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问题与方法 1
第一章 魏初的形名之学及人伦识鉴的问题 13
第一节 魏初的名学理论 15
一、魏初名家之杂取儒、名、道、法 15
二、魏初名家之「名」在理论中的地位 17
第二节 魏初有关於选举制度的争议及其所反映的问题 24
第三节 《人物志》所反映的名学限制及对玄学之影响 27
一、以名理为品鉴之方 29
二、名理之未能达成品鉴无失 32
第四节 玄论与名理二派对圣人议题的讨论 36
一、荀愔与孔融对圣人之「名」的讨论 36
二、夏侯玄、何晏、王弼等人对圣人之名的看法 38
三、圣人论与人伦鉴识 42
第二章 王弼的言意理论及其在方法上的意义 51
第一节 魏晋的言意理论及其理论重点 52
第二节 王弼言象意说的理论特质 58
一、「意」的呈现与隐蔽 59
二、「言」、「象」的区别——殊类与像似 60
三、由言到象,由象到意——解蔽的展开 65
第三节 王弼的言意理论在方法上的意义——从与庄子的比较谈起 68
一、庄子的言意观 70
二、庄子与王弼言意说的区别 73
三、王弼理论型态与其言意说的关系 76
第三章 王弼言意理论的方法展现 83
第一节 《老子注》对「道」的言说方式 83
一、《老子注》中「名」、「称」、「无名」之使用 84
二、「名」、「称」、「无名」与言象意说 92
第二节 王弼《周易注》的相关问题 94
一、管辖《易》学所反映象数一派的转变 95
二、王弼言意论下的玩《易》活动 101
三、《周易略例》所论的注《易》之道 104
四、《周易注》中的「理」 112
五、言象意说与六十四卦、卦、爻之关系及其意义 115
结论 119
参考书目 123
附录一:对反或连续:王弼与郭象思想的争议 129
附录二:严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诠释方法及其对道的理解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