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结构方案优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大海等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6912552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结构方案优化为主线

□第一章 高楼发展概况 1

1.1 兴起的缘由 1

目录 1

1.2 高楼发展简史 2

1.2.1 古代 2

1.2.2 形成期 2

1.2.3 发展期 3

1.2.4 繁荣期 3

1.3 国内高楼现状 3

1.3.1 早期建筑 3

1.4 国外高楼概况 4

1.4.1 亚洲 4

1.3.2 近期建筑 4

1.4.2 欧洲 10

1.4.3 美洲 10

1.4.4 非洲 11

1.4.5 大洋洲 11

□第二章 结构设计特点 15

2.1 结构内力与变形 15

2.1.1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 15

2.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16

2.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17

2.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17

2.2.3 立体构件 18

2.2.2 平面构件 18

2.2.1 线形构件 18

2.2 构件的基本型式 18

2.3 确定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 19

2.4 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19

2.4.1 结构材料用量 19

2.4.2 建筑内部空间 19

2.4.3 适用房屋高度 20

2.5 结构体系的选定 22

2.6 高楼结构的发展趋势 23

2.6.1 构件立体化 23

2.6.2 布置周边化 24

2.6.3 结构支撑化 24

2.6.4 体形圆锥化 25

2.6.5 材料高强化 26

2.6.6 建筑轻量化 26

□第三章 静载竖向变形 27

3.1 竖构件的轴向变形 27

3.1.1 竖构件缩短的原因 27

3.1.2 竖向缩短量 29

3.1.3 竖向变形差的后果 32

3.2 竖向变形的计算 33

3.2.1 基本计算数据 33

3.2.2 计算公式 35

3.3.2 型钢砼结构 36

3.3 实例分析 36

3.3.1 芯筒-框架体系 36

3.3.3 钢筋砼结构 38

□第四章 结构抗风设计 39

4.1 风荷载概述 39

4.1.1 风对高楼的作用 39

4.1.2 风荷载的随机性 40

4.1.3 风气候基本知识 41

4.1.4 风荷载基本公式 42

4.2 基本风压 42

4.2.1 近地风的特性 42

4.2.2 基本风速 45

4.2.3 基本风压值 46

4.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48

4.3.1 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 48

4.3.2 风压沿高度的变化 49

4.4 风载体型系数 51

4.4.1 物体表面气流 51

4.4.2 建筑表面风压 51

4.2.3 高楼风载体形系数的取值 52

4.5 顺风向振动响应 55

4.5.1 脉动风的概率特性 55

4.5.2 风振系数计算式 57

4.5.3 风振参数的计算 60

4.5.4 风振系数的取值 61

4.5.5 计算例题 63

4.6 横风向振动响应 64

4.6.1 横风向振动的类型和起因 65

4.6.2 气流对细长物体的作用 67

4.6.3 旋涡脱落响应分析 68

4.7 风振不适感的控制 73

4.7.1 衡量不适感的尺度 73

4.7.2 实际建筑物的加速度响应 75

4.7.3 风振加速度限值 76

4.7.4 风振加速度的计算 76

4.7.5 减小风振加速度的途径 79

4.8 玻璃幕墙抗风设计 81

4.8.1 风害实例 82

4.8.2 风荷载取值 82

4.8.3 玻璃强度验算 85

□第五章 抗震概念设计 87

5.1 抗震设计目标 87

5.1.1 抗震设防的基准 87

5.1.2 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88

5.1.3 6度开始设防 90

5.2 避免地面变形的直接危害 90

5.2.1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90

5.2.2 选择抗震有利地段 91

5.3.1 薄的场地覆盖层 95

5.3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95

5.3.2 坚硬的场地土 96

5.3.3 避开地震动卓越周期 97

5.3.4 采取基础隔震措施 102

5.4 削减地震反应 106

5.4.1 增大结构阻尼 106

5.4.2 采用高延性构件 107

5.4.3 附设耗能装置 110

5.5 有利的房屋体形 111

5.5.1 平面要简单 111

5.5.2 立面变化要均匀 112

5.5.3 合适的房屋高度 115

5.5.4 不大的房屋高宽比 116

5.5.5 足够的基础理深 117

5.5.6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 118

5.6 合理的结构布置 119

5.6.1 结构力求对称 119

5.6.2 结构竖向要等强 123

