜话 诊治有道方有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贠克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3240888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

诊治发微 1

一、诊法体悟 3

临诊辨证,最要凝神定气 3

好一个“态” 4

态脉相悖须当心 5

症状和病情不一定成正比 8

体质和病证的离合 9

读舌 10

舌色之辨 11

黑苔分寒热 16

玉样舌 16

切脉之“切”义 17

切脉不到一分钟所获多假象 17

脉症合参方为准 18

伏脉非绝脉 19

脉大有余蕴不足 20

土虚气浮脉亦洪 20

脉大为劳 21

滑涩并现不为怪 21

温病的脉静和脉躁 22

寒“紧”热“紧”态不同 23

酒家脉象释 23

脉滞不同于涩 25

二、治法心得 26

中医治疗的几层境界 26

对证、对机为主,对症、对病为补 26

交通阴阳是“窍道” 27

解郁压和内亢的长久之策 29

疏达于降逆之先 30

“郁压”解,脉转柔 30

中医治疗之“软着陆”和“温和复苏” 31

培土和松土 32

“固体”和“运转” 32

底盘不稳 33

温阳五法 35

通阳和扶阳 36

通阳不在温而在“通” 38

治抑郁症重在通阳 39

叶氏的“通补阳明法” 40

“细节”并非是小节 42

阳虚湿浊不可过于辛香和淡渗 43

猛火烤则“冰山”迸 43

“耳聋治肺”和“鼻塞治心” 44

孤邪法 44

温病不可略导肠 45

霸道和王道 46

“王道无近功”和“王道近无功” 47

开补门 47

觅破痼之道 48

脾之所喜 49

治肝总归是“舒肝” 49

欲除之先提之 50

入口即吐,邪亦发越 51

生鹅血治噎膈 52

宣气之法 53

“通因通用”治老痰泻 54

蜡匮巴豆丸泻冷积 54

路遥看中医 55

孟英救误,波澜起伏 55

治下肢水湿之病需要升起来 56

三、多维辨证法 58

没有哪一种单维辨证法是最高的——兼论“多维辨证法” 58

同患、同证而辨异、治异 61

临床有时不按“常规逻辑”来 61

四、临证思辨 64

个中滋味唯自知 64

机和证 65

表证的实质、分类和方药 66

从“指甲隆起变黑”到“高血压、糖尿病”再到“辨机论治” 67

从一例顽固性咳嗽的诊治看辨机论治 72

理胃阴肺气,消“地图舌”患 79

癌瘤是体流中的“岩石” 81

人体内也有“堰塞湖” 83

局部阳气不通是癌瘤的核心病机 85

患癌去世的最终因素因人而异 87

整体局部各有偏 89

中医如何看待西医病理现象 90

中医治愈“糖尿病”不是神话 92

应追究“三高”的中医学本质 96

“隐晦”的脾阴虚证 97

易忽略的“隐性”阴亏 99

体质和体力 100

“空鼻症”于中医可称“鼻痿” 100

“瞑眩”的辨别 101

“气血漫(倒)灌” 103

疑难病证诊治之“波折” 104

日光性皮炎就是个“二火相引” 106

从吗丁啉说中西治疗之异 107

因势利导不是总对 108

“相似人群”的共同病理证机 110

风温、湿温同中有异 113

土德 113

虚恭 114

屁从子户出 115

中医真不是慢郎中 116

老年性疾患须终身调养 116

热炼必生痰,治热须化痰 117

“三伏贴”一定要辨证 117

便秘的证机和治法 118

夏季气短肾不纳 120

少阳胆虚证 121

也说“膀胱咳” 122

“头汗如血”案析 122

叶香岩论杂病之精华择录(摘叶案中叶氏案语) 124

辨证、辨机是关键 125

会诊一例重症肌无力患儿 128

从白虎汤治袁枚重疟说起 133

明医不总明 135

中医应对传染病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136

方药妙道 139

一、处方 141

一张处方的高低 141

学方须掌握方之内在精神 142

方格的刚劲和柔和 143

方构之美 144

“三补丸”非补药 144

七味白术散不唯幼科用 144

好仁不好学,医家之大忌 145

黄昏汤 146

止嗽散——止嗽化痰一佳方 147

好一个“六一散” 147

全真一气汤——自在机杼,大雪无痕 149

