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咏华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096311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传播过程的理论、社会功能效果内容、媒介等若干问题。

目录 1

第一章导言 1

第一节传播的定义及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2

第二节西方传播学的兴起及传播研究的方法 5

1.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传播学 5

2.其它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准备 8

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0

(1)实地调查法 10

(2)控制实验法 11

(3)内容分析法 12

第三节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 13

1.研究范围、内容之比较 15

2.研究重点之比较 16

3.研究角度、方法之比较 18

第四节大众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 21

1.指导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22

2.拓宽新闻研究与新闻教学的内容 24

1.拉斯韦尔模式 28

第一节几种美国传统传播学派的模式 28

第二章关于传播过程的理论 28

2.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30

3.施拉姆模式 32

4.格伯纳模式 34

5.纽科姆的认识一致(连贯)模式 35

第二节西方批判传播学派的两种理论 39

1.葛兰西的统治权论 40

2.加拿大传播学者达拉斯·史麦斯的理论 41

3.史麦斯的理论包括下述主要论点 42

第三章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及社会控制 48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48

1.监测环境,传递信息 50

2.协调社会,提供指导 51

3.传递文化,建设道德规范 53

4.提供文化娱乐 57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制约及其正确运用 58

1.社会制约的因素 59

(1)政治、社会因素 59

(2)经济因素 65

(3)文化因素 68

2.社会制约的力量 70

(1)政府、执政党、负责大众传播的具体机构 70

(2)所有者和经济来源 71

(3)受众(和大众传播研究界) 72

(4)信息源 73

3.社会制约的方面 73

4.社会制约的正确运用 75

第一节近代报刊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80

第四章大众传播事业中的报刊事业 80

1.印刷术在世界上的推广 81

2.社会需要 82

3.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及其阶段 84

4.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与发展 87

第二节我国的报刊事业及其现状 88

1.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的萌芽及其发展 88

2.“五·四”运动和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 91

3.我国报刊事业的现状 94

第一节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100

第五章大众传播事业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00

1.无线电波的发现、无线电通讯的实现和电波负载声波的成功 101

2.广播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102

第二节中国的广播事业历史 104

1.广播在中国的出现 104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108

第三节我国广播事业的现状 112

第四节电视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116

1.技术准备 116

2.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118

第五节我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发展及现状 120

1.电视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 120

2.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 123

第六章大众传播的效果 128

第一节从“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到“适度效果论” 129

1.“魔弹论” 130

2.有限效果论 132

3.适度效果论 135

1.劝服模式 137

第二节从不同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几种模式 137

2.使用与满足模式 141

3.议程设置作用论 144

第三节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在我国 148

第七章关于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研究—— 155

发展传播学 155

第一节发展传播学的兴起 155

1.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现实需要 156

2.理论基础 158

第二节发展传播学领域中的早期主导范式:创新 161

——扩散模式 161

1.创新——扩散模式的基本观点(一):采纳创新事物的过程 162

2.创新——扩散模式的基本观点(二):传播在创新事物被采纳过程中的作用 164

3.创新——扩散模式的地位及现状 165

第三节发展传播学研究实例 168

1.关于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两项早期研究 170

(1)勒纳等学者在中东六国进行的研究 170

个印度村庄的研究 172

(2)印度学者Y·V·莱克什马纳·老对两 172

2.运用大众传播为农村发展服务的试点项目以及有关研究 174

(1)印度的农村广播座谈会和卫星直播教育 174

电视项目及有关研究 174

(2)印度尼西亚的农村广播试点项目及有关 176

研究 176

3.启示 179

第一节受众的特征、动机和选择性心理 185

1.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性 185

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85

2.受众的动机 186

3.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188

(1)认识连贯论的解释 189

(2)实用论的(使用与满足论的)解释 191

(3)可获得性论的解释 192

第二节关于受众的理论 193

1.个人差异论 194

2.社会分类论 195

3.社会关系论 196

1.大众传播中的反馈 198

第三节反馈与受众调查 198

2.受众调查 201

3.我国的受众调查 210

第九章大众传播的内容 215

第一节内容分析的目的、用途、方法与局限性 215

1.内容分析的目的、用途 216

2.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 219

3.内容分析的局限性 223

1.模式示范论 224

第二节关于媒介内容如何发挥作用的两种理论 224

2.含义论 228

第十章大众传播媒介 233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233

1.印刷传播媒介(书籍、报刊) 234

2.电子传播媒介的特点 235

(1)无线电广播 236

(2)电视 238

第二节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241

1.“媒介即讯息” 242

2.“热”媒介和“冷”媒介之分 246

3.评价 247

第三节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250

1.宗旨和理论基础 250

2.主要论点:应视情境为信息系统 251

3.主要论点: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 253

4.主要论点:电子传播媒介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 255

5.评价 256

第一节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不均衡现象 262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262

第十一章国际传播领域中第三世界国家争取 262

1.信息流通 263

2.国际传播的内容 265

3.对国际信息传播资源的利用 267

第二节关于传播问题的国际辩论 268

1.“自由流通”与“自由和均衡流通” 268

2.关于新闻价值准则的不同观念 270

第三节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内容和第三世界争取建立 271

新秩序的斗争的成果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