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荆树及其利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贺近恪,(澳)布 朗(Brown,A.G.)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3808187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通论 1

1.1 澳大利亚原产地的黑荆树及其生物学特征 1

1.1.1 树种特征 1

1.1.1.1 一般描述 1

1.1.1.2 分类 2

1.1.1.3 种内变异 2

1.1.1.4 与其他二回羽状复叶的金合欢属树种伴生情况 2

1.1.1.5 种间杂交 3

1.1.1.6 开花和播种 3

1.1.1.7 固氮作用 3

1.1.1.9.1 昆虫 4

1.1.1.9 与动物区系之间的关系 4

1.1.1.8 病害 4

1.1.1.9.2 鸟类 5

1.1.1.9.3 有袋动物 5

1.1.2 天然分布情况 5

1.1.2.1 地理分布 5

1.1.2.2 天然分布的变化 6

1.1.2.3 天然种群的鉴定 7

1.1.2.4 植被类型 7

1.1.2.5 土壤和成土母质 7

1.1.3.2 单宁 8

1.1.3.1 概况 8

1.1.3 黑荆树在澳大利亚的利用 8

1.1.2.6 气候 8

1.1.3.3 木材 9

1.1.3.4 造林 10

1.1.3.5 花粉 10

1.1.3.6 树胶 10

附录1 黑荆树植物学特性描述 10

附录2 生长在中国的二回羽状复叶金合欢属植物检索表 12

1.2 世界黑荆树引种区的气候因素 13

1.2.1 成功的黑荆树人工林的气候条件 13

1.2.2 确定中国气候适宜的地区 16

1.3.2 开花生物学 18

1.3 开花生物学、遗传和育种 18

1.3.1 引言 18

1.3.2.1 花的形态学 19

1.3.2.2 授粉生物学 20

1.3.2.3 控制授粉 21

1.3.2.4 种子园种子收集 21

1.3.3 无性繁殖 22

1.3.4 遗传参数 22

1.3.4.1 遗传变异 22

1.3.4.2 遗传参数 24

1.3.6 近亲衰退 26

1.3.5 早期鉴定 26

1.3.7 育种策略 27

第2章 南非的黑荆树人工林 34

2.1 概况 34

2.1.1 引种史 34

2.1.2 地理分布 34

2.1.3 气候因子 34

2.1.4 土壤条件 36

2.2 营林 37

2.2.1 种子 37

2.2.2 育苗 38

2.2.3 整地 41

2.2.4 造林与更新 43

2.2.5 施肥 48

2.2.6 杂草控制 51

2.2.7 修枝 52

2.2.8 疏伐 54

2.3 经理 61

2.3.1 伐期与产量 61

2.3.2 采收 62

2.3.3 枝桠材的处理 63

2.4.1 有害动物 64

2.4 保护 64

2.4.2 虫害 65

2.4.3 病害 70

2.4.4 火灾 76

2.4.5 灾害性气候条件 77

2.5 遗传与育种 80

2.5.1 历史沿革(1927—1947) 80

2.5.2 种源选择 81

2.5.2.1 生长势 81

2.5.2.2 干形 81

2.5.2.4 流胶病及其早期预测 82

2.5.2.3 树皮生物量及单宁总量 82

2.5.2.5 耐寒性比较 83

2.5.3 子代测定 84

2.5.3.1 子代测定及其意义 84

2.5.3.2 黑荆子代测定交配设计方式 85

2.5.4 无性系测定 85

2.5.5 杂交选育 86

2.5.5.1 种内近亲交配及选育 86

2.5.5.1.1 黑荆自交品种的选育 86

2.5.5.1.2 异交选育 87

2.5.5.2 种间杂交 87

2.5.5.2.1 黑荆×绿荆杂交及选育 87

2.5.5.2.2 黑荆与其它相思树种杂交及选育 88

2.5.6.1 授粉方式及可孕性 89

