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休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林,李守朝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6908407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休克的概念及临床进展 1

第一节 概念 1

一、休克的发展史 1

二、休克与血压的关系 4

第二节 休克与微循环 9

一、微循环的解剖 9

二、微循环的生理 12

三、微循环的病理变化 17

四、休克时影响微循环的因素 21

(一)动——静脉短路开放 24

五、休克时微循环的主要改变 24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5

(四)出血倾向 25

六、微循环衰竭时生命重要器官的改变 26

第三节 关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 27

一、关于DIC的命名 2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29

(一)正常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流体状态的机理 30

(二)血液的凝固过程 33

(三)血液的溶解过程 35

(四)DIC发生的机制 38

(五)DIC 的类型 40

(六)DIC发生快慢与程度的原因 42

(七)DIC时凝血机制障碍的类型 43

三、DIC的病理生理 44

四、DIC与休克的关系 51

五、DIC 的临床表现 54

六、DIC的实验检查 57

七、DIC的诊断 61

八、DIC的治疗原则 62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62

(二)充分改善微循环 62

(三)及早应用抗凝药物 63

(四)溶解血栓的治疗 67

(五)抗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69

(六)替代疗法 70

(七)肝脏机能的保护 74

(八)维生素K的补充 75

(九)矫正凝血功能的其它环节 75

(十)其它疗法 75

第四节 休克的类型与临床分期 76

一、休克的临床类型 76

(一)按照病因分类 76

(三)按临床进展和后果分类 79

(二)按休克发生后体内液体丧失去向分类 79

(四)按临床症状轻重分类 80

(五)按发病急缓和临床进程速度分类 80

(六)按休克发生后机体代偿情况分类 81

(七)按休克时心搏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分类 81

(八)按发病机制分类 82

二、休克的临床分期 83

(一)休克前期 83

(二)休克期 85

第五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监护与诊断 86

(三)休克晚期 86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 87

(一)意识与表情 87

(二)皮肤粘膜的情况 88

(三)末梢循环的情况 88

(四)髌骨区域皮肤温度观察 89

(五)脉搏强弱与速率 89

(六)血压与脉压差情况 90

(七)心音与心律情况 91

(八)呼吸情况 91

(十)体温变化 92

(十一)淤点和淤斑 92

(九)尿量 92

二、休克时血液动力学指标 93

(一)动脉血压 93

(二)中心静脉压 94

(三)休克指数 95

(四)休克度 95

(五)动脉插管测压 95

(六)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96

(七)心输出量测定 97

(八)心搏量 97

(九)总外周血管阻力 97

(十二)心搏指数 98

(十三)总耗氧量 98

(十)平均动脉压 98

(十一)心脏指数 98

(十四)血浆胶体渗透压 99

(十五)其它指标 99

三、休克时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方法 99

(一)皮温肛温测定 99

(二)球结合膜血管检查 99

(三)眼底检查 100

(四)甲皱微循环观察 100

(五)颈外静脉充盈度 100

(一)血常规 101

四、休克时化验检查 101

(六)心电图 101

(七)其它方面观察 101

(二)二氧化碳结合力 102

(三)血液PH测定 102

(四)血中缓冲碱含量测定 102

(五)血中乳酸含量测定 103

(六)血中未定阴离子计算 103

(七)血中R值计算 103

(八)血中剩余碱或碱缺乏测定 103

(十一)氧分压测定 104

(十二)标准碳酸氢测定 104

(九)血中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测定 104

(十)二氧化碳分压测定 104

(十三)血、尿中电解质测定 105

(十四)动脉血气分析 105

(十五)其它化验检查 106

五、休克的诊断 106

第六节 休克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107

一、一般治疗 108

二、病因治疗 108

(一)关于输液量的问题 109

三、扩容治疗 109

(二)关于输液速度的问题 113

(三)关于输液种类的问题 114

(四)关于输液方法的问题 122

四、酸中毒的处理 125

(一)酸中毒的表现 126

(二)酸中毒的治疗 127

五、血管活性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131

(一)受体学说 132

(二)血管活性药物的分类 133

(三)血管扩张药物 134

〔附〕休克的人工冬眠疗法 141

(四)血管收缩药物 143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的应用 149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概述 149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休克机理 150

