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胆道肿瘤外科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洁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1999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肝脏胆道肿瘤外科的发展史 1

第二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流行病学 8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 8

一、流行概况 8

二、流行因素 11

三、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流行病学 14

四、原发性肝癌的预防 15

第二节 胆道肿瘤的流行病学 17

一、胆道恶性肿瘤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17

二、危险因素 20

三、预防措施 21

第一节 肝脏肿瘤的病因学 24

第三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病因学 24

第二节 胆道肿瘤的病因学 29

一、胆囊癌 29

二、胆管癌 30

第四章 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肝胆肿瘤 35

第一节 引言 35

第二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36

一、癌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36

二、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44

三、抑癌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45

第三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胆道癌 49

一、与胆道癌相关的癌基因 49

二、与胆道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50

第四节 结语和展望 51

第五章 肝再生、凋亡与肝胆肿瘤 53

第一节 肝再生与肝细胞凋亡 53

一、正常肝细胞的细胞周期 53

二、肝脏再生 53

三、肝细胞凋亡 55

四、肝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基因调控 58

第二节 肝再生、凋亡与肝胆肿瘤 59

一、肝再生与肿瘤 59

二、凋亡与肝胆肿瘤 61

第六章 肝脏胆道的组织结构与胚胎发生 66

第一节 肝脏的组织结构 66

一、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6

二、肝细胞 69

三、肝血窦 72

四、肝细胞的异质性 76

五、胆汁的分泌与胆小管 77

六、肝内血液循环和淋巴通道 77

七、肝的神经 78

八、肝的间质 79

九、胆囊与胆管 79

第二节 肝脏和胆囊的发生 80

一、肝憩室的发生和演变 80

二、肝的组织发生 81

三、胆囊的组织发生 82

一、肝脏分叶分段的历史发展 83

第一节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83

第七章 肝脏的分叶分段与肝切除术的命名 83

二、现代肝脏外科发展的客观需要 85

三、肝内管道分布的客观规律 87

四、肝脏分叶分段的命名原则 89

五、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90

第二节 肝切除术的命名 95

一、肝切除术的现代观 95

二、肝切除术的命名 96

第八章 肝脏、胆道的应用解剖 101

第一节 肝脏 101

一、概述 101

二、肝的韧带 103

三、肝内管道 104

四、肝的淋巴 119

第二节 肝外胆道 119

一、肝管 119

二、肝总管 120

三、胆囊 121

四、胆总管 123

五、先天性胆道畸形 127

第九章 肝蒂与肝门解剖特点 129

第一节 肝蒂 129

第二节 肝门 132

一、第一肝门 132

二、左半肝的肝门结构 132

三、右半肝肝门结构 133

第一节 概述 135

一、肝脏的主要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135

第十章 肝脏的外科生理和病理生理 135

二、胆汁分泌的有关结构 137

三、肝脏的血液供应与微循环 138

第二节 肝脏的生理功能 139

一、分泌胆汁 139

二、肝脏的代谢功能 142

三、造血与凝血功能 150

四、生物转化与解毒作用 150

五、吞噬或免疫作用 151

六、微量元素代谢 151

二、肝脏疾病时几种主要的实验室检查 152

第三节 肝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52

一、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152

三、肝功能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 155

第四节 肝功能与细胞因子 159

一、细胞因子和肝细胞中间代谢 159

二、肝脏是细胞因子之源和清除器 161

三、细胞因子与肝生长和肝再生 161

四、细胞因子与慢性肝炎 162

五、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62

第五节 肝脏的病理生理 162

一、黄疸 162

二、肝性脑病 165

三、肝肾综合征 167

第一节 胆囊的生理功能与调节 170

一、贮存功能 170

二、浓缩功能 170

第十一章 肝外胆道的生理功能 170

三、分泌功能 171

四、收缩功能 171

五、调节胆道压力 172

六、其他功能 172

七、胆囊的运动与调节 172

第二节 胆总管的功能与调节 174

一、胆总管的功能 174

二、胆总管的运动与调节 175

二、Oddi括约肌的运动调节 176

第三节 Oddi括约肌的功能与调节 176

一、Oddi括约肌的功能 176

