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区划与自然状况 3
1—1 全区行政区划 3
1—2 自然资源状况 4
1—3 土地状况 5
1—4 主要山岭基本情况 6
1—5 主要河流基本情况 6
1—6 大中型水库基本情况 6
1—7 主要灌溉渠 7
1—8 主要排水沟 7
1—9 气象资料 8
1—10 各市县主要气象资料 9
1—11 各市县平均气温 10
1—12 各市县降水量 11
1—13 各市县日照时数 12
二、综合 15
2—1 各部门机构数 15
2—2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8
2—3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 22
2—4 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25
2—5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 27
2—6 按总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8
2—7 各市县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9
2—8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及构成 33
2—9 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 34
2—10 国民收入 35
2—11 国民收入构成 36
2—12 国民收入指数(以1955年为100) 37
2—13 国民收入指数(以上年为100) 38
2—14 各市县国民收入 39
2—15 各市县国民收入指数 40
2—16 国民收入使用额 41
2—17 国民收入消费额及构成 42
2—18 消费总额指数 43
2—19 各市县国民收入消费额 44
2—20 国民收入积累额及构成 45
2—21 各市县国民收入积累额及构成 46
2—22 社会总产值 47
2—23 社会总产值指数 48
2—24 社会总产值部门构成 49
2—25 各市县社会总产值 50
2—26 各市县社会总产值指数 51
2—27 各市县社会总产值部门构成 52
2—28 工农业总产值 53
2—29 工农业总产值指数 54
2—30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55
2—31 工农业总产值构成 56
2—32 各市县工农业总产值 57
2—33 各市县工农业总产值构成 58
2—34 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消耗 59
2—35 物质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 59
2—36 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 6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61
三、人口 65
3—1 户数、人口数 65
3—2 农业、非农业市、镇、乡村人口 66
3—3 农业、非农业市、镇、乡村人口比重 67
3—4 民族人口及构成 68
3—5 人口变动情况 69
3—6 人口变动率 70
3—7 各市县户数、人口数 71
3—8 按普查口径推算的各市县人口数 72
3—9 各市县的市、镇、乡村人口及构成 73
3—10 各市县非农业、农业人口及构成 74
3—11 各市县民族人口及构成 75
3—12 各市县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76
3—13 全区出生人数及构成 77
3—16 全区领取独生子女证情况 78
3—15 全区节育情况 78
3—14 婚姻登记情况 78
3—17 全区四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79
3—18 全区分市县四次人口普查总户数 80
3—19 全区分市县四次人口普查数 81
3—20 家庭户与集体户的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81
3—21 按性别分的总人口数 83
3—22 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 84
3—23 各种户口登记状况的比重变化 85
3—24 常住人口的户口性质 86
3—25 各民族人口状况 87
3—26 各民族人口增长状况 90
3—27 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回族人口的变化情况 91
3—28 小学以上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 92
3—29 每千人拥有的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 93
3—30 1982年、1990年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94
3—31 文盲、半文盲的人口数 95
3—32 全区人口年龄状况 96
3—33 全区1989年死亡人口年龄状况 98
3—34 全区主要年龄人口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 99
3—35 全区历次人口普查特殊年龄组人口 100
3—36 市、镇、乡人口分布及构成 10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02
四、劳动力、工资 107
4—1 社会劳动者人数 107
4—2 分行业社会劳动者人数(按十大部门分) 108
4—3 分行业社会劳动者人数(按新行业分) 109
4—4 分行业社会劳动者构成 109
4—5 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平衡表 110
4—6 劳动力资源总数 111
4—7 按经济类型分的各行业社会劳动者人数 111
4—8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社会劳动者人数 112
4—9 按第三次产业分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及构成 113
4—10 分行业全部职工人数 114
4—11 职工年末人数及构成 115
4—12 各市县按行业分职工人数 116
4—13 全民所有制分行业全部职工年末人数 118
4—14 按各种分组的全民所有制全部职工人数 120
4—15 各市县按经济类型分职工年末人数及构成 122
4—16 各市县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123
4—17 全民所有制分行业全部职工年末人数 125
4—18 全民所有制分行业全部职工年末人数构成 125
4—19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数 126
4—20 全民所有制单位回族职工和女职工人数及比重 128
4—21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129
4—22 其他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129
4—23 各市县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130
4—24 各市县城镇个体劳动者分行业人数 132
4—25 各市县回族职工人数 134
4—26 各市县女职工人数 135
4—28 城镇待业人数及待业率 136
4—27 城镇新就业人数 136
4—29 职工工资总额及指数 137
4—30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37
4—31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138
4—32 分行业全部职工平均工资 138
4—33 各市县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139
4—34 各市县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141
4—35 全部职工工资增长情况 143
4—36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 144
4—37 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及构成 145
4—38 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按十大行业分) 146
4—39 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按十二大行业分) 148
4—40 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构成 148
4—41 各市县全民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149
4—42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151
4—43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构成 151
4—44 各市县城镇集体所有制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 152
4—45 全民所有制单位在职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构成情况 154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56
五、固定资产投资 161
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1
5—2 全社会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163
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 165