2.5.6 黑荆授粉生物学 89

2.5.6.2 花粉传播 90

2.5.7 种子园营建 90

2.5.7.1 优树选择 90

2.5.7.2 种子园配置设计 90

2.5.7.3 种子园改良效果 92

3.2 津巴布韦 96

3.2.1 津巴布韦引种黑荆树的历史 96

3.1 引言 96

第3章 津巴布韦、肯尼亚、坦桑尼亚的人工林 96

3.2.2 气候带和土壤 97

3.2.3 苗圃作业 98

3.2.4 造林 98

3.2.5 抚育 99

3.2.6 保护 99

3.2.7 采伐和收获 100

3.2.8 利用 100

3.2.9 需要研究的问题 101

3.3 肯尼亚 101

3.3.1 引种史和人工林的发展 101

3.3.2 气候和土壤 103

3.3.4 造林 104

3.3.3 育苗 104

3.3.5 抚育 105

3.3.6 保护 105

3.3.7 采伐和收获 105

3.3.7.1 采伐 105

3.3.8.1 单宁 106

3.3.8.2 木材产品 106

3.3.8.2.1 木炭 106

3.3.8 利用 106

3.3.7.2 收获 106

3.3.8.2.2 蘑菇 107

3.3.9 需要研究的问题 107

3.4 坦桑尼亚 107

3.4.1 引种史和发展 107

3.4.2 气候和土壤 109

3.4.3 育苗 109

3.4.4 造林和抚育 109

3.4.5 保护 110

3.4.6 采伐和收获 110

3.5 结论 110

4.2.1 地理分布 113

4.2 黑荆树林的分布地区 113

第4章 巴西的黑荆树林 113

4.1 序言 113

4.2.2 地形和土壤气象因素 114

4.2.2.1 地形 114

4.2.2.2 土壤 114

4.2.2.3 气象 114

4.3 本树种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 114

4.3.1 黑荆树产品的工业用途 114

4.3.2 黑荆树人工林的发展 114

4.4.1 品种特征 115

4.4.2 品种的繁殖 115

4.4 林业实践 115

4.3.3 栲胶产品的出路 115

4.4.3 育苗 116

4.4.3.1 土块育苗 116

4.4.3.2 层积木套筒育苗 116

4.4.3.3 塑料管或塑料杯育苗 116

4.4.4 造林 116

4.4.4.1 整地 117

4.4.4.2 株行距 117

4.4.4.3 施肥 117

4.4.5.4 清理 118

4.4.5.3 锄耙 118

4.4.6 病虫害 118

4.4.5.1 除草 118

4.4.5.2 间苗 118

4.4.5 种植方法 118

4.4.7 采伐 119

4.5 黑荆树林的科研工作 119

4.6 森林调查 120

第5章 中国发展黑荆树的状况 121

5.1 引种史 121

5.2 种植地区、面积和种源 123

5.2.1 种植地区 123

5.2.3.1 种源 126

5.2.3 种源、类型与林种 126

5.2.2 种植面积 126

5.2.3.2 类型 127

5.2.3.3 林种 127

5.3 工业原料林的栽培技术 128

5.3.1 良种壮苗 128

5.3.1.1 采集良种 128

5.3.1.2 育苗 130

5.3.2 造林 135

5.3.2.1 林地选择 135

5.3.2.2 整地 137

5.3.2.3 造林技术 139

5.3.3 施肥 143

5.3.3.1 基肥 143

5.3.3.2 追肥 143

5.3.4 幼林抚育管理 144

5.3.4.1 抚育内容 144

5.3.4.2 抚育时间 144

5.3.4.3 施追肥 145

5.3.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45

5.3.5.1 病害 145

5.3.5.2 虫害 147

5.3.6 疏伐(间伐) 148

5.3.7 主伐 149

5.3.7.1 采伐年龄的确定 149

5.3.7.2 树皮的收获 149

