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篇 地层 4
第一章 概述 4
第二章 前震旦系 7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8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15
第三章 震旦系 16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16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20
第四章 寒武系 21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21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32
第五章 奥陶系 33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33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38
第六章 志留系 40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40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41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42
第七章 侏罗系 42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56
第八章 白垩系 58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59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65
第九章 第三系 67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67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78
第十章 第四系 81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84
第二节 沉积环境分析 108
第三节 上海市古文化遗址概述 113
第二篇 岩浆岩和岩浆作用 115
第一章 侵入岩和侵入作用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燕山晚期侵入岩 119
第三节 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140
第四节 脉岩 141
第五节 侵入作用基本特征 143
第一节 概述 148
第二章 火山岩和火山作用 148
第二节 燕山旋回火山岩 151
第三节 喜马拉雅旋回火山岩 162
第四节 火山构造 167
第五节 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168
第六节 火山作用与侵入作用关系 173
第三篇 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175
第一章 概述 175
第一节 变质岩自然共生组合及主要变质岩特征 177
第二章 前晋宁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177
第二节 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原岩建造分析 191
第三节 变质作用 201
第三章 晋宁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206
第四章 燕山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 208
第一节 变质岩自然共生组合及主要变质岩特征 208
第二节 变质岩原岩类型 211
第三节 变质作用 215
第四篇 地质构造 218
第一章 概述 218
第二节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的基本特征 219
第一节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的划分 219
第二章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 219
第三章 构造形变 227
第一节 褶皱构造 227
第二节 断裂构造 228
第四章 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地质构造特征 243
第一节 晚侏罗世火山构造 243
第二节 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构造盆地 251
第五章 构造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255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 255
第二节 各级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256
第五篇 地质发展史 259
第一章 前震旦纪发展时期 259
第二章 震旦纪—志留纪发展时期 261
第三章 泥盆纪—中三叠世发展时期 263
第四章 中—新生代发展时期 264
第五章 地史演化基本特征 266
结语 268
图版及说明 272
参考文献 286
上海市区域地质志英文摘要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