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鸦片战争时期 1
从《病梅馆记》说起 1
早年的林则徐 6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
禁烟与弛禁的论争 12
走私瘫痪了清廷海防 15
吸毒人岂能禁毒 17
林则徐禁烟的过细工作 19
寄生特权坑害了八旗子弟 21
“分伏散战法”初试奏捷 24
青史凭谁定是非 27
是催眠还是惊醒了 31
兰开夏的烦恼 33
二、太平天国时期 37
金田村滚起巨大风雷 37
定都金陵是失策 40
经不起入城的考验 44
土地问题未能解决 47
“万国真主”的自我陶醉 51
神道设教的得和失 53
曾国藩反革命能量分析 56
天京祸起萧墙 60
石达开的出走 64
英王与忠王共撑危局 68
洪仁玕无能为力 72
刽子手的发迹过程 75
金陵王气黯然收 78
起义联军的最后一战 81
三、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85
学习西方的竞赛 85
归根到底是害怕人民 89
最早留学生的不幸遭遇 91
天朝惊梦 94
跪拜风波的终结 97
一代名园化为灰烬 100
兰儿爬上了西太后宝座 103
从暧昧到敌我分明 107
奕沂妄谈“联吴讨魏” 110
北方的侵略者 113
四、洋务运动时期 117
死水漾起微澜 117
兴办军工业全本外行 121
帘外的权力分配 124
“仕而优则学”行不通 127
容闳不甘充“贱役” 131
任用客卿为出使大臣 135
遣使道歉找不到对象 138
曾国藩死后“薪尽火传” 141
出洋留学派遣幼童 145
竞赛中清廷败下阵来 148
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153
招商局养肥了官僚买办 156
再来一个儿皇帝 160
左宗棠“舁榇出关” 164
郭嵩焘出使铩羽而归 168
官办工业腐败大暴露 172
五、中法、中日战争时期马建忠与薛福成之论 177
言行脱节的郑观应 181
海防大臣视战争如儿戏 184
前方奏捷后方求和 188
拆路容易筑路难 191
李鸿章的“棉纱大王”梦 194
留学生的不幸遭遇 197
撤帘——训政——归政 201
颐养天年,“昆明换渤海” 203
如此海军竞赛 207
“每逢万寿祝疆无” 211
李鸿章屈膝春帆楼 214
黄遵宪不止是个诗人 217
六、戊戌维新时期 222
洋务破产变法起风雷 222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成长 225
“揖盗开门终自误” 229
康有为英雄的前半生 232
湖南省开风气之先 236
张之洞这条变色龙 239
所谓帝后两党之争 242
从政治上层看百日维新 246
汰裁冗员的一场搏斗 249
百日变法,十日政变 252
严复翻译西籍获丰收 255
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259
七、八国联军入侵时期 263
康有为堕落“保皇” 263
孙中山初露头角 266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269
慈禧何以断然宣战 273
打乱了列强的瓜分部署 277
慈禧何以不曾垮台 280
李鸿章拥有多大家私 284
袁世凯巧据兵权 286
八、辛亥革命时期 290
假变法点燃了革命火种 290
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293
同盟会击败保皇会 296
起义与暗杀问题 300
抵制美货昙花一现 303
《官场现形记》的一角 306
他“一手捞十六颗夜明珠” 309
垂死王朝的回光返照 313
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