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1 所有制:目的还是手段 1
一、所有制的经济学意义 1
1.所有制的一般理解 1
2.经典作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分析批判 4
3.公有制的实现:列宁的初步尝试 6
1.斯大林模式:追求“一大二公” 9
二、所有制的配置: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 9
2.对中国经济中公有制建立过程的检讨 11
三、目的与手段的分析 14
1.对所有制变革必须有完整全面的理解 14
2.所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 16
3.探索公有制有效配置的“他山之石” 19
2 所有制:“禁区”与“禁区”的突破 26
一、所有制“禁区”:原因和表现 26
1.所有制“禁区”形成的原因 26
2.所有制“禁区”的若干表现剖析 31
1.企业行为的“非理性化” 33
二、所有制“禁区”:“偏好”悖论 33
2.企业的多元目标体系紊乱 36
3.经济运行绩效的评价 38
三、“禁区”的突破及其意义 42
1.改革实践的启示 42
2.中国的实践:突破“禁区”的努力 45
3.突破“禁区”的意义 49
一、国有国营——传统模式剖析 51
1.国有国营模式的形成 51
3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比较 51
2.国有国营模式的具体特征 53
3.国有国营难以为继 56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改革中的尝试 57
1.改革抓住了“搞活”企业这一中心任务 57
2.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主要形式——承包制分析 60
三、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迈向现代企业制度 68
1.企业“转换机制”促成对“两权分离”的新认识 68
2.对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理解 70
3.法人财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 73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到生产要素所有制 77
4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构造与特点 77
一、产权多元化的现实必然性 77
2.从所有权到产权 80
3.产权多元化的必然性 84
二、产权结构的层次性 86
1.企业是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载体 86
2.产权独立与产权组合层次 88
3.企业的产权结构 91
1.法人财产独立的企业组织形式——现代公司制度 95
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特点 95
2.现代公司的两种主要形式 98
3.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 101
5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生命力诠释 104
一、“产权本位”与制度创新 104
1.企业作为产权关系载体建筑在“产权本位”基础上 104
2.“产权本位”基础上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从法律角度考察 107
3.“产权本位”基础上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从经济学角度考察 110
二、现代企业运行中产权实现的制衡机制 112
1.资本所有者(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与经理阶层的制衡关系 112
2.经理人员层级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的制衡关系 118
3.现代公司的经营与消费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121
三、产权重组流动为创新提供机会 124
1.产权配置的灵活性:主动进入与主动退出 124
2.市场竞争压力:主动进入与主动退出 126
3.在不断的进入、退出行为中实现创新 127
6 中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前瞻 129
一、产权改革与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 129
1.实现企业制度创新要求进行产权改革 129
2.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将国有企业产权推向市场 134
3.建立产权市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 137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147
1.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混合经济的必然性 147
2.国有资产管理与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151
3.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的生命力 159
三、混合所有制产权关系的有效实现 162
1.经济运行中的“企业本位”、政企分离 162
2.按政企分离要求,清理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设置 163
3.确认多元利益主体和所有权主体的地位,建立所有权实现的“游戏规则” 165
后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