半夏白术天麻汤 150

防风煮散 151

加味连苏饮 151

升阳益胃汤——脏器脱垂之佳方 152

生化汤 154

二、用药 156

治“湿、痰、饮”用药宜细分别 156

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 157

柴胡的效与量 158

“四黄”非惟“刚劲”之性 159

焦三仙“减肥” 160

谷食炭消谷食积 161

甘寒、咸寒之异 162

中药的智慧 162

野苋菜复明 164

“透邪转气”之良药——豆豉 164

夏暑良药——香薷 166

三焦之“叶” 166

中药“花会”阵阵香 168

中药“百子闹秋图” 168

中药“同类三配”了不得 170

一药量异效不同 171

人参分不了阴阳 172

桑、菊是凉肝妙品 173

葛根、花粉之异同 173

苏、连配 174

乌梅、木瓜和青蒿、白薇 175

乌梅的酸敛和酸腐 175

山楂酸亦泄 176

参须微养微通 176

茅根、芦根之异同 177

芦根这味药了不得 178

菖蒲、郁金化浊通阳之绝配 181

瓜蒌除热烦 181

经方中的石膏 182

水生咸寒之品 183

麻杏配和麻膏配 184

再说黄芪 184

麻黄、桂枝解表之异 185

有意思的“二仁” 186

黄连、石斛“厚肠胃” 186

中药“法象学” 187

桃花、柳絮入药趣谈 189

龟鹿二仙 190

龟板、鳖甲是动是静 190

刺猬治胃反 191

吹气如“兰” 192

石菖蒲的畅心和散心 192

枇杷叶的激浊扬清 193

冬虫夏草的效、灵、和、德 193

杏仁之用 194

九积和效药 194

白芍的入经和功效机制 195

生理与病理 197

一、生理探原 199

营血之生非只水谷精微 199

五脏以“化”为功 200

“胃气”非只胃腑之气 201

太阳化寒水,寒水涵太阳 203

脾为阳气运化最健旺之阴脏 203

天癸解 204

健康人不存在经络穴位吗? 204

二、病理求真 205

中医病理中的“窗口”和“短板”效 205

可怕的“电脑手机病” 206

余邪和伏邪之异 207

劳力和劳心 209

“感冒”有真假 210

虚寒体质者施以外治须审慎 210

郁气也伏藏 212

当下尤须重伏邪 213

痰并非只是脾生 214

人体的形神状态类似“三种皮球” 216

机体的“气稳态” 217

小儿肝常有余吗? 217

土虚木乘泻亦吐 218

《伤寒论》脾约证 219

丝绸之路病 219

“肌肤甲错”非皆为血瘀 221

正火邪火面面观 222

脾火和胃火诊治之区别 231

“膝至足寒”须及早调治 233

风和风药 234

风邪致病需深究 235

耳鸣就是“风”声 235

“内风”种种漫分述 236

郁、淤、瘀 237

肾脉(络)瘀阻 238

汗之异常有总因 238

“冬伤于汗”没有错 241

遗精之事 243

汗和精的同一性 247

内奸易招外邪 247

寒热皆可凝血 248

痉之义 248

肺金和心火的关系 249

不敢喝凉性饮料者,未必脾胃寒 249

怕冷而衣厚者亦非皆阳虚内寒 250

口腔溃疡有时是阳气旺减的标志 251

患者霍然,医者发狂 252

脏偏和志偏 252

五更泻的病理本质 253

运气实践 255

一、运气推衍 257

《运气学实践与应用——冯献周门诊实录》序 257

云雾不精,邪害空窍 261

从自病说“气” 261

当下君火较盛之气 262

运气使然 263

话说“三伏” 264

“气运”就在眼前 265

气运因素对人体影响的选择性 266

甲午六之气 266

二、参运以防(养) 268

“桑拿天”养生茶 268

“桑拿天”防治“仙”方 268

四仁茶 269

“一参二叶三仁茶”预防冬温 270

预防雾霾之害分燥湿 271

今冬防霾方(一参二梗四仁方) 272

明春养护分个体 272

解暑养心茶 273

解暑养心粥 273

一皮四叶茶 274

三、参运以治 275

“秋郁”浊逆生晕厥 275

桑杏汤合贝母瓜蒌散化裁治秋温 276

气运扰血经复来 277

气运直催“癔症”发 277

会诊 278

平木散火愈顽咳 280

平木散火愈顽痒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