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中国法律体制和仲裁制度概述 10
一、中国司法机构 11
二、法律体系 13
(一)法律渊源 13
(二)机构仲裁规则 17
三、中国仲裁立法的历史发展 18
(一)《仲裁法》颁布之前 18
(二)《仲裁法》实施之后 22
四、中国仲裁的类型 23
(一)《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中对仲裁的分类 23
(二)“仲裁地”的概念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缺失 25
(三)现行法律系统中的双轨制 28
第二章 仲裁协议 31
一、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32
(一)跨国标准 32
(二)中国法律和实践 33
二、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实质要求 37
(一)跨国标准 37
(二)中国法律与实践 40
第三章 仲裁庭 62
一、仲裁管辖权 62
(一)跨国标准 63
(二)中国实践 66
二、仲裁庭的组成 70
(一)跨国标准 70
(二)中国实践 73
第四章 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80
一、跨国标准 81
(一)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81
(二)仲裁裁决的撤销 90
二、中国的做法 91
(一)法律体系 92
(二)在中国执行仲裁裁决的数据评估 100
(三)案件分析 104
第五章 仲裁机构的实践 124
一、中国仲裁机构设立的立法背景 124
二、贸仲与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比较 127
(一)设立、性质以及发展 127
(二)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 133
(三)财务管理 135
(四)仲裁机构与仲裁员之间的关系 137
三、中国国内仲裁机构的现状 144
(一)设立:政府支持 145
(二)政府干预在仲裁机构设立之后仍然存在 145
第六章 调解与仲裁的结合 148
一、仲裁员能否以及应否促进和解的理论争议 149
(一)调仲结合的支持者 150
(二)调仲结合的反对者 153
(三)调仲结合的立法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155
二、中国结合仲裁与调解的经验 166
(一)调解制度整体介绍 166
(二)仲裁程序中的调解 174
第七章 仲裁法律制度与实务中的中国特色 181
一、立法缺陷 182
二、法律适用不一致 184
三、行政干预 185
四、概念差异 186
(一)西方基于当事人合意的仲裁概念——自下而上 186
(二)中国的仲裁概念——自上而下 190
五、强调纠纷的友好解决 191
第八章 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对现代仲裁实务的影响 193
一、侧重礼治 198
(一)“礼”和“法” 199
(二)以刑为主的成文法编纂 201
(三)法律的实现:情与法相融 202
二、重视关系网 203
三、强调和谐与避免冲突 206
(一)哲学影响 206
(二)压制诉讼的司法实践 208
四、商业历史和争端解决 212
(一)小农经济和商事法的缺乏 212
(二)商业纠纷的解决 215
五、历史与现代实践联系的分析 220
(一)适用法律的灵活性并以公平为重点——历史上以礼为重点 221
(二)仲裁的概念区别——历史上的仲裁重点在于相关的关系网 222
(三)强调友好解决——避讼的历史法律文化 222
第九章 法律现代化和文化对仲裁实践的影响 224
一、法律在现代中国的作用 226
(一)法律的实用主义概念 227
(二)众多的立法尝试和完整法律制度的缺乏 228
(三)法律的实施:合情、合理、合法 230
二、个人在现代中国的作用 230
三、对正式争端解决方式的文化厌恶 231
四、商法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 232
(一)集中计划经济与内部解决机制 232
(二)商法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 233
五、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说明当代仲裁实践 235
(一)不确定性容忍度与“变通” 236
(二)集体主义社会:当事人意思自治缺失与仲裁的行政色彩 237
(三)调解的广泛运用——传统文化对友好纠纷解决机制的青睐 238
第十章 结论 241
一、中国法律与实践向跨国标准靠拢 243
(一)立法改革 243
(二)机构改革 244
(三)中国“调仲结合模式”的调整 248
二、中国法律文化对世界仲裁实践的影响 250
参考文献 255
法条 255
案例 264
书籍 274
文章 283
会议文件 312
官方和历史资料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