(三)关于溶酶体 151

(四)休克时溶酶体膜不稳定的因素 152

(五)皮质激素稳定溶酶体膜的机理 152

(六)休克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 157

七、控制染感 158

(二)抗菌素的应用 158

(四)抗菌素的联合应用 163

(五)应用抗菌素的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作用、二重感染 163

(三)改善机体状态 163

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处理 165

九、保护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 165

十、氧治疗 165

十一、休克病人的护理 166

(一)病室的布置与管理 166

(二)严密注意休克的早期征象 167

(三)休克病人的精神护理 167

(七)输血输液的护理 168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168

(五)休克病人的饮食 168

(四)休克病人的体位 168

第二章 休克时生命重要器官的变化及处理 169

第一节 休克与心脏 169

一、休克时心脏的病理改变 169

(一)输出量的降低 170

(二)心肌收缩力量的减弱 170

(三)象心肌抑制因子增多 171

(四)高心排出量的发生 171

(五)心律失常 171

(六)容量血管的改变 171

(七)全心衰竭的出现 172

(一)心脏的正常结构 173

二、休克时心脏结构的改变 173

(二)正常的心肌收缩应激反应 174

(三)休克时心脏结构的改变 174

三、休克时心脏发生病理改变的原因 175

四、休克时心脏改变的临床表现 178

(一)主要临床症状 178

(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178

五、休克时心脏问题的处理 180

(一)心率的控制 180

(二)心律不齐的治疗 181

(三)心肌收缩力量的控制 183

(六)心脏骤停的处理 186

(四)心脏的机械性支持治疗 186

(五)心脏的药物支持治疗 186

第二节 休克肺 189

一、肺的超微结构 189

二、休克肺的病理变化 191

(一)肺循环阻力升高 192

(二)休克后呼吸困难症候群的出现 192

(三)肺脏解剖结构的变化 192

(四)血液发生静脉掺杂 193

(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 194

三、休克肺发生的机理 194

(二)肺血管的收缩 195

(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 196

(五)氧中毒与机械通气 197

(六)DIC 197

(四)脂肪栓塞 197

四、关于急性呼吸窒迫综合症 198

(一)发病原因 198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引起机体的变化 200

(一)左心室衰竭 201

(二)肺静脉收缩 201

五、关于肺水肿 201

(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02

六、关于肺不张 202

(三)水分过多 202

(三)缺乏深呼吸 203

(二)肺表面活性剂的抑制 203

七、休克肺的临床表现 203

(一)小支气管阻塞 203

(三)肺功能不全期 204

(二)呼吸困难期 204

(四)心肺功能衰竭期 204

(一)过度换气期 204

(一)临床症状 205

(二)化验室强检查 205

八、休克肺的诊断 205

九、休克肺的治疗与预防 206

(一)预防的要点 207

(二)关于治疗 209

第三节 休克时急性肾功能衰竭 218

一、关于肾脏的功能解剖 219

二、急性肾衰的原因 221

三、急性肾衰的病理改变 224

四、急性肾衰发生的机理 224

五、急性肾衰的病理生理 227

(一)尿量的改变 227

(二)血液生化的改变 228

(一)功能性肾功不全期 232

(二)肾实质损伤期 232

六、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232

(四)肾实质痊愈期 234

七、急性肾衰的诊断 234

(三)肾实质恢复期 234

(二)排除肾前性氮血症 235

(三)排除肾后性衰竭 235

(一)仔细分析病史 235

(四)试验性诊断 237

(五)化验室诊断 237

(六)X线检查 240

(七)同位素检查 240

(八)肾活组织检查 241

八、急性肾衰的预防 241

九、急性肾衰的治疗 242

(一)紧急治疗 242

(二)营养治疗 243

(三)液体量的控制 244

(四)电介质的调节 245

(五)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 247

(六)肾衰时的药物治疗 248

(七)急性肾衰时感染问题的处理 252

(八)透析疗法的应用 252

(九)急性肾衰多尿期的处理 256

(十)急性肾衰的预后 257

第四节 休克与脑水肿 257

(一)循环障碍所致的缺氧 258

(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血液渗透压的改变 258

一、休克时脑水肿的原因 258

(六)急性颅脑损伤 259

(五)肝、肾功能不全 259

(七)血脑屏障的破坏 259

(四)代谢性酸中毒 259

(三)DIC的发生 259

二、休克时脑水肿发生的机理 260

(一)血脑屏障功能紊乱 260

(二)脑细胞代谢障碍 261

(三)脑组织主动运转功能障碍 261

三、休克时脑水肿的病理变化 262

(五)植物神经中枢受损 262

(一)脑组织本身的变化 262

(四)血浆渗透压大幅度下降 262

(二)继发性病理改变 263

(三)脑循环的改变 264

(四)脑脊液的改变 265

四、休克时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266

五、休克时脑水肿的治疗 269

(一)迅速降低颅内压 269

(二)脑疝的抢救 275

(三)支持疗法 275

第五节 其它脏器的改变 276

一、肝脏 276

(四)脑细胞的保护 276

(一)维持内环境的功能障碍 277

(二)代谢改变 278

(三)凝血与纤溶改变 279

(一)缺血性损害 280

(二)消化与吸收障碍 280

二、胃肠道 280

三、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281

(一)脑垂体 281

(三)屏幕功能减弱 281

(二)肾上腺皮质 282

第三章 休克时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28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85

