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急腹症影象胜学诊断 1
第一章 急腹症影象学检查方法 1
引言 1
一、腹部X线平片及透视检查 2
二、灰阶超声显象检查 3
三、CT检查 4
四、血管造影 5
五、影象学检查方法的评价 6
第二章 腹部正常影象学 7
第一节 腹膜腔及腹膜外间隙正常X线解剖学基础 7
一、腹膜腔X线解剖学 7
二、腹膜外间隙(后腹膜腔)X线解剖学 7
第二节 腹部正常X线所见 8
一、腹部X线平片正常所见 8
二、胁腹部X线平片正常所见 9
第三章 腹膜及腹内某些脏器急性炎症 11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11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 12
第三节 急性腹膜炎 13
第四章 急性肠梗阻 15
第一节 急性小肠梗阻 15
一、机械性小肠肠梗阻 15
二、绞窄性小肠肠梗阻 16
三、麻痹性肠梗阻 17
四、肠系膜动脉性肠梗阻 18
第二节 急性大肠肠梗阻 19
一、乙状结肠扭转 19
二、盲肠扭转 20
第五章 腹腔脓肿 21
第一节 上腹腔脓肿 21
一、右侧上腹腔脓肿 21
二、左侧上腹腔脓肿 21
第二节 下腹腔脓肿 21
一、左及右结肠下间隙脓肿 21
二、左及右结肠旁沟脓肿 22
第六章 腹部外伤 23
第一节 胃肠道破裂 23
一、胃破裂 23
二、肠破裂 23
第二节 实质器官破裂 23
一、肝破裂 23
二、脾破裂 23
第七章 小儿常见急腹症 25
一、肠套叠 25
二、胎粪性腹膜炎 26
三、胎粪性肠梗阻 26
参考文献 27
第二篇 下咽部及食管疾患 29
第一章 下咽部 29
第一节 下咽部X线检查方法 29
一、普通X线检查 29
二、下咽部造影检查 29
第二节 下咽部正常X线所见 30
一、下咽部X线解剖及正常所见 30
二、下咽部造影正常所见 31
第三节 下咽部憩室 31
第四节 下咽部肿瘤 31
第二章 食管 33
第一节 食管X线检查方法 33
一、普通X线检查 33
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 33
三、食管异物检查方法 33
第二节 食管正常X线所见 33
一、食管X线解剖学基础 33
二、正常食管X线造影所见 35
三、正常食管双对比造影所见 36
第三节 食管先天性疾患 36
一、食管闭锁 36
二、先天性食管弛缓症 37
三、大血管畸型造成的食管压迫、狭窄 38
第四节 食管炎症 38
一、反流性食管炎 38
二、肉芽肿性食管炎 39
三、感染性食管炎 40
四、腐蚀性食管炎 40
第五节 食管肿瘤 41
一、良性肿瘤 41
二、恶性肿瘤 42
第六节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45
一、食管痉挛 45
二、贲门失弛缓症 46
第七节 其他疾患 47
一、食管憩室 47
二、食管柱状上皮化(Barrett食管) 48
三、贲门粘膜裂伤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 48
四、食管静脉曲张 49
五、食管溃疡 49
六、膈疝 50
参考文献 51
第三篇 胃 53
第一章 胃的X线检查法 53
第一节 胃的X线检查法概述 53
引言 53
一、粘膜法 53
二、充盈法 53
三、压迫法 54
四、双对比造影法 54
第二节 胃的X线检查程序 55
一、检查前准备 55
二、检查程序 56
第二章 胃的正常X线所见 61
第一节 胃的正常X线解剖 61
第二节 胃的正常X线所见 63
一、充盈相 63
二、粘膜皱襞相 63
三、双对比造影相 63
第三章 胃异常X线征象 67
一、充盈相所见 67
二、双对比造影所见 68
第四章 胃溃疡 69
引言 69
一、开放性溃疡 69
二、各型胃溃疡的X线诊断 71
三、溃疡瘢痕 72
第五章 胃炎 74
引言 74
一、慢性胃炎的X线征象 74
二、几种慢性胃炎的X线所见 75
第六章 胃癌 79
第一节 早期胃癌 79
一、早期胃癌的定义及肉眼分型 79
二、早期胃癌的异常X线征象 79
三、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特征 81
第二节 进展癌 83
一、进展癌的病理分类及X线特征 83
二、进展癌的X线分型 85
三、类似Ⅱc型进展癌 87
四、凹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87
第三节 残胃癌 89
第七章 胃其他恶性肿瘤 91
第一节 胃肉瘤 91
第二节 胃恶性淋巴瘤 92
第三节 消化道类癌 94
一、消化道类?概论 94
二、胃类癌 95
第四节 消化道转移癌 95
一、转移途径与X线所现 95
二、各部位转移癌之特征 96
第八章 胃良性肿瘤 98
第一节 息肉 98
第二节 异型上皮增生 98
第三节 胃良性粘膜下肿瘤 99
一、胃粘膜下肿瘤的概论 99
二、胃良性粘膜下肿瘤 99
三、常见的胃粘膜下良性肿瘤 100
四、胃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篇 十二指肠 109
第一章 十二指肠的X线检查法 109
引言 109
一、十二指肠插管法 110
二、胃管法 110
三、无管法 110
第二章 十二指肠的X线解剖特点 111
一、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111
二、关于乳头部 111
第三章 十二指肠的正常X线所见 112
一、正常粘膜皱襞相 112
二、十二指肠降部的正常形态 112
三、乳头部 113
第四章 十二指肠病理的X线征象 115
一、十二指肠曲的变化 115
