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讲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德珩著;孙本文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693730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科学 1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2

第二节 科学的对象和观点 4

第三节 科学的任务 5

第四节 科学的目的 8

第二章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规律性 10

第一节 社会现象和事物之规律性 10

第二节 规律之科学的理解——天定律,目的律,因果律 15

第三节 因果关系与因果律的理解 18

第四节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法则与「目的」问题 23

第五节 社会科学中之必然.Necessity与偶然Accident问题 27

第六节 社会科学中之「必然」与「意志自由」问题 34

第七节 可能性Possibilitz与现实性Reality——社会科学的预测 40

第八节 社会科学与真理Truths问题 45

(a)绝对的真理说 48

(b)相对的真理说 48

(c)相对的绝对真理说 48

第三章 社会科学与社会学 50

第一节 社会学的性质 51

第二节 社会学的困难性与重要性 62

第三节 理论的科学与应用的科学——抽象的科学与具体的科学 69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诸科学 72

第二编 各家社会学学说与历史的唯物论概观 81

第一章 社会学之起源和各家社会学学说 81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原因 81

第二节 孔德的社会学说 88

第三节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的社会学说 99

第四节 奥大利「种族斗争论」的社会学说 110

第五节 达尔德的社会模仿说 115

第六节 美国的心理学派社会学说 120

第七节 社会学中之地理环境说 134

第八节 文化人类学派社会学说 137

第九节 新实证学派的社会学说 145

第二章 历史的唯物论 163

第一节 历史的唯物论之理论 164

第二节 历史的唯物论之当作社会学研究时代 180

第三节 帝国主义时代之历史的唯物论 184

第三编 方法论 203

第一章 唯心论与唯物论 203

第一节 物质与意识的意义 203

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主体对客体的关系 206

第三节 唯心论与唯物论之社会的基础 215

第四节 唯心论与唯物论之于社会科学 220

第二章 唯物辨证法 226

第一节 辨证法观察事物的态度 227

(一)从运动的,生长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227

(二)从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230

第二节 唯物辨证法的基本法则 233

(一)对立物的统一之法则 233

(二)否定之否定的法则 240

(三)量与质和质量之相互转变 247

(四)突变与渐进 255

第三节 辨证法与形式论理学 260

(一)形式论理学的基本法则 260

(二)辨证法与形式论理学所形成之历史的条件 267

(三)辨证法与形式论理学之关系的理论 275

(一)本质与现象 280

第四节 诸范畴之辨证法的解释 280

(二)形式与内容 285

(三)抽象与具体 293

(四)分析与综合 299

(五)归纳与演绎 303

第四编 社会Society 311

第一章 人类社会之形成及其意义 311

第一节 社会之性质概观 311

第二节 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不相同之点 315

第三节 人类社会 320

第二章 环境environment 329

第一节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330

第二节 人类之适应于自然环境 335

第三节 社会的人与自然之交换作用的表现——生产与再生产的关系 340

第四节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344

第五节 社会环境与个人——个人之社会化 351

第六节 人类之改变社会环境 358

第七节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365

第三章 社会基础与上层构造 369

第一节 社会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70

(一)生产之社会的意义 371

(二)生产力 373

(三)生产关系 379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相互关系 383

第二节 社会的上层构造 388

(一)法律的政治的上层构制 389

(二)意义或观念形态 392

第三节 社会基础与其上层构造之间的关系 396

第四节 上层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 401

第一章 社会发展的意义 405

第五编 人类社会之发展 405

第二章 生产力的发展 408

第一节 劳动力之发展——分工的发展 408

第二节 生产手段之发展——工具之发展 413

第三章 职业、身份、阶级 418

第一节 职业、身份、阶级的意义 419

第二节 职业、身份、阶级之相互关系 425

(一)阶级与身份 425

(二)阶级与职业 427

(三)职业与身份 427

第三节 社会的阶级及其形态 429

第四章 人群之战争 430

第一节 血缘战争与阶级敌对,种族与民族之出现 430

第二节 自存的阶级与自为的阶级 435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阶段及形态 436

第一节 前阶级社会 438

(一)原始共社 438

(二)氏族公社 440

第二节 阶级社会 443

(一)奴隶生产的社会 443

(二)封建社会 447

(三)资本主义社会 449

第一,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449

第二,产业资本主义社会 453

第三,金融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社会 4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 470

第一,过渡期经济 471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