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1
第一篇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战略、制度框架和理论模型 1
第一章 1948~1978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 2
第一节 中国的工业化战略 2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化战略 5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策略的社会经济负效用 6
第二章 1949~1978年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制度框架 7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 7
第二节 物质资源的调控机制——工业化的资本形成机制 10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调控机制——城市化的人口控制机制 15
第三章 1949~1978年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二元结构模型 23
第一节 城市工业部门模型 24
第二节 农村农业部门模型 28
第三节 城乡相互作用模型 32
第四章 1978年以来迅疾变化中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 44
第一节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 44
第二节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转变 46
第三节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制度框架的转变 48
第四节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工业化 54
第五节 1978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57
第五章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三元结构模型 65
第一节 中国三元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 65
第二节 中国三元结构中的城市工业部门模型 66
第三节 中国三元结构中的农村工业部门模型 73
第四节 中国三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村农业部门模型 75
第五节 三元结构中三部门工资水平的相互制约关系 78
第二篇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转型期 78
我国农业的背景、形势、任务与对策 79
第一章 我国农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变革时期 80
第一节 农业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80
第二节 我国的工农业关系的历史性转变 84
第三节 我国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86
第二章 1993~1995年我国农业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107
第一节 1992年~1993年5月我国农业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 107
第二节 1993年5月~1995年初农业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预测 112
第三节 1992~1993年我国农业增长形势极为严峻 116
第四节 1993~1995年农业发展的重大特征 127
第三章 力争2000年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将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133
第一节 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预测 133
第二节 2000年我国粮食供给预测 149
第四章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是确保2000年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160
第一节 1978~1990年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绝对收益的变化情况 161
第二节 1978~1992年我国粮食生产比较收益的变化情况 166
第三节 1993~2000年我国粮食价格的变动趋势分析 172
第四节 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180
第五章 建设持续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182
第一节 我国待续农业体系的环境、功能、结构概论 182
第二节 我国持续农业体系中的农户与农民合作组织 192
第三节 我国持续农业体系中的农业市场 203
第四节 我国持续农业体系中的农业生态体系 213
第三篇 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理论 234
引言 系统论的分析框架 235
第一章 系统论的共时态分析 236
第一节 等级结构问题 237
第二节 系统稳定问题 241
第二章 系统论的历时态分析 250
第一节 系统失稳原理 250
第二节 系统趋稳原理 253
第三节 协同进化原理 256
第四节 支配原理 263
第三章 持续发展理论 283
第一节 持续发展与复合系统研究 283
第二节 系统持续发展的逻辑 287
第四章 复合系统的共时态 301
第一节 人文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式 301
第二节 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社会五大系统相互作用模式 310
第三节 复合系统中的环境问题 324
第五章 复合系统的历时态 329
第一节 复合系统的发展理论 329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社会 338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社会 352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一乡相互作用 362
第六章 案例研究:坝系农业是治黄之本 379
第一节 坝系农业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产稳产农业的唯一可行模式 379
第二节 坝系农业是黄河下游消除水患的根本措施 382
第三节 坝系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388
第四节 十大关系 390
第五节 坝系农业是治黄之本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