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瑞鸿,林果为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42810650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

第壹节 急性心肌梗死 1

一、 流行病学 1

二、发病原理与左室重构 1

第一章 心血管病 1

三、发病先兆与发病症状 2

四、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4

五、实验室检查 4

六、防治要点及溶栓治疗 5

二、病原菌的变迁 8

三、发病机理 8

一、发病概况 8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8

四、临床表现新的认识 9

五、诊断问题 9

六、并发症与死因 10

七、治疗中几个问题 11

八、预防 13

第三节 心脏性猝死与晚电位 13

一、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与病因 13

三、猝死的危险因素 14

二、主要发病机理 14

四、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 15

五、预防与治疗 15

第四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7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与分型 17

二、发病资料分析 18

三、发生机理特点 18

四、诊断方法 19

五、防治与预后 19

第伍节 高血压的治疗 20

二、高血压的危害和治疗的益效 21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分级 21

三、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25

四、降压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25

五、利尿降压药 26

六、交感神经受体阻滞剂 28

七、直接扩血管药 31

八、钙拮抗剂 32

九、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35

十、降压药物的选择 36

第陆节 心律失常及其治疗 37

一、 心律失常的机制 37

二、心律失常的诊断步骤 38

三、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39

四、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40

五、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 44

第七节 心血管无损伤性诊断技术 45

一、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46

二、心室晚电位检测 47

三、运动试验 48

四、24h动态血压测定 49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50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52

第八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52

二、慢性CHF症状的原因及其治疗意义 54

三、收缩功能衰竭与舒张功能衰竭 54

四、预后、病死率的预测及药物治疗 55

五、治疗进展 56

附:心血管药物介绍 58

第二章 呼吸系统病 61

第壹节 支气管哮喘 61

一、 支气管哮喘与遗传 61

二、气道高反应性 62

三、气道炎症与支气管哮喘 64

四、现代防治方法 66

五、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68

第贰节 呼吸衰竭 69

一、 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 70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73

三、血气分析 73

四、氧疗和改善通气功能 75

第三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82

一、 病理生理与临床联系 82

二、诊断方法的进展 84

三、治疗方法的进展 85

第四节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87

一、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基础 87

二、选择SCLC治疗方案的条件 88

三、SCLC各种治疗方法的进展 89

四、SCLC的生物学进展 91

第三章 消化系统病 93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现代概念 93

一、泌酸机理与调节 93

二、粘膜防御基本概念 95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 97

四、H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100

五、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102

六、强化粘膜保护药物的作用 104

七、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抉择 106

第二节 急性消化道出血 107

一、诊断方法的进展 107

二、内科治疗的进展 109

第三节 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 114

一、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制 114

二、肝硬化腹水的分型 115

四、利尿剂治疗的几个问题 116

三、肝硬化腹水的一般疗法 116

五、低蛋白血症的治疗问题 117

六、腹腔穿刺排液问题 117

七、有关电解质的平衡问题 118

第四节 肝性脑病 118

一、 关于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19

二、关于氨基酸失平衡学说 120

三、GABA-苯、二氮?类物质及其受体 120

五、关于某些去氨药物 121

六、消除肠道细菌 121

四、胎肝细胞悬液输注或移植 121

第五节 消化系疾病中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122

一、 选择性动脉造影 123

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药物和栓塞治疗 126

三、穿刺活检、造影和减压引流术 129

四、带囊导管扩张术 131

五、经颈(静脉)肝活组织检查 131

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131

第六节 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应用 132

一、消化内镜临床应用概况 132

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 133

三、内镜下局部止血术 135

四、高频电治疗术 135

五、内镜下乳头切开与胆道内外引流术 136

六、内镜激光技术 137

七、内镜微波治疗术 138

八、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术 138

九、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139

十、腹腔镜下治疗术 140

十一、超声内镜检查的应用 141

第一节 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 144

一、肾脏血流动力学与调节 144

第四章 肾脏病 144

二、近端肾小管功能与相应疾病 145

三、亨氏襻生理功能新认识与临床 146

四、远端肾小管细胞生物学基础与水盐酸碱平衡代谢 147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病 148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148

