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蔡丽 1
辑一 扫描与聚焦 3
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存透视——简论黄玲的高校题材小说 3
当代“官场小说”的价值取向与阅读心理 10
诺贝尔文学奖的多棱镜——莫言获奖反响评析 17
书刊编辑制度与网络文学生成机制比较探析 23
网络文学向纸面文学转化中的接受心理与编辑含量——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例 31
这一炉温暖的余烬——关于“旧体诗词复兴”的思考 36
人生行囊里的五味——读黄玲散文集《从故乡启程》 40
眼到与心到(四章) 47
无法遮蔽的少年心灵光影——《驿路梨花》重读 54
误解重重的文学学科 58
曹丕《典论·论文》今读 63
苏轼《定风波》中的旷达与“阿Q精神” 70
辑二 感应与审视 77
韩寒何时会out ? 77
电视不能承受的历史之重——关于《知青》的是是非非 83
理想委顿与价值错乱——“穿越”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审视 87
影视“颂皇热”透视 90
《建国大业》中的意识形态整合 92
家国情怀的历史叙述 95
意深虑周的《阿佤山》 101
主旋律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的得与失 104
《百鸟朝凤》:一曲陈年哀歌 108
央视“春晚”:矛盾的盛宴与扭曲的欢颜 113
诗歌黄昏中的明星诗人们 117
潮声还在回响——黄金时代的台湾流行歌曲 128
再现心灵深处不灭的记忆——答《中国商报》记者陈曦问 141
文化经纪人在纯文学领域的发挥空间有限——答《春城晚报》文化主笔姚霏问 145
辑三 忧患与瞩望 149
一言难尽说知青 149
“国学”,最好还是别“热”起来 158
文化的花落与燕归(五章) 162
不教青史尽成灰——读王新《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 172
写在页边总是疑(三章) 177
察死而知生——关于三起死亡的感想 183
“纳税人”和“圆明园” 187
“生命高于一切”吗? 190
话说2011年度流行语 192
片羽六议 195
林纾“反对白话文”的来龙去脉 200
李广田的乐观与郭沫若的“佯媚” 208
荣光与悲怆——那一代文化人的生命轨迹 210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 212
后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