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脾脏的构造和机能(中川定明) 1
1.1 人脾脏的发生 1
1.2 人脾脏的动脉系统 2
1.3 人脾白髓的构造和机能 9
1.4 人脾脏静脉系统——红髓的构造和机能 11
1.5 人脾脏的深部淋巴管 15
第2章 人类脾脏的免疫学意义(中川定明) 20
2.1 脾内淋巴组织的形成 20
2.2 脾内淋巴细胞的移行 21
2.3 脾内淋巴细胞的分布与免疫应答 22
2.4 摘除脾脏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25
第3章 脾脏病理学概说(中川定明) 30
3.1 脾肿大的分类 30
3.2 疾病时脾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 32
3.3 日常病理诊断中脾脏的检查方法 32
第4章 脾脏先天异常和脾破裂(郑国芬) 37
4.1 脾脏先天异常 37
4.2 脾破裂 40
第5章 透明变性和淀粉样变性(中川定明) 49
5.1 透明样物质与透明变性 49
5.2 淀粉样物质与淀粉样变性 51
6.1 色素代谢障碍 79
第6章 色素代谢障碍和脂质贮积症(李佩娟) 79
6.2 脂质贮积症 85
第7 章 急性脾炎、败血症和肉芽肿性脾炎(中川定明 郑国芬) 96
7.1 急性炎性脾肿大和败血症 96
7.2 肉芽肿性脾炎 117
第8章 寄生虫、原虫、真菌性疾患(郑国芬 中川定明) 127
8.1 疟疾 127
8.2 黑热病 129
8.3 日本血吸虫病 132
8.4 真菌病 142
9.1 胶原病血管炎的概念 146
第9章 胶原病(中川定明) 146
9.2 6种胶原病脾血管病变及其它病变 149
9.3 对17例胶原病自检例脾病变及洋葱皮样病变的形态发生的探讨 158
9.4 胶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 166
9.5 结束语 168
第10章 血液循环障碍(中川定明 郑国芬) 174
10.1 慢性脾淤血 174
10.2 肝外门脉闭塞症(EHO) 180
10.3 脾梗死 189
11.1 概说 196
11.2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概念及研究动向 196
第11章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中川定明) 196
11.3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流行病学 200
11.4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脾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类型 200
11.5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脾的淋巴组织 212
11.6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异常红细胞和溶血性贫血型脾肿大之间的关系 213
第12章 肝硬变和脾大性肝硬变(SMLC)(中川定明) 222
12.1 概说 222
12.2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摘脾病例和班替氏综合征肝硬变摘脾病例的异同 224
12.3 肝硬变和脾大性肝硬变的异同,以及肝硬变摘脾病例和肝硬变解剖例的比较 227
12.4 肝硬变和脾大性肝硬变的脾红髓中红细胞的充盈 231
13.1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研究历史 236
第13章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CHA)(中川定明) 236
13.2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CHA)的分类、种类及流行病学 237
13.3 脾脏对异常红细胞的识别机构 241
13.4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脾的病理组织学 243
13.5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脾肿大形成原因的探讨 248
第14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中川定明) 256
14.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256
14.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257
14.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性质和作用 257
14.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产生机理 259
14.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脾脏病理 260
14.6 动脉性充血的病理组织学标准及动脉性充血的原因 264
14.7 关于AIHA脾肿大成因的探讨 265
第15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川定明) 268
1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 268
15.2 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的血小板生成和骨髓巨核细胞 268
15.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血小板的寿命 269
15.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脾脏的作用 270
15.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血小板减少的免疫机理 270
15.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脾脏的病理 272
第16章 脾功能亢进(中川定明) 281
16.1 脾功能亢进的概念和分类 281
16.2 脾功能亢进时贫血的发生原因 282
16.3 脾功能亢进的脾脏病理和骨髓病理 285
16.4 脾功能亢进的用词是否合适 287
第17章 脾肿瘤和脾囊肿(郑国芬) 291
17.1 何杰金氏病 291
17.2 非何杰金氏淋巴病 297
17.3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303
17.4 脾原发性非淋巴网织细胞性恶性肿瘤 306
17.5 白血病 309
17.6 脾囊肿 316
第18章 脾脏病理学的总结(中川定明) 330
18.1 脾肿大的意义 330
18.2 脾肿大的主要原因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