二、限局性改变 115
三、皱襞的改变 116
四、乳头部异常 116
五、十二指肠上部异常 117
六、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升部异常 117
第五章 十二指肠疾患的X线诊断 118
第一节 十二指肠肿瘤 118
一、恶性肿瘤 118
二、良性肿瘤 119
第二节 十二指肠溃疡 120
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20
二、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122
第三节 十二指肠憩室 122
第四节 十二指肠造影对十二指肠周围脏器疾患的诊断 123
一、胰腺癌 123
二、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意义 124
第五节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125
一、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概论 125
二、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 126
三、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 126
参考文献 126
第五篇 小肠 129
第一章 小肠的X线检查法 129
引言 129
一、口服法 130
二、经导管直接注入法 130
三、经肛门逆行性造影法 131
四、关于小肠造影方法的选择 131
第二章 小肠的正常X线所见 132
一、小肠直径 132
二、小肠粘膜皱襞的形态 132
第三章 小肠凹陷性病变 135
第一节 小肠结核 135
第二节 小肠Crohn病 135
第三节 原发性小肠溃疡(非特异性小肠溃疡) 137
第四节 小肠淀粉样变性 138
第五节 肠型Behcet病 138
第六节 缺血性小肠炎 139
第七节 全身性红斑性狼疮 139
第八节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139
第九节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140
第十节 炎症性小肠疾患的鉴别诊断 140
第四章 小肠隆起性病变 144
第一节 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症 144
第二节 小肠肿瘤 145
一、小肠肿瘤分类 146
二、良性肿瘤 147
三、恶性肿瘤 147
第五章 小肠其他病变 149
第一节 小肠憩室 149
第二节 肠管外压性改变 149
第三节 小肠粘连 150
第四节 小肠功能紊乱 150
第五节 乳糖分解酶缺乏症 151
第六章 小肠先天性异常 152
第一节 小肠重复畸形 152
第二节 位置异常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六篇 结肠 157
第一章 结肠的X线检查法 157
一、口服钡剂法 157
二、钡剂灌肠法 157
三、压迫法 158
四、双对比造影法 158
第二章 结肠的正常X线所见 162
一、充盈相 162
二、粘膜相 162
三、双对比造影相 162
四、结肠生理收缩环 162
五、回盲瓣 163
第三章 结肠隆起性病变 166
第一节 结肠恶性肿瘤 166
一、结肠癌 166
二、结肠恶性淋巴瘤 173
三、平滑肌肉瘤 173
四、恶性黑色素瘤 173
五、类癌 173
第二节 结肠良性肿瘤 174
一、上皮性肿瘤 174
二、非上皮性肿瘤 178
三、结肠肿瘤样疾患 178
第四章 结肠炎症性疾患 180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180
第二节 Crohn病 183
第三节 肠结核 185
第四节 放射性结肠炎 188
第五节 慢性感染性结肠炎 188
一、阿米巴性结肠炎 188
二、结肠放线菌病 189
第六节 急性发病之结肠炎症性疾患 189
一、缺血性结肠炎 189
二、药物性结肠炎 190
三、憩室炎 190
参考文献 190
第七篇 其他影象学检查方法在消化道疾患诊断中的应用 193
第一章 消化道疾患的超声波检查 193
一、消化道超声波检查的目的 193
二、检查方法 193
三、正常声象图 194
四、超声波检查的适应症与作用 194
第二章 消化道疾患的CT检查 196
一、检查技术 196
二、消化道正常CT解剖 196
三、CT检查的适应症与作用 198
第三章 消化道疾患的血管造影检查 200
一、对胃癌的诊断作用 200
二、对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断 200
三、对肠道疾患的诊断作用 200
四、消化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200
第四章 胃肠道出血的核素显象 202
一、适应证 202
二、检查方法 202
三、正常胃肠道显象所见 202
四、胃肠道出血显象所见 202
参考文献 203
第八篇 后腹膜腔 205
第一章 后腹膜腔病变的影象学检查方法 205
一、腹部X线平片 205
二、排泄性尿路造影 205
三、逆行肾盂造影 205
四、胃肠道造影 205
五、腹膜后注气造影 205
六、血管造影 205
七、淋巴管造影 206
八、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206
九、超声显象检查 206
第二章 后腹膜腔正常解剖 207
一、后腹膜的筋膜间隙 207
