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1
第二节 八纲辨证 4
第三节 关于脏腑 11
第四节 关于呼吸长短与补泻辩证 16
第五节 呼吸与阴阳的关系及辩证运用 18
第六节 六字真言的呼吸方法及注意事项 20
第七节 辩证练功的几种常用方法 22
第八节 几个问题 26
一、关于练习六字真言的次数 26
二、关于练功时间长短问题 27
三、关于练功与用药 27
六、关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练功问题 28
五、关于脏腑辨证和呼吸辨证的关系 28
四、关于呼吸辨证的掌握与运用 28
七、关于练功时间与方向 30
八、关于疾病恢复期与保健练习 30
九、练功时受惊问题 32
十、关于辨证练功问题 32
第二章 功法 33
第一节 六字真言 33
一、渊源 33
二、治病主要机理 34
三、练功注意事项 34
四、练功方法 36
(一)松静站立 36
(二)呼吸方法 36
(四)六字真言的练法 37
(三)调息 37
(五)收功 42
第二节 自我按摩养生功 43
一、渊源 43
二、常用手法与补泻 44
三、练功方法 46
(一)揉按百会与丹田 46
(二)按摩鼻部 47
(三)揉按眼部 48
(四)揉按听宫、听会、医风穴 49
(五)洗脸 49
(六)梳头 50
(七)揉按风池 50
(九)叩齿、搅海、鼓漱、咽津 51
(八)鸣天鼓 51
(十)揉按膻中穴 52
(十一)揉按脘部 52
(十二)揉按关元穴 54
(十三)揉按肝区 54
(十四)揉按肩井与大椎 55
(十五)揉按肾俞穴 55
(十六)拍打两臂 56
(十七)拍打两腿 56
(十八)搓涌泉 57
第三节 回春养生功 57
一、预备式 57
(三)旋腰转脊 58
(二)旋肩 58
(一)旋颈 58
二、动作 58
(四)旋臂屈膝 59
(五)旋膝 60
(六)旋足 60
(七)振颤 60
三、收功 60
第四节 站功 61
一、合掌桩 61
二、抱球桩 61
(一)天门桩 61
(三)宁心桩 62
(四)疏肝桩 62
(二)肺门桩 62
(五)关元桩 63
(六)三焦桩 63
(七)强肾桩 64
(八)中焦桩 64
第五节 坐功 65
一、意守丹田法 65
二、旋腰转脊法 65
三、自然静坐养生法 66
第六节 卧功 68
一、平卧运气法 68
二、平卧调息法 68
一、滋阴步 69
二、济阳步 69
第七节 行功 69
三、退烧步 70
第八节 消淋功 70
一、蛇形步 70
二、龙盘步 71
三、蹲起呼吸 71
四、按摩会阴部 72
第九节 补中提脏功 72
第十节 滋阴补阳法 73
一、采日精法 73
二、吸月华法 73
二、三线放松法 74
一、部位放松法 74
第十二节 放松功 74
第十一节 寅时闭息法 74
第十三节 抗衰功 75
一、男子功 75
二、女子功 76
第十四节 气功点脚疗法 77
第三章 辩证施功处方 80
第一节 脏腑辩证 80
一、肝胆病辩证施功处方 80
(一)肝实证 80
(二)肝虚证 80
(三)肝胆湿热 81
(四)心肝血虚 81
(五)肝胃不和 81
(二)心虚证 82
(一)心实证 82
二、心与小肠病辩证施功处方 82
(三)小肠气痛 83
(四)小肠虚寒 84
三、脾与胃病辩证施功处方 84
(一)实证 84
(二)虚证 85
(三)心脾两虚 87
(四)肝脾不调 87
四、肺与大肠病辩证施功处方 88
(一)实证 88
(二)虚证 89
(五)肺脾两虚 90
(四)大肠液亏 90
(三)大肠湿热 90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施功处方 91
(一)肾阴虚 91
(二)肾阳虚 91
(三)肾不纳气 92
(四)肾虚水泛 92
(五)心肾不交 93
(六)肝肾阴虚 93
(七)脾肾阳虚 93
(八)肺肾阴虚 94
(九)膀胱湿热 94
(十)膀胱虚寒 94
六、三焦病辩证 94
(一)上焦病 95
(二)中焦病 96
(三)下焦病 97
第二节 其它病症辩证施功处方 97
一、高血压 97
二、低血压 99
三、头痛 100
四、牙痛 100
五、咽喉痛 101
六、胸痛 101
七、胁痛 101
八、胃痛 101
十一、关节痛 102
十二、足跟痛 102
十、腰背痛 102
九、小腹痛 102
十三、耳鸣、耳聋 103
十四、眩晕 103
十五、眼疾 104
十六、感冒 104
十七、咳嗽 105
十八、哮喘 106
十九、甲亢 107
二十、过敏性鼻炎 107
二十一、萎缩性鼻炎 108
二十二、鼻窦炎 108
二十五、神经衰弱 109
二十六、遗精 109
二十三、失眠 109
二十四、嗜睡 109
二十七、阳萎 110
二十八、健忘 110
二十九、嗳气 110
三十、呃逆 111
三十一、五更泄 112
三十二、痢疾 112
三十三、黄疸 112
三十四、水肿 112
三十五、慢性前列腺炎 113
三十六、肾结石 113
三十七、糖尿病 113
三十九、疟疾 114
三十八、疝气 114
四十、再生障碍性贫血 115
四十一、痔疮 115
四十二、月经失调 115
四十三、带下 116
四十四、吐血 116
四十五、咳血 116
四十六、衄血 117
四十七、便血 118
四十八、血尿 118
四十九、红斑狼疮 119
五十、食道癌 122
五十一、胃癌 123
五十二、肺癌 125
五十三、肝癌 126
五十四、结肠癌 127
五十五、乳腺癌 128
五十六、子宫颈癌 128
附:辩证施功举例 129
病例一、神经性官能症 129
病例二、高血压、风心病 130
病例三、冠心病、网球肘 131
病例四、高血压、冠心病、肾结石 131
病例五、乙型肝炎 131
病例六、肝囊肿 132
病例七、近视并散光 132
病例八、肝硬化 133
病例九、慢性肾炎、白内障 133
病例十、糖尿病 134
病例十二、支气管扩张、哮喘 135
病例十一、萎缩性胃炎 135
病例十三、直肠溃疡 136
病例十四、慢性肾炎、溃疡病等 136
病例十五、类风湿关节炎 137
病例十六、阳萎 137
病例十七、肺心病 138
病例十八、风湿性心脏病 138
病例十九、系统性红斑狼疮 139
病例二十、鼻咽癌 139
病例二十一、结肠癌 140
病例二十二、肝癌 140
病例二十三、胃癌 141
病例二十四、胆结石 142
附:人体经穴图··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