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庆全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2124772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 1

第一节 储油(气)构造 1

一、储油(气)构造与油(气)田开发关系 1

二、常见的油、气田构造类型 3

三、储油(气)构造描述内容及方法 8

四、构造平面图的编制 10

五、构造剖面图的编制 13

六、油(气)田开发后对构造的再认识 14

第二节 断层 16

一、油、气田中常见的断层类型及组合形式 17

一、圈闭与油、气藏概念 19

二、断层描述主要内容及方法 19

三、确定地下断层存在的方法 21

四、断层分布图的编制 24

第三节 裂缝 27

一、裂缝类型、分类及分级 27

二、构造裂缝分布的一般规律 29

三、地下裂缝的研究方法 30

四、地下裂缝描述内容及方法 31

五、油、气田开发后对裂缝的再认识 34

第二章 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 36

第一节 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在油气田开发中的意义与作用 36

一、为编制好油田开发方案创造条件 36

二、为正确进行油田动态分析创造条件 37

三、为实现油田分层开采创造条件 37

第二节 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38

四、为油田开发调整挖潜创造条件 38

一、岩性及其组合特征 39

二、沉积旋回特征 39

三、储层中含有物特征 40

四、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41

第三节 油气层层组划分 41

一、沉积旋回划分与对比 41

二、油气层层组划分依据与分级 45

一、油气层对比原则 46

第四节 油气层对比 46

二、油气层对比步骤 46

三、油气层对比方法 47

四、单砂体间连通关系的确定 49

五、单井油气层划分与对比资料的建立 51

第三章 细分沉积相 56

第一节 陆相沉积特征 56

一、山麓——洪积相 56

二、河流相 58

三、三角洲相 61

四、扇三角洲相 63

五、湖底扇(深水重力流)相 65

六、湖泊相 65

第二节 细分沉积相研究方法及步骤 66

一、收集有关资料 67

二、确定区域沉积背影 67

三、划分沉积单元 67

四、建立标准微相划分柱状剖面 67

五、测井相分析 69

六、单井划相 71

七、剖面与平面相分析 71

八、建立沉积相模式 73

第三节 各类砂体特征及油水运动规律 74

一、洪(冲)积扇砂砾岩体 74

三、分流河道砂体 75

二、河道砂体 75

四、河口砂坝砂体 78

五、稳定席状砂体 78

六、湖相滩砂砂体 80

第四节 细分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81

一、为编制好油田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81

二、为培养高产井提供依据 81

三、为及时夺高产、实现产量接替提供依据 82

四、为合理划分动态分析区和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依据 83

五、为选择挖潜对象、发挥工艺措施作用提供依据 83

六、为层系、井网及注水方式的调整提供依据 84

第四章 碎屑岩储层岩性及产状 86

第一节 储层岩性特征 86

一、岩石的颜色 86

二、物质成分 87

三、岩石结构 88

四、沉积构造 92

五、碎屑岩分类 95

第二节 储层产状 97

一、储层分布特征 97

二、油砂体 97

三、油层再认识 100

第三节 隔层 102

一、研究隔层的意义 102

二、隔层标准的确定 103

三、隔层分布类型 106

四、隔层研究内容及方法 106

五、隔层再认识 107

第五章 储层的非均质性 108

第一节 层间非均质性 109

一、层间岩性的差异 109

二、层间产状的差异 110

三、层间物性的差异 111

四、层间产油及吸水能力的差异 112

五、其它差异 113

六、层间矛盾的表现 113

第二节 平面非均质性 114

一、平面岩性的差异 114

三、平面物性的差异 115

二、井间储层厚度的差异 115

四、平面产能及吸水能力的差异 116

五、其它差异 116

六、平面矛盾的表现 117

第三节 层内非均质性 118

一、层内非均质性的表现 118

二、层内非均质类型 120

三、层内矛盾的表现 121

四、层内水洗类型 122

一、孔隙分类 126

第六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126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126

二、岩石孔隙度的不同含义及其分级 127

三、影响岩石孔隙度的因素 128

四、储层孔隙度研究内容及方法 129

五、储层水洗后孔隙度变化 130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31

一、影响岩石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131

二、岩石渗透率不同含义及其分级 132

三、储层渗透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4

三、储层水洗后渗透率变化 136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136

一、饱和度表示方法 136

二、影响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138

三、储层含油气饱和度研究内容及方法 139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140

一、速敏性 141

二、水敏性 142

三、盐敏性 144

四、酸敏性 144

五、碱敏性 146

六、其它敏感性实验 147

第五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148

一、润湿程度的衡量及其分类 149

二、影响润湿性的因素 150

三、润湿性的非均匀性 151

四、储层岩石润湿性研究方法及内容 151

五、润湿性反转现象与油层水洗后润湿性变化 151

第六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152

二、喉道类型 153

一、碎屑岩孔隙类型 153

三、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 154

四、孔隙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155

五、岩石孔隙结构研究方法及内容 159

六、储层水洗后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 160

第七章 流体性质 162

第一节 原油性质 162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 162

二、原油分类 164

三、地面原油性质 167

四、地层原油性质 168

五、原油性质研究方法及内容 171

六、油层水洗后原油性质变化 171

第二节 天然气性质 173

一、天然气组成与分类 173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174

三、天然气性质研究方法及内容 176

第三节 地层水性质 177

一、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类 177

二、地层水的物理性质 178

三、地层水性质研究方法及内容 180

第八章 油、气、水层及其界面的确定 182

第一节 油、气、水层的判断 182

一、录井资料法 182

二、地球物理测井法 184

三、地层测试法 186

四、试油试气法 187

第二节 油气、油水、气水界面的确定 188

一、利用试油试气资料确定 188

二、利用岩心资料确定 189

三、利用测井资料确定 189

四、利用地层测试资料确定 190

第三节 水淹层的判别 191

一、水淹层测井 191

二、生产测井 192

三、密闭取心 193

第九章 油、气藏类型 195

第一节 油、气藏一般分类 195

二、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 195

三、油、气藏分类 196

一、油藏分类 200

第二节 油、气藏开发分类 200

二、气藏分类 205

第十章 油、气层压力与温度 210

第一节 油、气层压力 210

一、地层压力的来源 210

二、原始地层压力 211

三、压力系统 213

四、目前油、气层压力 215

第二节 油、气层的温度 217

一、油、气层温度的来源 217

二、油、气层温度的测定 218

三、油层水淹后温度变化及其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219

一、油、气层产能的表示方法 222

第十一章 油、气层的生产能力与吸水能力 222

第一节 油、气层的生产能力 222

二、油、气井产能确定方法 223

三、油、气层产能研究内容及方法 231

四、油层水淹后产能的变化 232

第二节 油层的吸水能力 233

一、油层吸水能力表示方法 234

二、注水井吸水指数的确定方法 234

三、油层吸水能力研究内容及方法 236

四、油层水淹后吸水能力的变化 237

第十二章 油、气藏的天然能量 238

第一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 238

一、油、气藏驱动能量 238

二、油、气藏驱动类型 239

三、油、气藏驱动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242

第二节 油藏天然能量计算 244

一、天然水驱能量计算 244

二、弹性驱动能量计算 247

三、溶解气驱动能量计算 247

四、气顶驱动能量计算 247

五、重力驱动能量计算 248

六、综合驱动油藏天然能量计算 248

第三节 油藏天然能量评价 249

一、评价油藏天然能量的资料依据 249

二、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指标 250

三、油藏天然能量大小分级 250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