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宏观经济统计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宏观经济统计理论的必要性 1
第二节 国家宏观经济调节体系的组成部分 4
第三节 宏观经济统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第四节 宏观经济统计的主要形式 11
第五节 对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14
第六节 宏观经济统计的特征 16
第二章 宏观经济统计模式 20
第一节 健全宏观经济统计模式的意义 20
第二节 树立大经济思想观念 23
第三节 概念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27
第四节 统计指标体系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30
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 国际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 37
第一节 古代国民经济核算的起源 37
第二节 20世纪初叶的国民收入核算 41
第三节 苏联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 43
第四节 从旧SNA到新SNA 47
第五节 正确对待国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52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建立 57
第四章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 57
第二节 综合平衡统计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 61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步骤 65
第四节 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 69
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联系 74
第六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征 76
第五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理论 80
第一节 关于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原理 80
第二节 在全社会范围运用价值规律 84
第三节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 88
第四节 商品价格与宏观经济核算 93
第五节 经济调节与宏观经济核算 98
第六章 社会总生产统计 102
第一节 社会总生产的两种形态 102
第二节 社会总生产统计的发展 105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理论 111
第四节 社会总生产的多种指标群 120
第七章 国民经济结构剖析 125
第一节 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125
第二节 宏观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130
第三节 经济结构转变的客观依据 134
第四节 经济结构各环节的关系 141
第八章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统计 150
第一节 社会供求的一些概念 150
第二节 社会供求的核算方法 154
第三节 社会供求的监测指标 158
第四节 社会供求关系分析 161
第九章 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求平衡统计 167
第一节 实行主要商品平衡的必要性 167
第二节 消费品供求平衡的内容 170
第三节 消费品供求的计算方法 174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求核算和分析 179
第十章 社会分配和资金流量核算 185
第一节 分配和资金核算的重要性 185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平衡表 188
第三节 社会资金流量核算 191
第四节 社会资金流量核算结构 198
第五节 财政、信贷和价格分配的核算 205
第十一章 国际收入和支出平衡核算 21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有机组成部分 212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核算框架 214
第三节 出口收汇结构 220
第四节 进口用汇结构 223
第五节 外汇平衡和财政、信贷、市场平衡的关系 227
第十二章 人口、劳动力和国民财产综合核算 234
第一节 两种再生产的综合表现 234
第二节 人口、劳动力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 238
第三节 两种再生产的相关关系 241
第四节 经济存量和流量的关系 246
第五节 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251
第六节 两种再生产的矛盾问题 256
第一节 多层次核算的有机结合 261
第十三章 宏观核算、中观核算和微观核算 261
第二节 宏观经济核算的系统性 263
第三节 中观经济核算问题 265
第四节 微观核算要适应宏观核算的需要 270
第十四章 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 277
第一节 宏观统计对调查资料的基本要求 277
第二节 适当运用各种调查方式 280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 284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加工制作 291
第五节 结合现实问题开展统计分析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