第四节 胆流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177

一、胆汁分泌 177

二、胆道内压 178

三、胆道括约肌张力及其运动 179

四、胆囊压力及运动 179

五、胆囊与胆管的协调运动 180

六、影响胆道流动力学的因素 180

第十二章 肝脏肿瘤病理学 182

第一节 良性上皮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82

一、肝腺瘤和良性肝细胞结节性病变 182

三、肝囊肿 184

二、胆管腺瘤 184

一、肝细胞癌 188

第二节 恶性上皮性肿瘤 188

二、肝内胆管癌 189

三、胆管囊腺癌 189

四、混合型肝细胞性和胆管癌 190

五 肝母细胞瘤 190

六、未分化癌 190

第三节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191

一、肝间叶性错构瘤 191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191

三、婴儿型血管内皮瘤 192

五、肝脂肪瘤 193

四、肝淋巴管瘤 193

六、肝平滑肌瘤 194

七、肝纤维瘤 194

八、肝脏类性假瘤 195

九、肝粘液瘤 196

第四节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96

一、肝血管肉瘤 196

二、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197

三、肝平滑肌肉瘤 199

四、肝恶性神经鞘瘤 199

五、肝纤维肉瘤 200

六、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00

七、肝淋巴瘤 201

八、肝骨肉瘤 202

九、肝横纹肌肉瘤 202

十、肝间叶肉瘤 203

第五节 肝脏异位性肿瘤和来源未明的肿瘤 203

一、肝肾上腺迷离瘤 203

二、肝胰腺迷离瘤 204

三、肝嗜铬细胞瘤 204

四、肝类癌 205

五、肝畸胎瘤 206

六、肝内胚窦瘤 206

八、肝恶性混合瘤 207

七、肝恶性滋养叶上皮肿瘤 207

第十三章 基础医学实验研究方法在肝脏胆道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209

第一节 医学实验方法的发展与特点 209

第二节 形态学方法 211

一、形态学检测的双重和多重免疫标记 212

二、逆行追踪方法 213

三、电镜方法及特殊电镜标本的制作 214

四、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与三维结构重建 215

第三节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216

一、原代分离细胞培养 217

二、细胞通讯与细胞的信号传递 219

三、电压钳与膜片钳技术 221

四、细胞内钙离子检测 221

第四节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检测方法 222

五、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222

一、肝细胞膜的分离及鉴定 223

二、细胞膜受体的分离与纯化 223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功能检测 224

一、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224

二、蛋白质(酶)的功能检测 225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226

一、癌基因研究 226

二、核酸分子杂交分析 227

三、原位分子杂交的应用 228

四、PCR技术 228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杂交瘤技术 229

第七节 免疫学方法 229

二、细胞因子的功能及检测 230

三、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231

第八节 医学化学分析方法 233

一、色谱分析技术 233

二、光谱分析技术 234

三、流式细胞术 235

第十四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38

第一节 肝脏肿瘤的诊断 238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 238

二、常见肝脏肿瘤的临床特点 240

三、肝脏肿瘤的诊断步骤 244

第二节 胆道肿瘤的诊断 245

二、胆管肿瘤 246

一、胆囊肿瘤 246

第十五章 放射学诊断和磁共振成像 250

第一节 常规X线检查在肝脏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50

一、X线诊断图像特点 250

二、X线检查方法 250

三、检查前准备 251

四、应用范围及限度 251

五、阅读X线报告及照片要点 252

六、注意事项(放射防护) 252

第二节 CT在肝脏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52

一、CT图像的特点 252

二、CT的检查方法 253

五、阅读CT报告和照片的要点 255

四、CT应用范围和限度 255

三、CT检查前的准备 255

六、CT检查的注意事项 256

第三节 血管造影及DSA在肝脏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56

一、血管造影 256

二、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和图像特点 256

三、肝脏胆道肿瘤的血管造影和DSA检查方法 256

四、血管造影和DSA检查前的准备 257

五、血管造影和DSA在肝胆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57

六、DSA图像的阅读要点 258

七、血管造影和DSA的注意事项 258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在肝脏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58

