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上篇 理论与概念 4
第一章 城市规划的观念演变 4
一、从里坊制到街巷制 4
二、从欧洲中世纪城市到理想城市和田园城市 6
三、20世纪初功能主义的兴起 8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观念 11
五、中国城市规划观念的演变 16
第二章 城市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调整 22
一、城市的功能 22
二、城市核心的功能 26
三、城市功能的调整 27
第三章 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30
一、城市形成因素 31
二、城市用地分区 32
三、城市规划结构的有机整体 34
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36
五、城市布局结构的交通功能 37
六、现代规划的系统观念 38
第四章 城市体系 40
一、目的和意义 40
二、对象和内容 50
三、不同类型区域的城市体系建设 51
四、区域观念 56
五、城市体系的演变 59
六、中国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1
七、设置城镇的条件 68
一、城市信息系统与城市规划 73
第五章 城市信息系统 73
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 74
三、城市信息系统的应用 79
四、城市信息系统的发展 82
第六章 整体规划方法论 85
一、主要内容 86
二、工作体系 93
三、生态环境战略和空间发展体系 95
第七章 环境科学理论 99
一、概念的历史转变 99
二、社会使用方法 100
三、场所 102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06
第八章 城市设计 106
二、内容和任务 107
三、理论思潮 109
四、城市设计实例 116
五、城市设计的实施 120
第九章 城市保护与发展的文化因素 125
一、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25
二、城市环境元素分析 133
第十章 城市中心业务区规划 140
一、城市中心业务区的特征 140
二、城市中心业务区范围的确定 146
三、土地分区管理和建筑景观的形成 151
四、第三产业的布局 155
一、背景 158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设计 158
二、前提和层次 160
三、设计方法 163
第十二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166
一、背景和前提 167
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内容与范围 170
三、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再开发 178
四、地下空间利用的前景 182
第十三章 土地分区管理 190
一、发展历史 190
二、主要内容及执行程序 194
三、概念的变化 200
第十四章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 202
一、概述 202
二、基本理论 206
三、我国城市土地必须实现有偿使用 221
四、正确处理土地有偿使用中的一些关系 226
五、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232
下篇 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 236
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现状及展望 236
一、城市布局 236
二、城市交通运输 241
三、旧城改建 245
四、发展趋势 248
第十六章 城市化 250
一、对城市化的认识 250
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252
三、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261
四、中国城市化的特色 262
第十七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65
一、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思想的发展演变 265
二、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 271
三、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论框架 275
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方针与措施 277
第十八章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282
一、历史的回顾 282
二、居住环境 285
三、空间环境 286
四、生活环境 288
五、交通环境 289
六、建筑环境 290
一、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 292
第十九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292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 295
第二十章 城市交通规划 299
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演变 301
二、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模式 303
三、城市私人交通和轻轨交通的发展 307
第二十一章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313
一、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沿革 313
二、新形势的要求 317
三、新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的形成 319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25
附录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33
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