5—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的比例 165
5—5 历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166
5—6 按各种分组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167
5—7 分地区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169
5—8 历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 170
5—9 历年全民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 172
5—10 各行业按用途和建设性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 174
5—11 基本建设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 176
5—14 能源工业和运输邮电业基本建设投资 176
5—12 全民所有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 177
5—13 全民所有制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178
5—15 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投资 179
5—16 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 180
5—17 分市县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 183
5—18 基本建设竣工房屋面积 184
5—19 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 186
5—20 全民单位基本建设竣工房屋价值 187
5—21 全民单位基本建设竣工房屋造价 187
5—22 全民单位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188
5—23 国民经济各行业按用途和建设性质分的更新改造投资 190
5—24 各工业部门更新改造措施投资 193
5—25 大中型工业企业更新改造项目个数、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 195
5—26 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效益) 196
5—27 全民单位更新改造措施施工和竣工房屋面积 197
5—28 全民更新改造措施竣工房屋的造价 197
5—29 全民所有制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198
5—30 城镇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 199
5—31 各市县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200
5—32 各市县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 201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
六、财政、金融、保险 209
6—1 全区财政收支总表 209
6—2 地方财政分级收入 210
6—3 地方财政收入 211
6—4 地方财政收入构成 212
6—5 地方财政分项目支出数 213
6—6 地方财政支出构成 214
6—7 各县财政收支情况 215
6—8 地方财政分级支出 216
6—9 全区存、贷款年末余额 217
6—10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贷款年末余额 217
6—11 银行现金收支 218
6—12 城市信用社存贷款年末余额 219
6—13 市场货币流通量 219
6—14 全区国家银行资金平衡表 220
6—15 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支援农业资金 222
6—16 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224
6—17 保险业务经济技术指标 226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30
七、物价 233
7—1 各种物价总指数(以1950年价格为100) 233
7—2 各种物价总指数(以1957年价格为100) 234
7—3 各种物价总指数(以1978年价格为100) 235
7—4 各种物价总指数(以1980年价格为100) 235
7—5 各种物价总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 236
7—6 各种物价总指数 237
7—7 社会零售物价分类指数 237
7—8 国营商业零售物价分类指数(以1950年价格为100) 238
7—9 国营商业零售物价分类指数 238
7—10 集市贸易价格分类指数 239
7—11 生活费用价格和零售物价总指数 240
7—12 集市贸易价格分类指数(以1989年价格为100) 243
7—13 主要商品零售混合平均价格 244
7—14 主要食品平均价格 246
7—15 全区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248
7—16 调查市县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和零售物价分类指数 256
7—17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分类指数 257
7—18 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比价 258
7—19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混合平均价格 26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61
8—1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情况 265
八、人民生活 265
8—2 居民人均年消费水平 267
8—3 全区居民人均年消费增长速度 268
8—4 各市县居民消费水平 269
8—5 主要消费品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量 270
8—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273
8—7 各市县城乡居民储蓄年末存款余额 274
8—8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75
8—10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按平均每户全年生活费收入水平分组) 276
8—9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按生活费收入等级分组) 276
8—11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按家庭人口数分组) 277
8—12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按家庭世代层次分组) 278
8—13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按户主职称或职务或职业分组) 278
8—14 分市县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79
8—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支情况 280
8—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支出情况 281
8—17 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情况 282
8—18 分市县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情况 284
8—19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支出情况 286
8—20 分市县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支出情况 288
8—21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支出构成 290
8—22 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商品数量 291
8—23 分市县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商品数量 292
8—24 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 293
8—25 分市县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 294
8—26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 295
8—27 农民家庭基本情况 296
8—28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 296
8—29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及构成 297
8—30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经营纯收入 297
8—31 农民家庭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 298
8—3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及构成 298