一、MRI图像的特点 258

二、MRI的检查方法 259

三、MRI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260

四、MRI检查的应用范围及限度 261

五、阅读MRI报告及照片的要点 261

六、MRI检查的注意事项 261

第五节 肝胆肿瘤的诊断要点 262

一、肝细胞癌 262

二、胆管细胞型肝癌 266

三、肝海绵状血管瘤 267

四、肝转移瘤 270

五、肝母细胞瘤 271

六、肝细胞腺瘤 272

八、胆囊癌 273

七、胆囊腺肌症 273

九、胆管癌 274

十、壶腹癌 275

第十六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同位素检查 278

第一节 肝胆闪烁照像 278

一、适应证 278

二、检查方法 278

三、结果分析 279

四、临床应用 279

第二节 99mTc红细胞肝血流血池显像 280

一、适应证 280

二、检查方法 280

一、适应证 281

三、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281

第三节99m Tc胶体肝显像 281

二、检查方法 282

三、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282

第四节99m Tc-MAA肝动脉灌注显像 282

一、检查方法 283

二、结果分析 283

三、临床应用 284

第五节 67Ga肝癌显像 284

一、检查方法 284

二、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284

第六节 放射免疫显像 285

一、血液学分析 286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查 286

第十七章 与肝脏胆道肿瘤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286

二、血沉测定 287

第二节 出血凝血检查 287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287

二、凝血时间(CT)测定 287

三、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288

四、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其意义 288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289