5.3.7.3 树皮的干燥和运输 150

5.3.7.4 产量 151

5.3.8 其他林种的造林技术简介 151

5.3.8.1 能源(薪炭)林的栽培技术 151

5.3.8.2 水土保持林的栽培技术 152

第6章 木材性质和用途 155

6.1 木材解剖和一般性质 155

6.2 化学性质 155

6.3 物理与力学性质 156

6.3.1 密度和收缩 157

6.3.2 力学性质 157

6.4 加工和防腐 157

6.4.1 锯解 157

6.4.2 干燥 157

6.4.3 防腐 158

6.5 用途 158

6.5.1 木制品 158

6.5.2 圆木 158

6.5.3 纸浆、纸和人造板 158

6.5.4 薪材和木炭 160

第7章 树皮的性质 162

7.1 树皮解剖和一般性质 162

7.1.1 厚度 162

7.1.2 解剖分子和单宁存在的部位 164

7.1.3 树皮的变异性 164

7.2 化学组成 165

7.2.1 引言 165

7.2.2 提取物 165

7.2.2.1 分析方法 165

7.2.2.2 单宁含量及变化 166

7.2.2.3 单宁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 167

7.2.2.4 非单宁 169

7.2.3 结构成分 170

7.3 单宁化学 170

7.3.1 单宁的定义 170

7.3.2 生物合成 171

7.3.3 缩合单宁 171

7.3.3.1 单体多酚 171

7.3.3.2 儿茶素类、黄烷-3,4-二醇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 174

7.3.3.3 二聚、三聚和多聚黄烷-3,4-二醇 175

7.3.3.4 高聚黄烷醇 181

7.3.3.5.2 与亚硫酸酸式盐的反应 182

7.3.3.5.1 氧化和变红 182

7.3.3.5 反应性 182

7.3.3.5.3 与酸、碱反应 183

7.3.3.5.4 与甲醛反应 185

7.3.3.6 络合物的生成 186

7.3.4 水解单宁 186

7.3.4.1 棓酸衍生物 186

第8章 栲胶的生产 194

8.1 栲胶生产工艺 194

8.1.1 粉碎 195

8.1.2.1 浸提工艺要求 196

8.1.2.2 扩散原理 196

8.1.2 浸提 196

8.1.2.3 罐组浸提 197

8.1.2.4 影响浸提的因素 198

8.1.2.5 浸提工艺条件 200

8.1.3 蒸发 200

8.1.4 亚硫酸盐处理 202

8.1.5 干燥 204

8.2 栲胶生产设备 206

8.2.1 备料设备 206

8.2.1.1 树皮切断机 206

8.2.1.2 锤式粉碎机 207

8.2.2.1 金属浸提罐 208

8.2.1.3 振动筛 208

8.2.2 浸提设备 208

8.2.2.2 中国试用的平转型连续浸提器 210

8.2.3 蒸发设备 213

8.2.3.1 降膜蒸发器 213

8.2.3.2 热泵在降膜蒸发上的应用 214

8.2.3.3 降膜蒸发器设备尺寸确定 215

8.2.4 干燥设备 217

8.2.4.1 离心喷雾器 218

8.2.4.2 干燥塔 220

8.3.1 树皮质量标准 222

8.3 树皮与栲胶质量标准 222

8.2.4.3 回收设备 222

8.3.2 栲胶质量标准 223

8.3.3 单宁分析方法 224

8.3.3.1 皮粉法 225

8.3.3.2 折射法 227

8.3.3.3 分光光度法 228

8.3.3.4 紫外分光光度法 229

8.3.3.5 吸附法 230

8.3.3.6 沉淀法 231

9.1.1 引言 233

第9章 黑荆树产品的利用 233

9.1 制革用鞣皮剂 233

9.1.2 黑荆树栲胶的鞣制作用和理化性质 234

9.1.2.1 鞣制作用 234

9.1.2.2 理化性质 235

9.1.2.3 鞣制性能 236

9.1.2.4 使用评价 237