5.6.3 屋面小塔楼的合理设计 129

5.7 恰当的结构材料 132

5.7.1 选择结构材料的原则 132

5.7.2 几类结构的地震表现 132

5.7.3 对材料质量的要求 134

5.8.2 设置多道防线的必要性 135

5.8.1 震害规律的启示 135

5.8 多道抗震防线 135

5.8.3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 136

5.8.4 利用赘余杆件增多抗震防线 136

5.8.5 工程实例 137

5.9 抗侧力体系的优化 139

5.9.1 足够的抗推刚度 139

5.9.2 结构超静定次数要多 142

5.9.3 耐震的结构屈服机制 144

5.9.4 构件的耐震设计准则 145

5.9.5 耗能杆件的优选 156

5.10 控制结构变形 158

5.10.1 高楼结构的侧移 158

5.10.2 结构体系的变形性质 161

5.10.3 结构变形的限值 164

5.10.4 减小结构侧移的途径 166

5.11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179

5.11.1 刚度与承载力 179

5.11.2 刚度与延性 182

5.11.3 结构不同部位的延性要求 185

5.11.4 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 186

5.11.5 提高构件延性的措施 187

5.12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189

5.12.1 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190

5.12.2 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191

5.13.1 减小楼板厚度 193

5.12.3 提高结构的竖向整体刚度 193

5.13 减轻房屋自重 193

5.13.2 尽量减薄墙体 197

5.13.3 高强砼的应用 197

5.13.4 轻质材料的应用 198

5.14 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199

5.14.1 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199

5.14.2 玻璃幕墙的构造 201

5.14.3 外墙板的连接 201

□第六章 配筋砌体结构 203

6.1 现状与经验 203

6.1.1 非地震区 203

6.1.2 地震区 204

6.2 集中配筋砌体 210

6.2.1 震害经验 210

6.2.2 结构试验 211

6.2.3 中高层砖房设计方案 222

6.3 均布配筋砌体 230

6.3.1 砌体材料 230

6.3.2 墙体配筋 231

6.3.3圈梁 235

6.4 砖砼组合墙 236

6.4.1 结构力学特性 236

6.4.2 墙体构件 238

6.4.3 构件间的连接 240

6.5 砖-砼混合结构 241

6.5.1 应用范围 242

6.5.2 体系的组成 242

6.5.3 构件的布置 243

6.5.4 构造要求 243

□第七章 钢筋砼结构 247

7.1 框架体系 247

7.1.1 柱网布置 247

7.1.2 楼板走向 249

7.1.3 框架变形性质 250

7.1.4 装配式框架 251

7.1.7 杆件截面参考尺寸 252

7.1.5 框架设计要点 252

7.1.6 房屋最大高度 252

7.2 板柱体系 253

7.2.1 应用情况 253

7.2.2 建筑特点 253

7.2.3 结构特征 254

7.2.4 耐震性能 255

7.2.5 试点工程 256

7.2.6 工程实例 257

7.3 全墙体系 258

7.3.1 现浇承重墙体系 258

7.3.2 内浇外预体系 266

7.3.3 端筒-横墙体系 268

7.3.4 带框无砂砼墙体系 272

7.4 装配式墙板体系 274

7.4.1 结构特征 274

7.4.2 “连续倒塌”的防治 276

7.4.3 已建工程概况 277

7.4.4 模型试验 278

7.4.5 16层试点工程 279

7.5 框托墙体系 280

7.5.1 建筑功能的要求 280

7.5.3 结构试验和分析 281

7.5.2 震害特点 281

7.5.4 设计要点 284

7.5.5 转换层的处理 287

7.5.6 工程实例 287

7.6 框-墙体系 291

7.6.1 结构特征 291

7.6.2 结构变形特点 292

7.6.3 构件受力状态 294

7.6.4 耐震性能 296

7.6.5 抗震墙的布置原则 296

7.6.6 抗震墙最佳数量的确定 298

7.6.7 抗震墙的耐震设计准则 302

7.6.9 工程实例 304

7.6.8 异形框架柱的应用 304

7.7 芯筒-框架体系 311

7.7.1 楼层平面布局 311

7.7.2 结构特征 312

7.7.3 结构变形特点 313

7.7.4 构件受力状态 314

7.7.5 构件抗震等级 315

7.7.6 工程实例 316

7.8 多筒-框架体系 321

7.8.1 结构特征 321

7.8.3 构件受力状态 323

7.8.4 构件抗震等级 323

7.8.2 结构变形特点 323

7.8.5 工程实例 324

7.9 刚臂-芯筒体系 326

7.9.1 体系的构成 326

7.9.2 建筑布置需要 327

7.9.3 提高芯茼抗推刚度的途径 327

7.9.4 刚臂的效果 328

7.9.5 刚臂设置原则 331

7.9.6 约束弯矩和顶点侧移的计算 333

7.9.7 构件抗震等级 334

7.9.8 工程实例 334

7.10 筒中筒体系 339

7.10.1 结构特征 339

7.10.2 结构变形特点 340