六、血浆凝血酶时间 289

七、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289

一、尿液常规检查 290

第三节 尿检查 290

九、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290

十、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290

八、纤维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290

二、尿沉渣检查 291

第四节 粪便检查 292

一、常规检查 292

二、肝吸虫卵检查 292

三、日本血吸虫卵检查 293

第五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93

一、一般性状检查 293

二、显微镜检查 293

一、胆色素代谢功能试验 294

第六节 肝胆功能检查 294

二、血清酶测定 295

三、蛋白质测定 296

四、染料排泄试验 298

五、肝纤维化试验 298

六、胆汁酸测定 299

七、肝功能实验结果与肝胆手术选择 299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试验 301

一、甲型肝炎 301

二、乙型肝炎 301

三、丙型肝炎 303

一、甲胎蛋白(AFP) 304

第八节 肝脏胆道肿瘤标志物检验 304

六、庚型肝炎 304

五、戊型肝炎 304

四、丁型肝炎 304

二、α1抗胰蛋白酶(α1-AT) 305

三、α-L-岩藻糖苷酶 305

四、广谱肿瘤标志物DR-70 305

五、肿瘤相关糖链抗原19-9 (CA19-9) 306

第九节 细菌学检查 306

一、标本采集 306

二、病原菌分离 306

三、病原菌药敏试验 307

一、肝脏的免疫作用 309

第一节 肝脏与人体免疫的关系 309

第十八章 肝胆肿瘤的免疫学检查 309

二、肝脏疾病与免疫异常 310

第二节 肝脏肿瘤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312

一、体液免疫的变化 312

二、细胞免疫的变化 312

第三节 体液免疫检查 312

一、AFP检查 312

二、AFP异质体 316

三、AFP单克隆抗体 318

四、免疫球蛋白 319

五、补体检查 319

六、特异性(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 320

七、自身抗体 321

八、免疫抑制因子 322

九、血清肝癌特异蛋白(SHCSP) 322

十、癌胚抗原(CEA) 322

十一、胎儿碱性蛋白(BFP) 323

第四节 细胞免疫检查 323

一、T淋巴细胞标志的功能 323

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324

三、细胞因子 324

一、肝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 325

第六节 免疫病理学检查 325

四、标志物的联合检查 325

三、肝癌标志物 325

二、理想的肿瘤标志物条件 325

一、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25

第五节 肝癌标志物联合检查的应用 325

二、肝内乙型肝炎的病毒DNA检测 326

第七节 胆道肿瘤的免疫学检查 326

第十九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基因诊断 328

第一节 肝胆肿瘤的基因异常 328

一、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328

二、基因突变 329

三、基因缺失 329

四、插入 329

一、染色体水平的基因诊断 330

第二节 基因诊断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330

六、基因增幅 330

五、染色体异位 330

二、核酸分子杂交 331

三、聚合酶链反应(PCR) 332

四、基因序列测定技术 333

五DNA芯片技术 334

六、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334

第三节 基因诊断技术在肝胆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35

一、肝胆肿瘤中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检测及意义 335

二、肝胆肿瘤中抗癌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的检测 338

三、肝胆肿瘤中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检测 338

五、肝癌细胞微转移的基因诊断 339

四、肝炎病毒基因整合与肝癌 339

六、端粒酶基因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340

第二十章 超声在肝脏胆道肿瘤外科的应用 344

第一节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344

一、原发性肝癌 344

二、转移性肝癌 347

三、血管瘤 348

四、其他肝肿瘤 349

第二节 胆道肿瘤的超声诊断 349

一、胆囊肿瘤 349

二、胆管肿瘤 352

第三节 超声引导肝胆肿瘤组织活检术 355

一、肝肿瘤组织活检 355

一、超声引导胆道造影术 356

二、胆道肿瘤的组织活检术 356

第四节 超声引导下胆道造影与引流术 356

二、超声引导胆管置管引流术 357

第五节 介入性超声治疗肝癌 358

一、超声引导瘤内穿刺治疗 358

二、超声引导门静脉栓塞术 362

第六节 超声内镜在胆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64

一、胆道肿瘤的EUS诊断 365

二、胆道肿瘤的IDUS检查与诊断 367

第七节 肝胆肿瘤手术中超声的运用 367

一、仪器和探头 368

二、扫查技巧 368

三、肿瘤的诊断 369

四、肿瘤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370

五、经肝动脉声学造影 371

六、OUS引导穿刺诊疗术 371

七、OUS引导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371

八、OUS引导规则性肝段切除术 372

九、OUS引导保存下右肝静脉的肝切除术 372

第二十一章 现代腹腔镜及其相关技术在肝脏胆道肿瘤外科的应用 374

第一节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与前景 374

一、腹腔镜外科的历史与现状 374

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比较 376

三、腹腔镜术的应用前景 377

第二节 现代腹腔镜诊断 378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腹腔镜检查 379

三、肝脏胆道肿瘤的腹腔镜分期 381

二、肝外胆道肿瘤的腹腔镜检查 381

四、腹腔镜诊断的局限性 382

第三节 现代腹腔镜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的联合诊断 383