第二节 休克时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原因 288

第三节 休克时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 290

第四节 休克时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治疗 293

一、输入何种液体的问题 294

(一)输液过多 294

二、输入液体量的问题 300

三、输入液体速度的问题 302

四、输入液体途径的问题 303

五、输液种类的次序问题 305

第五节 休克时酸碱代谢失衡的处理 306

第四章 中医对休克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310

第一节 历代有关休克(厥脱)的论述 310

一、病因 315

第二节 休克(厥脱)的病因病机 315

二、病机 317

第三节 休克的辨证施治 319

一、辨治原则 320

(一)辨证要点 320

(二)治疗原则 321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322

(一)寒厥 322

(二)热厥 324

(三)气厥 330

(四)血厥 332

(五)痰厥 335

(六)心厥 338

(七)痛厥 342

(八)秽恶厥 343

第四节 休克的中医急救方法 345

一、针灸疗法 345

(一)中药注射剂 346

二、急救药物 346

(二)中成药(口服) 352

(三)经验方(包括科研协定方) 354

第五节 中医药治疗休克临床及实验研究 356

一、病名及病机研究 357

二、厥脱主要治法研究 360

(一)清热解毒法 360

(二)活血化淤法 364

(三)益气固本法 369

(四)醒脑开窍法 372

三、厥脱的临床研究 374

(一)益气回阳的临床研究 374

(二)益气养阴药的临床研究 375

(三)中医综合疗法研究 376

(四)其它方药的临床研究 377

四、中医抗休克新药及其实验研究 378

(一)四逆注射液 378

(二)参附注射液 379

(三)生脉注射液 381

(四)参麦注射液 383

(五)枳实注射液 384

(六)青皮素注射液 384

(七)参附青注射液 386

一、病因 388

(一)呼吸道感染 388

第一节 感染性休克 388

第五章 各类休克的治疗 388

(二)肠道感染 389

(三)肝胆系统感染 390

(四)腹腔及脏器感染 391

(五)泌尿系统感染 391

(六)传染病 392

(七)肢体及全身感染 393

(八)其它感染 394

二、发病机理 394

(二)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395

(一)血管平滑肌张力改变 395

(三)细胞和脏器功能损害 396

三、临床表现 399

(一)休克早期 399

(二)休克中期 399

(三)休克晚期 399

(四)实验室检查 400

四、诊断 400

(二)休克 401

(一)感染 401

五、治疗 403

(一)控制感染 403

(二)纠正休克 408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12

(四)冬眠疗法 412

(五)并发症的处理 415

(二)内科疾病 416

(一)外科疾病 416

一、病因 416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 416

(三)妇产科疾病 417

二、病理生理 417

(一)机体的代偿性保护反应 417

(二)失血性休克血管收缩的机理 418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420

(一)临床分期 420

(二)出血性休克的诊断 421

四、治疗 423

(一)止血治疗 423

(二)抗体克治疗 425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 432

一、病因 432

(一)冠状动脉疾病 432

(二)心肌疾病 432

(四)心脏传导组织疾病 433

(三)心内膜疾病 433

(五)心包疾病 434

(六)继发性心脏疾病 434

(七)其它疾病 435

二、发病机理 435

(一)心肌排血功能障碍 435

(二)冠脉循环及微循环改变 436

(四)重要器官的改变 437

(一)临床表现 438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438

(二)诊断 440

四、治疗 442

(一)一般紧急处理 442

(二)治疗原发病 442

(三)纠正休克 443

(四)并发症防治 450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 460

一、发病机制 461

(二)组织细胞的大量破坏 462

(三)神经功能紊乱 462

二、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 463

(一)急诊室的检查 463

(二)住院后的检查 464

(一)细胞外液大量丢失 464

三、治疗 466

(一)一般处理 466

(三)及时控制活动性出血 467

(二)镇静与止痛 467

(四)及时快速补充失血量 468

(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68

(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68

(七)强心药的应用 469

(八)封闭疗法 469

(九)甘露醇的应用 469

(十二)其它合并症的处理 470

