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信与网络基础 1
1.1 无线电波 1
1.1.1 电磁波频段的划分 1
1.1.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
1.2 调制与解调 5
1.3 数字通信新技术 5
1.3.1 扩频通信技术 6
1.3.2 正交频分多路调制(OFDM)技术 9
1.3.3 多输入多输出(MIMO)与空时处理技术 16
1.3.4 超宽带(UWB)技术 22
1.4 数据通信与网络 26
1.4.1 数据通信的特殊性 26
1.4.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27
1.4.3 数据通信的信息交换方式 27
1.4.4 数据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9
第2章 移动通信系统 33
2.1 概述 33
2.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33
2.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34
2.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35
2.2 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37
2.2.1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37
2.2.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 41
2.3 移动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44
2.3.1 多址方式 44
2.3.2 系统容量 47
2.3.3 功率控制 48
2.3.4 切换技术 49
2.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51
2.4.1 GSM系统 51
2.4.2 GSM的网络系统结构 52
2.4.3 信号帧结构与信道分类 53
2.4.4 从语音通信向数据通信的过渡——GPRS 54
2.4.5 GPRS网络的实现 55
2.4.6 CDMA系统 56
2.4.7 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特点 57
2.4.8 N-CDMA(IS-95)系统 58
2.4.9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色技术 60
习题与思考题 63
第3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 64
3.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64
3.1.1 全球性的3G无线传输标准 64
3.1.2 三种代表性3G系统制式的主要特点 65
3.2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67
3.2.1 概述 67
3.2.2 关于4G的几个概念 68
3.2.3 移动宽带网络 71
3.2.4 EPC网络协议 71
3.2.5 EPC网络的业务 73
3.3 5G——属于未来的下一代移动通信 76
3.3.1 概述 76
3.3.2 以设备为中心的结构 77
3.3.3 毫米波技术应用 78
3.3.4 大规模MIMO 82
3.3.5 智能设备 84
3.3.6 支持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 85
3.3.7 总结 86
习题与思考题 87
第4章 卫星通信 88
4.1 卫星通信系统 88
4.1.1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88
4.1.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89
4.1.3 卫星通信的特点 91
4.2 卫星通信链路与设备 93
4.2.1 卫星通信质量参数和技术指标 93
4.2.2 星载设备和地球站设备 95
4.3 卫星通信体制与多址技术 98
4.3.1 通信体制 98
4.3.2 多址连接技术 99
4.3.3 多址分配技术 103
4.4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 105
4.4.1 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发展概况 105
4.4.2 中数据速率载波系统(IDR) 107
4.4.3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商用业务(IBS) 107
4.4.4 VSAT卫星网络系统与技术 108
4.5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108
4.5.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特点和主要技术 109
4.5.2 静止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09
4.5.3 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11
4.6 Ka频段卫星通信 114
4.6.1 Ka频段卫星通信的发展 115
4.6.2 HTS卫星的点波束设计及卫星容量 115
4.6.3 Ka频段宽带地面系统的发展 116
4.6.4 Ka频段HTS卫星的现状 117
4.6.5 Ka频段HTS卫星的应用模式 119
4.6.6 Ka频段HTS卫星的应用 120
4.6.7 Ka频段HTS卫星的关口站技术的发展 121
习题与思考题 123
第5章 数字广播电视通信 124
5.1 数字音频广播 124
5.1.1 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 124
5.1.2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 126
5.1.3 DAB数据广播业务 126
5.1.4 DAB的主要关键技术 127
5.1.5 数字AM广播 128
5.2 数字电视 135
5.2.1 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135
5.2.2 DVB传输系统与关键技术 136
5.3 卫星数字广播电视 139
5.3.1 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 139
5.3.2 卫星数字电视和声音广播 141
习题与思考题 143
第6章 接入网技术 144
6.1 以太网接入技术 144
6.1.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D) 144
6.1.2 算法描述与性能分析 145
6.1.3 10兆以太网的编码 147
6.1.4 百兆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的编码 148
6.1.5 以太网物理层的自适应 151
6.2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153
6.2.1 IEEE802.16系列标准 154
6.2.2 McWiLL系列标准 155
第7章 无线局域网 158
7.1 概述 158
7.1.1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158
7.1.2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160
7.1.3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163
7.2 IEEE802.11标准 163
7.2.1 IEEE802.11标准概述 163
7.2.2 物理层 166
7.2.3 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168
7.3 IEEE802.11b标准 169
7.3.1 概况 170
7.3.2 多速率支持 171
7.4 IEEE802.11a标准 172
7.4.1 概况 172
7.4.2 IEEE802.11a PLCP子层帧结构 173
7.5 IEEE 802.11g标准 174
7.6 IEEE 802.11n标准 177
7.6.1 MIMO技术 177
7.6.2 MIMO-OFDM技术 178
7.6.3 智能天线技术 178
7.6.4 软件无线电技术 179
7.6.5 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 179
7.6.6 MAC层优化技术 180
7.7 IEEE 802.11ac标准 180
7.7.1 采用5GHz频段拓展带宽 181
7.7.2 8MIMO技术 181
7.7.3 波束成形技术 181
7.8 IEEE 802.11ad标准 182
第8章 短距离无线通信 183
8.1 概述 183
8.1.1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点 183
8.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选择的若干考虑 183
8.2 无线网状网(WMN) 184
8.2.1 网状网的概念与特点 184
8.2.2 Ad Hoc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85
8.2.3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185
8.2.4 WMN的网络结构 186
8.3 无线个域网系统(WPAN) 188
8.3.1 低速无线个域网(LR-WPAN) 188
8.3.2 高速无线个域网(HR-WPAN) 191
8.4 蓝牙 192
8.4.1 蓝牙的诞生和技术特点 192
8.4.2 蓝牙协议 194
8.4.3 蓝牙Ad Hoc网络 196
8.5 射频识别系统RFID 198
8.5.1 RFID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8
8.5.2 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 199
8.5.3 RFID系统运行的工作过程 203
8.5.4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 204
8.5.5 RFID的通信协议及相关技术问题 205
8.5.6 RFID标准 210
8.5.7 RFID系统的干扰问题 212
8.5.8 RFID应用系统实例 215
8.6 无线体域网 219
8.6.1 概述 219
8.6.2 无线体域网的物理层 221
8.6.3 无线体域网的MAC层 225
8.6.4 无线体域网的安全机制 226
8.6.5 无线体域网的标准 229
8.6.6 无线体域网应用前景和实例 233
参考文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