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篇 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 9
第一章 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10
第一节 工业化的内含及其标志 10
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12
第三节 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趋势 13
第四节 世界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基本经验 33
第二章 我国的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 39
第一节 我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的意义 39
第二节 我国的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43
第三节 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48
第四节 我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建设的特点 50
第五节 我国进行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条件 57
第三章 我国工业发展战略 64
第一节 工业发展战略的合义和意义 64
第二节 工业发展战略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66
第三节 工业发展战略的特征 67
第四节 工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69
第五节 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换 76
第二篇 工业结构 83
第四章 工业的部门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84
第一节 工业部门及其分类 84
第二节 工业再生产的构造 87
第三节 工业再生产的经济循环 91
第四节 工业部门结构及其内容 96
第五节 工业的部门结构与资源配置方式 97
第五章 工业再生产的物质要素及其结构 101
第一节 工业再生产要素构成 101
第二节 工业劳动力及其结构 106
第三节 工业原料及其结构 112
第四节 工业能源及其结构 118
第五节 工业资金及其结构 126
第六节 工业经济信息 129
第六章 工业技术的进步及其结构 135
第一节 工业技术进步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35
第二节 工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趋势 139
第三节 工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及其选择 142
第四节 工业技术结构 146
第五节 工业技术改造和工业技术引进 152
第七章 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和部门结构合理化 158
第一节 部门结构变动的指标体系 158
第二节 工业部门结构变动的动因 160
第三节 部门结构变动趋势 164
第四节 部门结构合理化 166
第八章 部门关联理论 170
第一节 部门关联的形成 170
第二节 部门间联系形态 175
第三节 部门间联结类型 178
第四节 部门间关联分析 180
第九章 工业地区结构 184
第一节 工业生产力布局的原则 184
第二节 工业地区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导向 190
第三节 工业地区结构的合理化 195
第三篇 工业组织 199
第十章 工业组织原理 200
第一节 工业组织与资源合理配置 200
第二节 工业组织合理化的目标与意义 202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内容 205
第十一章 市场结构 209
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类型 209
第二节 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 214
第十二章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与规模经济 222
第一节 工业企业规模及其结构 222
第二节 规模经济 227
第三节 最佳企业规模的确定方法 232
第十三章 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 235
第一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含义及其效益 235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形式 238
第三节 确定专业化协作水平的依据及其经济分析 240
第十四章 工业经济联合与企业集团 246
第一节 工业经济联合的必然性及其作用 246
第二节 经济联合的原则与形式 249
第三节 企业集团 253
第四篇 工业管理体制 259
第十五章 工业管理体制原理和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260
第一节 工业管理体制的内含及其构成要素 260
第二节 工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26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63
第四节 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沿革与改革目标 265
第十六章 工业企业的性质、经营机制和经营形式 274
第一节 工业企业的性质、特征及任务 274
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地位 277
第三节 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 280
第四节 工业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285
第十七章 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 295
第一节 市场的含义及其作用 295
第二节 建立、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297
第三节 自觉地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商品经济 309
第四节 完善市场环境和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325
第一节 政府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方式 329
第十八章 政府对工业企业的管理 329
第二节 坚持政企职责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332
第三节 改进、完善计划调控 334
第四节 政府对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控手段 343
第五节 工业行业管理与地区管理 347
第五篇 工业经济效益 357
第十九章 工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原理 358
第一节 工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与类型 358
第二节 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原则 361
第三节 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意义与途径 363
第二十章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366
第一节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66
第二节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 368
第三节 经济效益评价中的时间因素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