二、局部RAS与各脏器功能 149

三、RAS的肾脏作用 150

四、RAS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51

五、RAS与糖尿病肾脏病变 153

六、ACEI在肾脏病中应用 154

第三节 肾脏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关系 156

一、 高血压发病多病因学说 156

二、Guyton氏肾功能压力曲线与高血压 156

三、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细胞外液平衡轴与高血压 157

四、高血压肾小球囊内高压与肾损害 157

五、高血压肾损害的预防与治疗 158

第四节 血管内皮由来因子与内科临床 159

一、 血管内皮由来因子(EDVS) 160

二、血管内皮由来舒张因子(EDRF) 160

四、血管内皮由来因子与临床 161

三、血管内皮由来收缩因子(EDCF) 161

第五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 164

一、 ARF传统发病学说 164

二、肾神经与ARF 165

三、管球反馈与ARF 165

四、细胞能量代谢与ARF 166

五、腺苷与ARF 166

六、氧自由基与ARF 166

七、肾小管上皮细胞极性变化与ARF 167

八、内皮素与ARF 167

二、肾脏钠潴留和肝硬化 168

第六节 肝肾综合征 168

一、肝肾综合征的新概念 168

三、体液因素在肝肾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169

四、HRS诱因与发病联系 171

五、HRS预防与治疗现状 172

第七节 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理论与实践 172

一、 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本质 172

二、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肾脏疾病慢性进展 173

三、蛋白饮食与慢性进展 174

四、钙磷代谢与肾脏慢性进展 175

五、肾脏疾病慢性进展对策 175

一、 浮肿形成的基本原理 177

第八节 心、肝、肾疾病浮肿的机制 177

二、肾脏对水盐代谢的调节 178

三、肾病综合征时浮肿产生机制 179

四、肝硬化腹水机制的新认识 180

五、充血性心衰浮肿的机制 181

第九节 代谢性酸中毒 181

一、酸碱平衡概述 182

二、肾小管各段对酸碱平衡调节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182

三、肾小管酸中毒(RTA) 185

四、系统疾病所致酸中毒 186

五、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188

第五章 血液病 189

第一节 铁缺乏症 189

一、有关铁缺乏症的概念 189

二、铁缺乏症的流行病学 189

三、营养和铁缺乏症的关系 190

四、缺铁的非血液学表现 191

五、铁蛋白和运铁蛋白 191

六、各项铁参数诊断价值的评价 192

柒、 铁剂的选择和铁缺乏症的预防 194

一、支持治疗 195

第二节 成人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 195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的化学治疗 197

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学治疗 199

第叁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若干进展 202

一、DIC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新认识 202

二、实验室检验的若干进展 203

三、DIC诊断标准的发展 204

四、DIC治疗的进展 205

五、有关疾病并发DIC的治疗 206

一、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 207

第四节 输血和输血液成分 207

二、输血和输血液成分的适应证 209

三、输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 210

第五节 骨髓移植现状 210

一、异基因骨髓移植 211

二、自身骨髓移植 213

三、周围血干细胞自身移植 215

第六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216

一、血浆置换 216

二、红细胞单采 217

五、淋巴细胞单采 218

四、血小板单采 218

三、白细胞单采 218

六、周围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219

第七节 造血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21

一、造血细胞因子的近代概念 221

二、干扰素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223

三、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和临床应用 226

四、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228

五、今后展望 230

一、抗血栓治疗的临床意义 231

二、抗凝治疗的进展 231

第八节 抗血栓治疗 231

三、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 236

四、溶栓治疗的进展 238

第九节 造血系统肿瘤细胞的免疫学标记 240

一、单克隆抗体 241

二、免疫学标记的基本方法 242

三、肿瘤细胞免疫学标记在白血病、淋巴瘤分型中应用 246

第六章 内分泌代谢病 248

第一节 糖尿病 248

一、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248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机理进展 251

三、糖尿病性心脏病 254

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56

五、磺酰腺类药联合胰岛素治疗NIDDM 258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若干问题 262

二、甲状腺激素的存在形式及其临床意义 263

第三节 单纯性肥胖 267

一、 神经内分泌中枢与肥胖 268

二、高胰岛素血症 269

三、褐色脂肪组织导常 269

四、肥胖的遗传背景 270

五、肥胖的防治要点 271

一、分类、病因及危险因素 273

第四节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 273

二、骨质疏松症的检查及诊断 275

三、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 277

第五节 垂体瘤 279

一、分类的进展 279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 280

三、诊断方法的进展 281

四、治疗 282

五、垂体急性出血征群(垂体卒中) 284

一、 病原微生物的变迁和人类固有微生物 285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85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285

二、临床标本采集处理技术和改进 286

三、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288

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90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291

一、感染性休克的病因 291

二、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 292

三、休克的类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94

四、休克防治中的若干问题 295

一、医院内感染的现状 299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 299

二、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300

三、医院内感染类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300

四、医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304

第肆节 病毒性肝炎 305

一、 丙型肝炎研究的近况 305

二、病毒性肝炎病原诊断与血清学检测近况 307

三、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309

第伍节 艾滋病 312

一、 HIV分子生物学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312

二、流行状况及趋势 314

三、HIV感染的自然过程 316

四、对本病的控制及展望 317

第六节 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319

一、抗菌药物的新品种 319

二、经验疗法 322

三、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 327

四、联合用药与预防用药 331

第七节 寄生虫病的化学治疗 334

一、 寄生虫病化学治疗的回顾和现状 334

二、原虫病的化学治疗 335

三、吡喹酮在吸虫病治疗中的应用 337

四、线虫病的化学治疗 338

第八章 其他 341

第一节 风湿病防治新标准 341

一、流行病学 341

二、临床方面的进展 342

三、免疫学上的进展 345

四、病因和发病机理上的进展 347

五、诊断方面进展 347

六、治疗方面进展 348

第贰节 脑血管病防治进展 349

一、 脑血管病分类学的发展 349

二、卒中的危险因素 350

三、卒中诊断的原则 351

四、预防及治疗卒中的策略 353

五、卒中后的康复 355

第叁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内科领域的应用 356

一、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及技术 357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58

二、MRI的成象技术 359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应用 360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治疗的应用 361

第肆节 CT在内科领域中的应用 361

一、 CT的原理、构造及技术参数 361

二、基本病变的CT表现 365

三、CT对各部位疾病的诊断 365

第伍节 MRI在内科领域中的应用 367

一、 MRI在基本物理学原理 367

三、MRI机的基本构造 371

四、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371

五、MRI对各部位疾病的诊断 372

第陆节 核医学在内科领域的应用 373

一、 脏器显象的进展—ECT 373

二、单光子ECT(SPECT)临床应用 374

三、正电子ECT(PET)的应用 376

四、核医学在内科各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377

第柒节 内科领域心身疾病 380

一、 心身医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80

二、心身疾病的基本概念 381

三、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382

四、心身疾病的临床分类 382

五、心身疾病的病因学探讨 383

六、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 383

七、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384

捌、 心身疾病的诊断 384

九、心身疾病身心综合防治措施 385

第八节 临床药理学进展 386

一、 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 386

二、临床药物动力学 387

三、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389

第九节 临床流行病学 391

一、 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391

二、诊断试验的评价 392

三、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395

四、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调查 398

五、疾病预后的评定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