二、后腹膜血管 207
三、淋巴结 207
四、正常CT横断解剖 207
第三章 常见后腹膜腔疾患影象学诊断 209
一、炎性病变 209
二、肿瘤病变 210
三、出血病变 211
四、淋巴系病变 211
第九篇 肝脏 215
第一章 肝脏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215
引言 215
一、腹部X线平片检查 215
二、胃肠道钡餐造影 215
三、肝脏灰阶超声检查 216
四、肝脏CT检查 217
五、肝脏核素显象检查 218
六、肝脏血管造影检查 219
第二章 肝脏正常影象诊断 221
第一节 肝脏的正常X线解剖 221
一、肝脏大体形态与邻界关系 221
二、肝脏的叶、段 221
三、血管 222
四、肝内胆管 226
第二节 肝脏的正常CT解剖 226
一、肝实质 226
二、肝内管状结构 227
三、系膜与沟裂 228
四、肝段解剖 228
五、肝的正常变异 228
第三节 肝脏的正常超声影象 228
一、横断面 228
二、纵断面 229
三、肝脏超声测量 229
第四节 肝脏的正常核素显象 230
一、肝脏正常胶体显象 230
二、肝脏正常血池显象 230
三、肝脏正常血流显象 230
四、正常肝、胆道显象 230
五、肝脏亲肿瘤显象 230
六、肝脏单光子断层显象 230
第三章 肝肿瘤 231
第一节 肝肿瘤分类 231
第二节 肝脏恶性肿瘤 231
一、原发性肝癌 231
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237
三、胆管细胞癌 242
四、转移性肝癌 243
五、其他肝恶性肿瘤 245
第三节 肝脏良性肿瘤 247
一、肝血管? 247
二、肝细胞腺? 249
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50
四、其他肝脏良性肿瘤 251
第四节 肝囊肿 251
第四章 肝脏炎症性疾患 254
第一节 肝脓肿 254
第二节 肝结核 257
第五章 肝脏弥漫性疾患 259
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 259
第二节 肝硬化 261
第三节 脂肪肝 263
第六章 肝寄生虫病 266
第一节 肝包虫病 266
第二节 肝血吸虫病 268
第七章 肝损伤 270
参考文献 272
第十篇 胆囊及胆道疾患 279
第一章 胆囊及胆道影象学诊断方法 279
第一节 腹部X线平片检查 279
第二节 口服胆囊造影 279
第三节 静脉法胆道造影 280
第四节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281
第五节 直接胆道造影 282
一、术中造影法 282
二、手术后造影术 282
第六节 经十二指肠内窥镜胆道造影(ERCP) 283
第七节 胆道系统超声显象 283
第八节 胆道系统CT检查 285
第九节 胆囊及胆道核素显象 285
第二章 正常胆道 287
第一节 胆囊及胆道X线解剖 287
一、胆囊 287
二、胆管 287
三、血管及淋巴系统 288
四、组织学 288
第二节 胆囊及胆道影象分析 289
第三章 胆囊及胆道先天性疾病 293
一、先天性胆道闭锁 293
二、胆管囊肿 293
三、肝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 296
第四章 胆石症 297
第五章 胆囊炎 300
第一节 急性胆囊炎 300
一、急性胆囊炎 300
二、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的诊断 301
三、气性胆囊炎 301
第二节 Mirizzi综合征 302
第三节 慢性胆囊炎 303
第六章 胆囊增生性疾病 304
第一节 腺肌增生病 304
第二节 胆固醇沉着症 305
第七章 胆囊及胆管肿瘤 306
第一节 良性肿瘤 306
一、胆囊良性肿瘤 306
二、胆管良性肿瘤 306
第二节 恶性肿瘤 306
一、胆囊癌 306
二、胆管癌 312
三、胆道肉瘤 312
第八章 胆道梗阻 313
第九章 胆道外伤 318
参考文献 318
第十一篇 胰腺 321
第一章 胰腺的影象学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321
引言 321
一、腹部X线平片诊断 321
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及低张力十二指肠造影 321
三、灰阶超声检查 322
四、CT检查 322
五、经内窥镜逆行性胰管造影 323
六、胆道造影 323
七、血管造影 324
八、胰管穿刺造影及细胞学检查 324
九、核素显象诊断 324
第二章 胰腺正常影象学诊断 325
第一节 胰腺大体形态与周围解剖关系 325
第二节 胰腺正常影象学 325
一、胰腺正常CT影象 325
二、胰腺正常超声影象 327
三、胰管 328
四、血管 330
五、胰腺核素正常影象 331
第三章 胰腺肿瘤 332
第一节 胰腺肿瘤的分类 332
第二节 胰腺癌 332
第三节 胰腺囊性肿瘤 344
第四节 胰岛细胞瘤 345
第四章 胰腺炎症 347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347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 349
第五章 胰腺先天性疾患 354
第一节 先天性胰管融合不全 354
第二节 先天性胰体、尾部缺损症 354
第三节 环状胰腺 355
第四节 迷走胰腺 355
参考文献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