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经济责任关系与审计 1
第二节 审计的发展 4
第三节 审计的主体、客体和目标 14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 23
第五节 审计的本质、概念和属性 36
第六节 审计学 45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和组织 51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51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及其在国民经济监督系统中的地位 63
第三节 审计机构 69
第四节 审计人员 79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82
第三章 审计方法 82
第二节 审计技术方法发展概述 87
第三节 面向书面资料的审计方法 91
第四节 面向实物的审计方法 103
第五节 审计调查方法 106
第四章 审计证据 111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意义 111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特征 114
第三节 审计证据的种类 117
第四节 审计证据的收集 122
第五节 审计证据的评价 124
第五章 审计依据和审计法制建设 129
第一节 审计依据 129
第二节 审计法制建设 133
第一节 审计准备阶段 147
第六章 审计程序 147
第二节 审计实施阶段 153
第三节 审计终结阶段 158
第七章 审计准则 160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 160
第二节 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161
第三节 国际审计准则 167
第四节 我国建立审计准则刍议 170
第八章 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 176
第一节 内部控制制度 176
第二节 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步骤和特点 187
第三节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 192
第四节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测试 205
第一节 抽样审计的类型和意义 214
第九章 抽样审计 214
第二节 统计抽样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19
第三节 属性抽样审计 233
第四节 变量抽样审计 245
第五节 审计误差和审计风险 259
第十章 内部审计 271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71
第二节 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277
第三节 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特点 284
第十一章 社会审计 291
第一节 民间审计和社会审计 291
第二节 我国社会审计与西方民间审计的异同 293
第三节 社会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296
第四节 社会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300
第五节 社会审计机构和人员 306
第六节 社会审计组织专业团体的组成和任务 312
第十二章 财政审计 314
第一节 财政审计在国家审计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314
第二节 财政审计的主要特点 319
第三节 财政审计的对象和任务 323
第四节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327
第五节 财政决算的审计 338
第十三章 金融审计 348
第一节 金融审计在国家审计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348
第二节 金融审计的主要特点 351
第三节 信贷计划的审计 357
第四节 贷款的审计 364
第五节 结算业务的审计 384
第六节 货币发行和现金管理的审计 389
第七节 外汇管理的审计 394
第八节 金融财务审计 404
第十四章 企业财务审计 415
第一节 企业财务报表的评审和分析 416
第二节 供、产、销业务的审计 421
第三节 货币资金和实物资金的审计 444
第四节 结算业务、银行借款和基金的审计 468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的审计 482
第十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 490
第一节 预算资金领拨的审计 490
第二节 收入的审计 492
第三节 经费支出的审计 494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的审计 498
第五节 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 501
第十六章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财务审计 507
第一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 507
第二节 投入资本的验证 511
第三节 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 520
第四节 结算的审计 528
第十六章 建设单位财务审计 533
第一节 建设单位财务审计的内容和特点 53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 535
第三节 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审计 537
第四节 建设单位年度财务计划审计 543
第五节 建设单位资金使用的审计 546
第六节 交付使用财产和在建工程审计 549
第七节 建设单位年度财务决算审计 552
第八节 建设单位竣工决算审计 556
第十八章 经济效益审计 560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560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和特点 567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571
第四节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580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 592
第十九章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600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意义 600
第二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性质和特点 602
第三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式 605
第四节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 609
第二十章 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 614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 614
第二节 审计报告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