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光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0078·3502
  • 页数:792 页
图书介绍:

序论 1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1

二 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 7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29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29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29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32

三 赫拉克利特 34

四 德谟克利特 35

五 苏格拉底 36

六 结束语 38

第二章 柏拉图 40

一 文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44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 53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58

四 结束语 62

第三章 亚理士多德 68

一 亚理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68

二 摹仿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74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84

四 亚理士多德美学观点的阶级性 95

五 结束语 97

第四章 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郎吉弩斯和普洛丁 100

一 贺拉斯 104

二 郎吉弩斯 112

三 普洛丁 121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 127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奠定 127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128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130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 133

(一)圣·奥古斯丁 134

(二)圣·托马斯·阿奎那 136

五 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社会统治的反抗 140

六 但丁的文艺思想 142

(一)诗为寓言说 143

(二)《论俗语》 146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153

一 文化历史背景 153

二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157

三 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159

(—)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161

(二)文艺和现实的关系 164

(三)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69

(四)文艺的社会功用;文艺的对象是人民大众 173

(五)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78

四 结束语 181

第二编 十七世纪到启蒙运动 187

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洛 187

一 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87

二 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 190

三 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94

四 “古今之争”:新的力量的兴起 207

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理、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209

一 培根 210

二 霍布士兼及洛克 213

三 夏夫兹博理 221

四 哈奇生 230

五 休谟 236

(一)美的本质 237

(二)审美趣味的标准 242

(三)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247

六 博克 247

(一)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249

(二)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254

(三)诗与画的分别 259

(四)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261

(五)对博克的评价 262

七 结束语 263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266

一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66

二 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269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273

(一)戏剧理论 274

(二)关于自然、艺术和美的看法 286

(三)结束语 300

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温克尔曼和莱辛 302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302

二 几个先驱人物 305

(一)高特雪特 305

(二)鲍姆嘉通 309

(三)温克尔曼 318

(四)莱辛 324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341

一 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341

二 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343

三 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349

(一)形象思维的原始性与普遍性 352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354

(三)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 357

(四)形象思维怎样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 360

四 对维柯的评价 363

第十二章 康德 369

一 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369

甲 德国古典美学 369

第三编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369

二 《判断力批判》 373

(一)美的分析 376

(二)崇高的分析 393

(三)天才和艺术 402

(四)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 415

三 结束语 426

第十三章 歌德 432

一 歌德的时代和他早年的文化教养 433

二 歌德美学思想中几个中心概念 435

(一)浪漫的与古典的 435

(二)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 438

(三)艺术与自然 447

(四)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455

三 结束语 459

第十四章 席勒 461

一 《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464

二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483

三 结束语 493

第十五章 黑格尔 497

一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它与过去哲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它的内在矛盾 497

(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04

二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504

(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510

(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513

(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520

(五)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525

(六)冲突论和悲剧论 532

(七)理想的人物性格 536

三 结束语 539

乙 其他流派 543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别林斯基 543

一 文化历史背景 543

二 别林斯基的思想转变问题 550

三 别林斯基的美学观点 554

(一)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554

(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 560

(三)典型说 575

(四)内容和形式:美 583

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车尔尼雪夫斯基 594

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的关系,他的哲学基础 594

二 对黑格尔派美学观点的批判 601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 609

四 在美学上的功绩和缺点 619

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633

一 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633

丙 结束语 639

二 立普斯 641

三 谷鲁斯 651

四 浮龙·李 659

五 巴希 661

六 结束语 664

第十九章 克罗齐 668

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669

二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 673

三 结束语 690

第二十章 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 693

一 美的本质问题 694

(—)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 695

(二)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即完善 699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 702

(四)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 705

(五)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712

二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715

(一)从认识角度来看形象思维 718

(二)从西方美学史来看形象思维 719

(三)马克思肯定了形象思维 724

(四)从实践角度来看形象思维 725

(五)近代心理学的一些旁证 729

(六)“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732

三 典型人物性格 734

(一)从古代到黑格尔的典型观 734

(二)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典型的五封信的笔记 747

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760

(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文艺流派运动 762

(二)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779

[附录] 简要书目 787