一、腔内超声 383

二、术中胆道造影 384

三、腹腔镜联合活体组织学检查 385

四、腹腔镜联合ERCP 385

五、PTC、PTCD、ERCP的联合 386

六、腹腔镜联合术中B超 386

第四节 现代腹腔镜在肝脏胆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91

一、胆囊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91

二、腹腔镜下胆道外引流术 392

三、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 393

四、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插管化疗术、门静脉插管术 393

五、肝肿瘤切除术 394

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95

七、腹腔镜下肝肿瘤冷冻、酒精注射、固化治疗 396

八、内镜下胆道支撑架内引流术 397

第二十二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式选择 401

第一节 肝脏恶性肿瘤 401

一、原发性肝癌 401

二、转移性肝癌 409

第二节 肝脏良性肿瘤 410

一、分类 410

三、肝肉瘤 410

二、治疗原则 411

第三节 胆道恶性肿瘤 411

一、胆囊癌 411

二、胆囊的其他恶性肿瘤 412

三、胆管癌 412

四、壶腹周围癌 413

第四节 胆道良性肿瘤 414

一、胆囊的良性肿瘤 414

二、胆管的良性肿瘤 414

第二十三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416

第一节 肝脏胆道肿瘤围手术期应激特点 416

二、凝血功能障碍 417

一、肝脏应激特点 417

三、肾脏应激特点 418

四、心血管系统应激特点 418

五、呼吸系统应激特点 418

六、胃肠道应激特点 418

七、营养代谢应激特点 418

八、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19

九、免疫功能降低 419

第二节 围手术期监测 421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421

二、心电监测 421

三、呼吸监测 422

五、肾功能监测 423

四、肝功能监测 423

六、凝血功能监测 424

七、胃肠功能监测 424

八、脑监测 424

九、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 425

十、营养监测 425

十一、免疫功能监测 427

第三节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427

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27

二、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 427

第四节 肝脏胆道肿瘤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428

一、肝功能不全 428

二、黄疸 430

三、腹水 431

四、病毒性肝炎 432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433

六、心力衰竭 435

七、凝血功能障碍 436

八、营养不良 439

九、免疫功能降低 440

第五节 常见肝胆肿瘤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441

一、肝切除术 441

二、胆囊及胆管癌根治术 443

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 446

第一节 肝脏胆道肿瘤病人的营养和代谢改变 446

第二十四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营养支持 446

二、营养底物代谢异常 447

三、抗肿瘤治疗对营养的影响 447

四、手术创伤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448

第二节 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 448

一、临床指标 449

二、实验室检测 449

三、营养不良的诊断 450

第三节 营养支持的时机 451

一、手术前营养支持 451

第四节 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452

二、手术后营养支持 452

第五节 营养支持的方法 453

一、全肠外营养 454

二、肠内营养 457

第二十五章 肝脏胆道肿瘤手术的麻醉 462

第一节 肝脏胆道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462

一、解剖生理学 462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学的改变 462

三、心血管、肺功能改变 463

四、凝血功能异常 463

五、腹水与水肿 463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 463

五、低蛋白、腹水 464

四、黄疸 464

六、肝胆功能检查 464

二、合并肝硬化 464

一、肿瘤部位与肿物之大小 464

三、病毒性肝炎 464

七、麻醉与麻醉药的耐受性 465

第三节 麻醉、术期处理 465

一、术前准备 465

二、麻醉方式与麻醉诱导 466

三、麻醉维持及术中管理原则 466

第四节 常见肝脏胆道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与管理 467

一、肝癌切除 467

二、肝脏原位低温灌注无血切肝术 468

三、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468

一、术前准备 469

四、麻醉、术后处理原则 469

第五节 肝脏移植术的麻醉 469

二、麻醉方法 470

三、麻醉、术期处理 470

四、术后初期处理 472

五、肝移植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 472

第二十六章 规则性肝切除术 474

一、应用解剖和分类命名 474

二、术前检查 477

三、如何判断有无肝切除的可能性 477

四、麻醉 479

五、手术方法和步骤 479

六、有关肝切除术的几个特殊问题 490

七、肝段切除术 491

八、有关胆管癌的肝切除术 492

第二十七章 原发性肝癌的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496

一、肝癌非规则肝切除的概念 496

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方法 497

三、非规则性肝切除的肝血流阻断 499

四、肝癌不规则切除肝断面的处理 500

五、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并发症 502

第二十八章 特殊部位的肝切除术 504

第一节 肝尾状叶切除 504

一、肝尾状叶的应用解剖 504

二、肝尾状叶切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507

