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萨那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1001·373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

前言页 1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

第一节 垄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 2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

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 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与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开始 9

第三节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危机加速了大战的到来 13

第四节 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17

第二章 帝国主义的争霸和大战的爆发 24

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英德矛盾的尖锐化 24

三国同盟的形成和法俄的结盟 24

帝国主义的争霸野心 27

欧洲是帝国主义争夺的战略重点 29

第三节 凡尔赛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不可调和的矛盾 30

英德矛盾的尖锐化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32

德奥的战争准备 38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战争准备与和平欺骗 38

英德海军竞赛和协约国的备战活动 42

备国军火生产的膨胀 45

各国的间谍战 47

帝国主义的和平欺骗与裁军把戏 50

第三节 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地中海沿岸的争夺、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54

巴尔干和地中海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54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55

波斯尼亚危机和列强在巴尔干的争夺 58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62

意士战争 64

两次巴尔干战争 65

第四节 大战的爆发及其帝国主义性质 72

萨拉热窝事件 72

图片目录 74

刺杀斐迪南的爱国青年普林西波被捕 74

各国宣战和大战的全面爆发 76

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78

第三章 大战的初期阶段和德军速决战的破产 81

第一节 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82

德奥的军事部署 82

英、法、俄的军事部署 84

第二节 德军入侵比利时和西线战场 86

德军入侵比利时 86

边境之战 88

马恩河战役 90

地图目录 91

1914年8月24日-9月5日德军进军情况 91

德军速决战略的破产 94

僵局的形成 96

巴尔干战线 98

第三节 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 98

1914年-1918年的西线概况 99

东普鲁士之役 101

1914年巴尔干战线图 101

1914-1918年的东线概况 102

1914年东普鲁士战役略图 106

加里西战役 107

1914年加里西亚战役略图 109

伊凡哥罗德-华沙战役和罗兹战役 109

第四节 日、土参战和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 111

日本对德宣战和入侵中国山东 111

土耳其参战和南高加索战场 113

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 115

第四章 大战的第二阶段——一九一五至一九一六年战争进程 118

第一节 一九一五年的战况和战争重心的东移 118

一九一五年协约国的作战计划和德国作战重心的东移 118

俄军在东线的败北 120

亚洲的土耳其战场 124

一九一五年的西线战况 125

第二节 意大利参战和两交战国集团争夺巴尔干中立国的斗争 126

意大利的参战和意奥战线的开辟 126

保加利亚参战,塞尔维亚沦陷 131

德奥与协约国争夺罗马尼亚的斗争 134

希腊加入协约国集团 136

凡尔登会战——大战的转折点 138

第三节 凡尔登会战和一九一六年战况 138

凡尔登战役示意略图 140

松姆河战役 14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坦克 144

奥军在特兰提诺的进攻 145

1915-1917年意大利战线略图 146

俄军在加里西亚的进攻 146

罗马尼亚战线 148

土耳其战场 149

第四节 海上争斗和空军的应用 150

大战以来的海上局势 150

英德军舰在进行海战(油画) 152

英国的海上封锁 156

日德兰海战 158

空军的应用 16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飞艇 161

德法飞机在空战 162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 165

第一节 战前第二国际对待军国主义和战争的态度 165

第五章 第二国际的破产和列宁反对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 165

哥本哈根代表大会 169

巴塞尔反战宣言的发表 169

帝国主义的收买政策和工人运动的分裂 172

第二节 第二国际的破产和列宁对社会沙文主义的批判 172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反战大会上演说 174

社会沙文主义者的判卖活动 175

列宁对“保卫祖国”谬论的批判 178

列宁对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 18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183

第三节 列宁在革命和战争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83

列宁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理论 185

各国左派力量的壮大 187

第四节 列宁团结各国左派反对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 187

列宁团结各国左派反对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 189

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193

第一节 各帝国主义集团的内部矛盾 193

第六章 帝国主义的“和平功势”和一九一七年战况 193

英、法、俄、意、日、美分割世界地盘的密约 197

德奥集团的内部矛盾及其掠夺计划 199

帝国主义“和平攻势”的出笼 201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和平功势”和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破产 201

列宁对社会和平主义的批判 206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恢复和破产 208

大战爆发后美国坐收渔利的政策 210

第三节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参战 210

美国对德奥集团的宣战 212

美国参战对大战的影响和其他国家相继参战 215

日本独霸中国的狂妄野心 217

第四节 列强争夺在华权益和中国参战 217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参战问题上的矛盾和派系斗争 219

中国人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苦难和牺牲 222

西线的鏖战 224

第五节 一九一七年战况 224

意军在卡波雷托的败绩 228

俄军在东线的溃退 229

英军在中近东地区的得势 231

第一节 主要交战国的革命形势 233

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33

第七章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233

各国人民反战、反饥饿和反政府的斗争 236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国斗争 241

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危机 242

第二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44

俄国二月革命及其对交战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影响 244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49

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示威游行 250

苏维埃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253

第三节 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的土崩瓦解 256

德国革命形势的到来 256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直接起因和经过 258

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的派卖和共产党的成立 260

十一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大战的影响 263

奥匈帝国的土崩瓦解 264

第四节 大战的结束 266

德军在西线的挣扎和协约国的反攻 266

保、土、奥匈的投降 271

贡比涅停战协定的签定 273

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其主要操纵国 276

第一节 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纲领 276

第八章 巴黎分赃会议和战后革命运动的新高涨 276

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和美、英、法、德、日的掠夺纲领 279

对苏维埃俄国的敌视方针 281

第二节 骇人听闻的掠夺性和约 286

美、英、法在国联盟约问题上的勾心斗角 286

协约国在对德和约上的矛盾 290

帝国主义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与争夺 294

对奥、匈、土、保四国的和约 298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03

各主要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05

战后地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309

结束语 3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大事年表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