8—33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 299
8—34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按来源和性质分组) 300
8—35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301
8—36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302
8—37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303
8—38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 303
8—39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 304
8—40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百人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305
8—41 各市县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307
8—42 各市县农民家庭房屋情况 309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11
九、农业 315
9—1 各市县农村乡镇基层组织情况 315
9—2 各市县农村乡(镇)劳动力 316
9—3 农村乡镇劳动力 318
9—4 耕地面积 319
9—5 各市县耕地面积 320
9—6 各市县耕地面积变动情况 321
9—7 各市县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 322
9—8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326
9—9 农业机耕、灌溉、施肥及用电情况 327
9—10 各市县农业机耕、灌溉、施肥及用电情况 328
9—11 农村乡镇固定资产 329
9—12 农村乡镇分级固定资产 329
9—13 农村社会总产值及构成 330
9—14 各市县农村社会总产值 331
9—15 农业总产值(现价计算) 332
9—16 农业总产值(各个时期不变价计算,包括村及村以下办工业) 333
9—17 农业总产值(各个时期不变价计算,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办工业) 334
9—18 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 335
9—19 农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 336
9—20 各市县农业总产值(现价计算) 337
9—21 各市县农业总产值构成 338
9—22 各市县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计算) 339
9—23 各市县农业净产值 340
9—24 各市县农业物质消耗占总产值比重 341
9—25 农作物播种面积 342
9—26 各市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345
9—27 主要农产品产量 346
9—28 各市县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347
9—29 各市县油料产量变化情况 348
9—30 各市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350
9—31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360
9—32 水果、枸杞产量 361
9—33 林业生产情况 361
9—34 各市县水果、桑园、枸杞生产情况 362
9—35 各市县林业生产情况 364
9—36 大牲畜、猪、羊年末存栏数 365
9—37 各市县畜牧业生产情况 366
9—38 畜产品产量 370
9—39 渔业生产情况 370
9—40 各市县渔业生产情况 371
9—41 农业商品产值及商品率 372
9—42 农垦系统全民所有制农场基本情况 373
9—43 全民所有制农林牧渔场情况 374
9—44 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情况 377
9—45 农村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378
9—46 各市县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380
9—47 宁南山区吊庄建设情况 386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89
十、工业 395
10—1 工业企业单位数 395
10—2 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396
10—3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 397
10—4 历年工业总产值 398
10—5 工业总产值 399
10—7 按各种分组的工业总产值 402
10—8 各市县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404
10—9 各市县全部工业总产值 405
10—10 各市县全部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406
10—11 各市县全部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407
10—12 按各种分组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 408
10—13 各市县按行业分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410
10—14 全民独立核算分部门工业总产值 423
10—15 按各种类型分组的全部独立核算工业净产值 424
10—16 各市县按经济类型划分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净产值 426
10—17 各市县按轻、重工业划分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净产值 427
10—18 各市县按行业分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净产值 428
10—19 独立核算乡办工业分行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440
10—20 村办工业分行业主要指标 441
10—21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442
10—22 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47
10—23 各市县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49
10—24 历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50
10—25 各行业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52
10—26 各市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454
10—27 按各种分组的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成本指标 456
10—28 各市县按各种分组的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成本指标 460
10—29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464
10—30 各市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466
10—31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467
10—32 各市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468
10—33 分行业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69
10—34 各市县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472
10—35 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指标 474
10—36 重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物耗指标 476
10—37 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478
10—38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的地位 482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83
十一、运输、邮电 487
11—1 全民所有制单位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职工人数 487
11—2 历年运输线路长度 488
11—3 交通运输车辆拥有量 489
11—4 各市县民用车辆拥有量 490
11—5 历年货运量 493
11—6 历年客运量 494
11—7 历年旅客周转量 495
11—8 历年货物周转量 496
11—9 各市县公路客货运量及客货周转量 497
11—10 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成本指标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