三、肝尾状叶切除的方法与步骤 508

第二节 中央区肝肿瘤的肝切除术 510

第二十九章 全肝血流隔离的肝切除术 515

一、概述 515

二、解剖生理概要 517

三、手术适应证 518

四、手术禁忌证 519

五、术前准备 519

六、麻醉与术中监护 520

七、手术步骤 521

八、特殊情况下的手术处理 524

九、手术后处理 524

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525

十一、手术经验及有关问题讨论 525

第一节 肝门部胆管阻塞性病变 527

第三十章 肝门部胆管的显露与胆管重建 527

第二节 肝门部胆管癌 529

第三节 定位诊断 530

第四节 肝门胆管癌病人的术前准备 531

第五节 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探查 533

第六节 肝门胆管癌切除 535

第七节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并发症 541

第三十一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姑息性手术 543

第一节 姑息性手术的指征 544

第二节 肝脏肿瘤的姑息性手术 544

第三节 胆道肿瘤姑息性手术 546

第三十二章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胆道恶性肿瘤 551

第一节 肝移植治疗肝脏胆道恶性肿瘤的历史回顾 552

第二节 各种肝脏胆道恶性肿瘤肝移植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553

一、肝细胞癌 554

二、胆管癌 560

三、肝脏母细胞癌 561

四、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 562

五、血管肉瘤 562

六、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 562

第三节 改善肝脏胆道恶性肿瘤肝移植疗效的措施 564

一、病例选择及移植前全面检查 564

二、围手术期辅助性化疗 564

三、栓塞化疗 565

四、多器官移植 565

第四节 我国肝脏胆道恶性肿瘤肝移植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566

一、外放射治疗 569

第三十三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放射治疗 569

第一节 胆道肿瘤的放射治疗 569

二、组织间插植治疗 570

三、手术中放射治疗 570

四、手术后放射治疗 571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 571

一、肝动脉灌注同位素内放射治疗 571

二、放射免疫治疗 572

第三十四章 肝脏胆道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574

一、肝癌的化学治疗 574

二、胆道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580

第三十五章 肝脏肿瘤的免疫治疗 584

一、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585

第一节 主动免疫治疗 585

二、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587

第二节 过继免疫治疗 590

一、LAK细胞疗法 590

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591

第三节 被动免疫治疗 592

第四节 免疫治疗评价 592

第三十六章 肝胆肿瘤的基因治疗 595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历史与回顾 595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策略 596

一、概述 596

二、基因导入的方法 597

三、反义核酸技术 600

第三节 肝脏胆道肿瘤定向基因治疗 601

四、核酶 601

第三十七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介入治疗 605

第一节 经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肝癌 605

一、概况 605

二、经导管碘油化疗栓塞的基本原理 606

三、明胶海绵栓塞的作用 607

四、指征 607

五、禁忌证 608

六、技术 608

七、并发症 609

八、术后疗效评价 609

九、长期疗效 610

十一、研究进展 612

十、复发 612

十二、小结 613

第二节 神经皮穿刺消融疗法 613

一、PEI指征 613

二、方法 614

三、并发症 614

四、术后的追踪 615

五、PEI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615

六、长期生存情况 615

七、复发 616

八、PEI技术的改进 616

九、PEI与TOCE联合治疗 616

十三、其他治疗方法 617

十二、肿瘤内高温生理盐水注射 617

十、是否PEI后手术切除 617

十一、肝转移瘤的PEI治疗 617

十四、小结 618

第三节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 619

一、适应证 619

二、禁忌证 620

三、病人的准备及术后观察 620

第三十八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导向治疗 623

第一节 抗体导向治疗的发展简史 623

第二节 导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624

第三节 单抗导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625

一、实验研究现状 625

二、临床研究现状 628

第四节 单抗导向治疗肿瘤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629

一、存在问题 629

二、针对问题的对策 631

第五节 导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展望 633

第三十九章 晚期肝脏胆道肿瘤的镇痛治疗 635

第一节 晚期肝胆肿瘤疼痛治疗概论 635

一、肿瘤疼痛的分型 635

二、肿瘤疼痛综合征 636

三、晚期肝胆肿瘤产生疼痛原因 636

第二节 镇痛药治疗 636

三、疼痛治疗第三阶梯 637

二、疼痛治疗第二阶梯 637

一、疼痛治疗第一阶梯 637

第三节 椎管内镇痛治疗 638

一、硬膜外腔镇痛方式 638

二、蛛网膜下腔镇痛方式 639

第四节 神经破坏性治疗 639

一、腹腔神经丛阻断适应证 639

二、腹腔神经丛阻断临床操作 640

三、并发症防治 640

第四十章 肝脏胆道肿瘤病人的终末期护理 642

一、癌痛护理 642

二、肝功能不全的护理 643

三、临终关怀 644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转归 646

第四十一章 肝脏胆道肿瘤的转归、预后和随访 646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的预后 647