(十一)抗菌素的应用 470

(十)胰岛素的应用 470

第五节 过敏性休克 471

一、病因 471

(一)药物 471

(二)异种蛋白 471

(三)食物 472

(四)其它 472

二、发病机理 472

三、临床表现 473

(一)早期症状 474

(二)呼吸道症状 474

(三)循环系统症状 474

(四)消化系统症状 474

(五)神经系统症状 474

四、诊断 474

(一)诊断 474

五、预防 475

(二)鉴别诊断 475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476

(二)严格把好过敏试验关 476

(三)脱敏疗法 476

(四)寻找过敏原 476

六、治疗 476

(一)肾上腺素的应用 477

(二)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 477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77

(四)钙剂的应用 478

(五)结扎疗法 478

(六)封闭疗法 478

(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78

(八)抗休克疗法 478

(九)喉头水肿的处理 478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479

(一)输血前处置不当 479

第六节 溶血性休克 479

(二)误输不合血 480

(三)感染因素 480

(四)其它 481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481

(一)临床表现 481

(二)鉴别诊断与诊断 482

三、治疗 484

(一)急救一般处理 484

(二)抑制溶血反应 484

(三)纠正休克 485

(四)防治肾衰 486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 487

一、病因病理 488

(一)病毒血症与毒血症 488

(二)微循环障碍 489

(四)内分泌改变 490

(三)DIC及继发纤溶 490

(五)其它因素 491

二、临床表现 491

(一)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491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 492

三、临床类型 495

(一)安静型 495

(三)渗出型 496

(四)出血型 496

(二)兴奋型 496

四、治疗 497

(一)一般抢救措施 497

(二)快速扩容 498

(三)血管活性药的应用 504

(四)纠正酸中毒 504

(五)DIC及继发纤溶的防治 505

(六)内给氧疗法 505

(七)中医药治疗 507

(八)并发症防治 507

五、预防 510

(一)落实“三早一就”原则 511

(二)早诊断是关键 512

(三)绝对卧床休息 512

(四)关于解热发汗药 513

(五)禁用扩血管药 513

(六)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13

(七)保护肾脏 513

(十)转移因子 514

(十一)防止输液反应 514

(九)碱性药的应用 514

(八)高热的处理 514

第八节 放射性休克 515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515

(一)急性放射病 515

(二)放射性休克 518

(三)放射性复合损伤与休克 521

(一)临床表现 52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523

(二)诊断 524

三、治疗 525

(一)一般措施 525

(三)皮质激素的应用 525

(二)镇痛与镇静 526

(四)扩容 526

(五)纠正酸中毒 526

(六)血管活性药物 527

(七)抗感染 527

(八)复合损伤的处理 527

(九)其它治疗 528

(十)并发症防治 528

第六章 抢救休克失误原因分析 529

一、医源性因素 529

(一)失策 529

1.诊断错误 529

2.布署失当 531

(二)失机 532

(三)失衡 534

二、休克本身的因素 535

第七章 抢救休克常用技术操作 537

一、静脉切开术 537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术 538

三、周围静脉压测定术 540

四、动脉切开术 541

五、动脉连续测压术 542

六、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 543

七、肺动脉压与肺楔嵌压测定术 544

八、电复转与除颤术 545

九、心内注射术 547

十、心脏按压术 548

十一、心包穿刺术 550

十二、腹腔穿刺术 551

十三、胸腔穿刺术 552

十四、胸腔闭式引流术 554

十五、腰椎穿刺术 555

十六、膀胱穿刺术 556

十七、留置导尿术 557

十八、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558

十九、直肠膀胱陷窝穿刺术 559

二十、吸痰术 560

二十一、气管插管术 561

二十二、气管切开术 562

二十三、机械呼吸器的应用 564

二十四、鼻饲术 566

二十五、三腔管止血术 567

二十七、透析术 570

(一)腹膜透析 571

(二)血液透析 571

二十八、普鲁卡因封闭术 574

名词索引 576

二十六、内窥镜止血术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