7.10.3 矩形框筒受力状态 342

7.10.4 圆形框筒的竖向应力分布 345

7.10.5 筒中筒体系的构件内力分配 347

7.10.6 框筒结构试验 347

7.10.7 减小框筒剪力滞后的措施 351

7.10.8 框筒底层扩大柱 355

距的对策 355

7.10.9 框筒设计要点 357

7.10.10 工程实例 361

7.11.1 结构特征 364

7.11.2 工程实例 364

7.11 框筒束体系 364

□第八章 钢结构体系 366

8.1 钢结构的特点 366

8.1.1 用钢量 366

8.1.2 结构面积 368

8.1.3 结构自重 368

8.1.4 工期 368

8.1.5 耐震性能 369

8.2 钢结构体系的演化 369

8.2.1 高楼发展形势的需要 369

8.2.2 “平面构件”结构体系的衍生 369

8.3.2 受力状态 370

8.3.1 结构特征 370

8.3 框架体系 370

8.2.3 “立体构件”结构体系的发展 370

8.2.4 结构体系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370

8.3.3 变形性质 371

8.3.4 P—?效应 371

8.3.5 节点域变形 372

8.3.6 底层塑性变形集中 373

8.3.7 框架设计要点 373

8.3.8 工程实例 374

8.4 框-撑体系 376

8.4.1 结构特征 376

8.4.2 结构变形特点 377

8.4.4 轴交支撑 378

8.4.3 适用房屋高度 378

8.4.5 跨层支撑 379

8.4.6 偏交支撑 379

8.4.7 工程实例 379

8.5 支撑-刚臂体系 383

8.5.1 体系的构成 383

8.5.2 刚臂的效果 384

8.5.3 外圈桁架的作用 386

8.5.4 工程实例 387

8.6 框筒体系 388

8.6.1 形势发展的需要 388

8.6.2 结构特征 389

8.6.3 工程实例 390

8.7 框筒束体系 392

8.7.1 使用条件 392

8.6.4 复杂平面框筒 392

8.7.2 体系的构成 393

8.7.3 框筒柱设置方向 393

8.7.4 框筒内部横隔的型式 393

8.7.5 加劲桁架 394

8.7.6 方形框筒束 394

8.7.8 异形框筒束 395

8.8 筒中筒体系 396

8.8.1 体系的构成 396

8.8.3 北京国贸中心大楼 397

8.8.2 上海国贸中心大楼 397

8.9 支撑框筒体系 399

8.9.1 体系的构成 399

8.9.2 结构特点 400

8.9.3 工程实例 401

8.9.4 支撑框筒束 402

8.9.5 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 402

8.10 巨型框架体系 403

8.10.1 建筑发展的需要 403

8.10.2 结构体系特征 403

8.10.3 工程实例 404

8.11.1 结构特征 405

8.11 悬挂体系 405

8.11.2 建筑实例 406

8.12 承力幕墙体系 407

8.12.1 结构特征 407

8.12.2 建筑实例 407

□第九章 砼-钢结构 409

9.1 砼墙-钢框架体系 409

9.1.1 预制钢筋砼墙板 409

9.1.2 现浇钢筋砼墙板 412

9.2 砼芯筒-钢框架体系 414

9.2.1 体系的构成 414

9.2.2 工程实例 415

9.3.2 抗震构造措施 417

9.3.3 工程实例 417

9.3 砼框筒-钢框架体系 417

9.3.1 体系的构成 417

9.4 砼墙-钢框筒体系 419

9.4.1 体系的构成 419

9.4.2 设置砼墙的必要性 419

9.4.3 提高墙体延性的措施 420

9.4.4 工程实例 420

9.5 砼芯筒-钢框筒体系 425

9.5.1 体系的构成 425

9.5.2 体系的特点 425

9.6.1 体系的构成 426

9.5.3 增强体系抗震能力的措施 426

9.6 砼筒-钢梁体系 426

9.6.2 工程实例 427

9.7 大型支撑体系 428

9.7.1 体系的构成 428

9.7.2 结构特点 429

9.7.3 工程实例 430

□第十章 型钢砼结构 434

10.1 结构特点 434

10.1.1 优点 434

10.1.2 应用范围 434

10.2.1 结构特征 435

10.2.2 香格里拉饭店 435

10.2 框-墙体系 435

10.1.3 应用前景 435

10.3 芯筒-框架体系 436

10.3.1 结构特征 436

10.3.2 工程实例 437

10.4 框筒体系 439

10.4.1 体系的构成 439

10.4.2 德克萨斯商业大楼 440

□第十一章 高楼基础设计 441

11.1 设计原则 441

11.1.1 基本要求 441

11.1.2 计算原则 442

11.2 格形基础 445

11.2.1 基础形式 445

11.2.2 构造要求 445

11.3 筏形基础 446

11.3.1 基础形式 446

11.3.2 构造要求 446

11.4 箱形基础 447

11.4.1 基本情况 447

11.4.2 构造要求 447

11.4.3 工程实例 450

11.5.1 设计要求 451

11.5 桩基础 451

11.5.2 计算原则 452

11.5.3 构造要求 454

11.6 大直径扩底墩 458

11.6.1 布置原则 458

11.6.2 构造要求 458

11.7 岩石锚杆基础 460

11.7.1 应用条件 460

11.7.2 构造要求 460

11.8 主楼与裙房基础 461

11.8.1 高低层之间设缝 461

11.8.22 高低层整体基础 461

11.8.3 设计规定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