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 石油地质实验新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慧芸,李晋超,郭舜玲,陈丽华,缪昕,成芸心,朱恩灵
  • 出 版 社:石油工业部勘探培训中心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部份 有机地球化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1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1

一、有机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1

一、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 4

二、具有地质意义的有机化合物结构 5

三、地质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化合物结构举例 10

四、石油的化学组成 13

第二节 仪器分析简介 20

一、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 20

二、仪器分析的特点 20

三、分析仪器的主要类型 21

四、各种分析仪器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23

一、分析的基本原理 25

第一节 有机碳 25

第二章 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上应用 25

二、应用 26

一、分析方法及原理 29

二、氯仿沥青“A”及族组份性质 29

第二节 氯仿沥青“A”及族组份分析 29

三、应用 30

第三节 有机元素 32

一、有机元素分析原理 33

二、可溶有机质中元素的应用 33

三、干酪根中元素的应用 34

第四节 轻烃 35

一、分析原理及轻质烃类化合物 35

二、指标的意义 35

三、应用 36

第五节 热解 37

一、生油岩评价仪(RockEval)原理及方法 37

二、参数的获得及意义 39

三、应用 41

第六节 气相色谱 44

二、选用的指标及其计算 47

三、应用 50

第七节 干酪根 52

一、干酪根的分离及性质 52

二、干酪根的鉴定及应用 55

第八节 孢粉及干酪根的颜色 56

一、孢粉或干酪根颜色的划分 56

二、孢粉颜色与古地温的关系 57

二、应用 58

第九节 镜质体反射率 58

一、镜质体反射率(Ro%)值的测定 58

第十节 红外吸收光谱 61

一、方法原理 61

二、红外光谱区及吸收峰的特征 63

三、应用 66

第十一节 紫外可见光谱 68

一、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 68

二、应用 68

第十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69

一、基本原理及方法 70

二、甾烷、三萜烷的基本知识 70

三、指标的应用及意义 74

四、应用实例 83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 87

二、标准及数据报道 87

第十三节 稳定同位素质谱 87

三、应用 90

第十四节 电子顺磁共振 92

一、分析的基本原理 92

二、电子顺磁共振的参量 93

三、应用 95

第十五节 有机差热分析 98

一、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98

二、应用 99

一、分析方法 103

二、沉积岩中的氨基酸 103

第十六节 氨基酸 103

三、应用 105

第十七节 原子吸收光谱 105

一、基本原理 105

二、微量元素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106

第三章 综合研究 108

第一节 生油岩的评价方法 108

一、生油岩评价 108

二、热解及轻烃法 111

三、评价生油岩的其它方法 114

第二节 有机质成熟度研究方法 114

一、煤岩学方法 114

二、有机颗粒颜色的变化 116

三、仪器方法 117

四、古地温测定研究成熟度 124

五、粘土矿物与成熟度 127

第三节 油源对比指标 128

一、物性类 128

二、原油孢粉 128

三、钒、镍及硫元素含量 129

四、族组成类 129

五、正构烷烃及一般环烷烃类 129

六、基团类 131

七、同位素类 131

八、生物标记(化学化石) 132

第四节 陆相石油生成的地球化学特征 141

一、湖泊沉积中有机质的丰度及组成 142

二、生油岩中有机质的类型 144

三、地球化学相 154

四、有机质的演化 158

五、油源对比 161

第五节 松辽盆地生油特征及烃类演化 175

一、生油岩的沉积特征 175

二、陆相生油环境及有机母质特点 176

三、干酪根的热演化与油气形成阶段 182

四、大型湖盆的油气演化模式 184

第六节 某井生油岩分析 187

一、轻烃 187

二、总有机碳(TOC) 189

三、可抽提有机质(EOM)和色谱分析 191

四、镜质体反射率 196

五、干酪根分析 198

六、结论 200

主要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04

第二部分 荧光显微镜 205

绪言 207

第一章 基本原理 209

第二章 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系统的性能 210

一、透射光系统 210

二、落入光系统 211

第三章 显微镜下观察 213

一、准备工作 213

二、镜下观察 214

三、沥青的组份、含量及性质的确定 214

第四章 沥青的成因分类 216

一、按沥青与矿物的联系形式划分 216

二、按沥青的形成和运移与岩石的成岩阶段组合划分 219

第五章 荧光显微镜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221

一、生油层研究 221

二、储集层研究 223

三、石油运移 228

四、华北古潜山碳酸盐岩的现场荧光地质工作 232

五、荧光镜下预示含油实效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36

第三部分 扫描电镜 237

第一章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及其种类 240

一、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240

二、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240

三、电子显微镜的种类 241

第三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和工作原理 242

一、扫描电镜的仪器结构 242

三、扫描电子像衬度原理 244

二、扫描电镜成像原理 244

第四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 246

一、样品制备简单 246

二、样品消耗少、损伤小、污染轻 246

三、能观察大样品、原始样品、样品自由度大 246

四、观察样品的视场大 246

五、景深大、扫描电子像立体感强 246

六、放大倍数范围宽且连续可调 247

七、能进行动态分析 247

八、能对样品表面进行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 247

第五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功能 248

一、电子束和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 248

二、扫描电镜的功能 249

一、不同门类化石的扫描电镜图版 253

第一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 253

第二章 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253

二、超微化石的研究 254

三、生物化石钙质结构的分类研究 254

四、古生物微量元素的检测 254

第二节 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研究 255

一、粘土矿物的研究 255

二、未知矿物的鉴定 258

三、宇宙尘埃的研究 260

四、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研究 261

五、黄铁矿的研究 265

六、现代碳酸盐胶结物的研究 266

第三节 储集层研究 267

一、碎屑岩储集层 268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 271

四、火山碎屑岩储集层 273

三、白垩储集层 273

第四节 生油岩的研究 274

一、生油岩 274

二、干酪根 274

第五节 其它方面的应用 275

一、开发 276

二、钻井 276

三、工程地质 276

四、测井 276

五、煤形成气、油特征的扫描电镜研究 277

一、样品 278

二、样品处理方法 278

附 样品及样品处理方法 278

六、其它 278

三、样品的特殊处理 279

图版 281

图版说明 296

第四部分 含油岩石物性测定方法 305

序 307

第一章 岩心的处理 308

第一节 岩心的选取与保存 308

一、岩心的选取 308

二、岩心的包装和保存 308

三、岩样的记录要求 309

第二节 岩心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310

一、钻切岩样 310

二、岩样的清洗 310

四、岩样清洗干净程度的判断 311

三、岩样的烘干 311

第二章 岩心常规分析方法 313

第一节 砂岩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313

一、砂岩的粒度组成 313

二、砂岩的比面 314

第二节 储油岩石的孔隙度 315

一、基本概念 315

二、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316

三、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318

第三节 储油岩石的渗透率 320

一、基本概念 320

二、渗透率与其它岩石物性参数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323

三、岩石和流体之间的作用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326

四、气体渗透率及滑动效应的校正 326

五、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329

第四节 流体的饱和度 333

一、饱和度的概念 333

二、过渡带的饱和度分布与毛管压力曲线图 333

三、取心用泥浆对油水饱和度的影响 336

四、测定饱和度的方法 337

第五节 其它的岩心分析方法 339

一、全直径岩心分析方法 339

二、琉松岩样及井壁取心岩样分析方法 341

第六节 岩石孔隙结构及毛管压力的测定 342

一、孔隙结构的研究 342

二、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及其应用 344

第七节 岩石的润湿性及其测定方法 347

第八节 岩心分析数据的平均值 351

参考资料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