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原子核物理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 3
第1章 原子核的静态特性 5
1.1 核半径及其测定方法 5
1.2 核质量与结合能半经验公式 10
1.3 原子核形状,自旋与电、磁矩及其测定方法 18
1.4 中子皮与中子晕核素 35
第2章 原子核的衰变特性 38
2.1 α衰变与自发裂变,裂变,液滴模型加壳修正 40
2.2 裂变形变的几何学 57
2.3 β衰变和裸核βb衰变 61
2.4 次级衰变——缓发粒子与γ退激 76
2.5 重离子衰变与质子直接衰变 95
第3章 核素与核起源概述 97
3.1 核素天然丰度与核起源 97
3.2 核素图与新核素合成 103
第4章 原子核碰撞 108
4.1 全熔合与非全熔合反应,LMT与碰撞参数的测定 111
4.2 前平衡粒子发射与用弹核破裂测定费米动量 128
4.3 深度非弹性碰撞与热核巨偶极共振 137
4.4 弹性散射 150
4.5 直接原子核反应 156
4.6 费米球分析法 166
4.7 库仑激发 168
4.8.1 热核的物态方程与核温度测定 172
4.8 热核多重分裂与核解体 172
4.8.2 热核的裂变,多重分裂与核解体 174
第5章 原子核结构 180
5.1 壳层模型 180
5.2 原子核的统一(集体)模型 191
5.2.1 原子核的转动模型与高自旋态和超形变带 193
5.2.2 尼尔逊单粒子形变壳模型 204
5.2.3 原子核的振动 206
5.2.4 综合模型与核矩和电磁跃迁 214
第6章 原子核物理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与常数 221
6.1 常用的数学公式 221
6.1.1 各类坐标系下的▽,▽2和L=r×p的表示 221
6.1.2 球谐函数 222
6.1.3 三维方位阱势 223
6.1.4 球谐函数展开成平面波 225
6.1.5 转动下球谐函数的变换性质 226
6.1.6 D矩阵的性质 227
6.1.7 两个角动量的相加 228
6.1.8 C系数的解析表示式 230
6.1.9 三个角动量的耦合 231
6.1.10 转动矩阵D的进一步讨论 232
6.1.11 维格纳—埃卡特定理 234
6.1.12 粒子被中心势的散射 236
6.1.13 散射矩阵(S矩阵) 238
6.1.14 库仑势散射 239
6.1.15 核势加库仑势的散射 242
6.1.16 张量算符 243
6.1.17 粒子的同位旋 245
6.2 常用的常数与单位 246
参考文献 248
第二篇 探测原理与单元探测器 250
第7章 能量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运动 252
7.1 能量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电离 252
7.2 能量带电粒子在单晶中的沟道效应 260
7.3 切伦科夫辐射效应 266
第8章 中性粒子在介质中转换为带电粒子的过程 268
9.1.1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与G-M管 284
9.1.2 布喇格曲线电离室 297
9.1.3 平行板雪崩室(PPAC) 298
9.2 半导体探测器 299
9.2.1 PN结型半导体探测器 301
9.2.2 锂漂移锗,本征锗与硅探测器 307
9.2.3 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 313
第10章 电离发光型探测器 314
10.1 闪烁体 315
10.2 闪烁体的发光机理 319
10.3 闪烁膜与微通道板 324
10.4 闪烁计数器的性能及应用 328
第11章 电离径迹型探测器 335
11.3 流光室 344
11.4 气泡室 346
参考文献 349
第三篇 电磁场的分析与偏转设备 350
第12章 电场与磁场偏转分析系统 351
12.1 偏转磁场与对数梯度 351
12.2 在二极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354
12.3 静电偏转器 356
12.4 扇形二极磁场的聚焦(源与像处在无场区) 357
12.5 扇形磁场聚焦的矩阵分析法 360
第13章 电、磁四极透镜聚焦系统 368
13.1 磁四极透镜聚焦系统的传输矩阵分析法 369
13.2 磁四极透镜与光学透镜的类比 371
13.3 电四极透镜聚焦系统 373
14.1 纵向β磁谱仪 374
第14章 β粒子和电子磁谱仪 374
14.2 横向磁场的β谱仪 379
第15章 重离子磁谱仪与次级束流线 382
15.1 宽域磁谱仪 382
15.2 重离子磁谱仪 383
15.3 大型重离子磁谱仪 384
15.4 次级束流线 387
第16章 电磁速度选择器 391
16.1 电磁速度选择器的离子光学 393
16.2 电磁速度选择器的应用 394
第17章 质谱仪中的电磁偏转分析系统 397
参考文献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