9.1.3 鞣制方法 237

9.1.3.1 池鞣法 237

9.1.4.1 重革鞣制 238

9.1.4 鞣革实例 238

9.1.3.2 池、鼓结合鞣法 238

9.1.3.3 少液速鞣法 238

9.1.4.2 小皮(羊皮)与轻量革植鞣 240

9.2 单宁胶粘剂 241

9.2.1 引言 241

9.2.2 荆树单宁胶粘剂的特性 242

9.2.2.1 与甲醛的反应活性 242

9.2.2.2 凝胶时间 243

9.2.2.3 粘度 244

9.2.2.4 木材含水率 245

9.2.3 胶粘剂配方 247

9.2.4.1 冷固型胶粘剂 249

9.2.4 木材胶粘剂 249

9.2.4.2 热固型胶粘剂 252

9.2.5 瓦楞纸板胶粘剂 258

9.3 金属的防腐 259

9.3.1 引言 259

9.3.2 单宁用于水处理 260

9.3.2.1 冷却系统 260

9.3.2.2 蒸汽锅炉系统 260

9.3.2.3 单宁防止浸钢腐蚀的机理 261

9.3.2.4 单宁用于水处理的前景 262

9.3.3 单宁用于保护涂料 262

9.3.3.2 黑荆树提取物在保护涂料中的使用前景 264

9.3.3.1 钢表面防腐蚀的机理 264

9.4 其它用途 265

9.4.1 钻探泥浆调节剂 265

9.4.2 矿石浮选中作为方解石的抑制剂 266

9.4.3 水处理絮凝剂 267

9.4.4 离子交换树脂 268

9.4.5 木材表面涂料 270

10.1.1 概况 278

10.1.2.1 种源试验 278

10.1.2 林业研究 278

10.1 研究工作 278

第10章 中国对于黑荆树的研究和展望 278

10.1.2.2 不同作业方式的试验 283

10.1.2.2.1 短轮伐期矮林作业 283

10.1.2.2.2 乔林丰产试验 283

10.1.2.3 最佳轮伐期的研究 285

10.1.2.4 经营数表的编制 290

10.1.2.5 树皮产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92

10.1.2.6 黑荆树作为薪炭树种的研究 296

10.1.2.7 水土保持与沙地造林 298

10.1.2.7.1 水土保持 298

10.1.2.7.2 沙地造林 301

10.1.2.8 苗期和幼林的营养研究 302

10.1.3 产品性质及利用研究 303

10.1.3.1 木材和树皮性质的研究测定 303

10.1.3.1.1 木材和树皮的解剖与纤维形态 303

10.1.3.1.2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成 306

10.1.3.2 不同条件下单宁含量的变异 309

10.1.3.2.1 树皮的单宁含量与厚度和树龄的关系 309

10.1.3.2.2 黑荆树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 310

10.1.3.2.3 黑荆树皮单宁含量与作业方式的关系 310

10.1.3.3 黑荆树皮提取物(栲胶)的研究 311

10.1.3.3.1 黑荆树皮栲胶水溶液的流变特性及粘度的研究 311

10.1.3.4 关于黑荆树叶片成分的研究 315

10.1.3.3.2 黑荆树皮栲胶的分子量分布及甲醛缩聚率 315

10.1.3.5 食用菌栽培试验 316

10.1.3.6 其他研究工作 318

10.2 效益与展望 318

10.2.1 黑荆树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18

10.2.2 中国发展黑荆树的展望 319

10.2.2.1 中国发展黑荆树的主要目的 319

10.2.2.2 中国发展黑荆树经济效益的估测 319

10.2.2.3 进一步提高黑荆树经济效益的途径 322

10.2.2.4 结束语 322

主题索引 326

拉汉树种名称索引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