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审美幻象的研究阐释 1
审美需要的历史内涵及其转化 3
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 15
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 26
图像的二重性及其魔力 38
影像与基源性幻象 57
两种古典审美变形机制的比较研究 83
余韵:一种优美化的崇高 94
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104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 117
第二辑 地方性经验的人类学研究 123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125
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 137
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 150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161
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 170
本杰明艺术人类学思想评析 183
第三辑 寻找母亲的仪式 193
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论“中国梦”的美学维度及文学批评家的任务 195
美学与跨学科研究:论新人文学科与当代美学研究——为纪念林焕平教授100周年而作 206
中国悲剧观念:理论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215
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30
《野性的思维》中的乌托邦观念 245
寻找母亲的仪式——从《围龙》看当代中国小说的美学风格 248
第四辑 斜塔上的瞭望 253
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及其基本问题 255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 266
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 275
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 279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287
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与文艺美学的发展 300
论审美意识形态与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 310
文学自律性:斜塔上的瞭望 322
第三种抵抗——《讲话》的美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335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模式 342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再度成为公共话语吗? 357
第五辑 寻找乌托邦:思想者之间的对话 361
“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 363
“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特里·伊格尔顿访谈 376
美学·社会·政治——托尼·本尼特访谈 385
“我的文化社会学视角”——约翰·B.汤普森访谈 404
从伊格尔顿研究到新自由主义批判——大卫·奥尔德森访谈 419
当代马克思主义问题——迈克·桑德斯博士对话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