一、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 647

二、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预后 649

第三节 胆管癌的疗效与预后 652

一、肝内胆管癌 653

二、肝门部胆管癌 653

三、胆总管癌 654

第四节 肝移植的预后 654

第五节 肝脏胆道肿瘤的随访 656

第四十二章 原发性肝癌 658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58

一、病因 659

第二节 病因与预防 659

第三节 病理 660

一、病理分类 660

二、预防 660

二、组织学类型 661

三、转移 661

四、自然病程与转归 662

第四节 临床表现 662

一、症状 662

二、体征 663

三、并发症 663

第五节 肝癌分期 664

一、实验室检查 665

第六节 诊断 665

二、影像学检查 666

三、诊断要点 668

四、肝癌筛检 669

第七节 鉴别诊断 669

一、AFP阳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669

二、AFP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670

第八节 治疗 671

一、治疗概述及治疗原则 671

二、手术治疗 673

三、非手术治疗 677

四、二期切除 680

五、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再手术 681

六、肝移植 682

第九节 预后及影响因素 682

第四十三章 继发性肝癌和其他肝脏恶性肿瘤 684

第一节 结直肠癌肝转移 684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流行病学 684

二、诊断 685

三、治疗 688

四、肝转移的其他局部治疗方法 690

五、化疗和放疗 691

六、结直肠癌行肝切除治疗结果 692

三、诊断 693

二、临床表现 693

一、原发肿瘤 693

第二节 其他转移性肝肿瘤 693

四、预后 694

五、治疗 695

第三节 肝纤维板层癌和低浸润性肝细胞癌 696

一、肝纤维板层癌 696

二、低浸润性肝细胞癌 699

第四节 其他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700

一、肝脏胆管癌 700

二、血管肉瘤 701

三、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702

四、其他间质肿瘤 70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704

一、肿瘤分型 704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源的转移性肝肿瘤 704

三、治疗原则 705

四、结果及预后 707

第四十四章 胆管癌 709

第一节 胆管癌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709

一、发病率 709

二、发病因素 710

三、病理 710

第二节 胆管癌的诊断 713

一、实验室检查 713

二、影像学检查 713

一、术前准备 716

第三节 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治疗 716

二、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方法 717

三、胆管癌的肝移植治疗 725

第四节 胆管癌的胆道引流术 725

一、胆管癌的外科引流 726

二、胆管癌非手术方法的胆道引流 732

第五节 胆管癌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734

一、放射治疗 734

二、化学治疗 736

三、综合治疗 736

第四十五章 胆囊癌 738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738

一、流行病学 738

二、病因学 739

第二节 病理学 740

第三节 胆囊解剖特点及胆囊癌转移途径 741

第四节 临床分期 741

一、Nevin分期 741

二、TNM分期 742

第五节 临床表现 742

第六节 诊断 743

第七节 治疗 745

一、与胆囊癌有关的良性病变的治疗 745

二、胆囊癌的治疗 745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研究近况 747

二、增殖细胞核抗原 748

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748

三、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749

四、肿瘤细胞的DNA含量测定 749

第四十六章 肝脏良性肿瘤 751

第一节 肝脏良性肿瘤的分类 751

一、概述 751

二、分类 752

第二节 肝脏良性血管淋巴性肿瘤 753

一、海绵状血管瘤 753

二、血管内皮细胞瘤 755

三、肝淋巴管瘤 756

一、平滑肌瘤 757

二、肝脂肪瘤 757

第三节 肝脏良性间叶肿瘤 757

第四节 肝细胞腺瘤 758

一、病因 758

二、病理 758

三、临床表现 758

四、影像学检查 758

五、治疗 759

第五节 其他良性肿瘤 759

一、肝错构瘤 759

二、肝良性畸胎瘤 760

第六节 肝非肿瘤性占位病变 760

一、肝囊肿 760

二、肝炎性假瘤 762

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764

四、肝局灶性脂肪变 765

第四十七章 胆管良性肿瘤 768

第一节 胆管良性肿瘤的诊断 768

一、临床表现 768

二、影像诊断 769

三、病理诊断 769

第二节 胆管良性肿瘤的治疗 770

第三节 胆管良性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770

一、良性上皮肿瘤 771

二、良性非上皮肿瘤 773

三、类肿瘤病变 774

索引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